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官道之1976 !
.. 夜色悄然,一灯如豆,薛向埋头案前,又开始了一夜的忙碌。 原本以他现在办公室的奢华,自然不会出现灯如菊豆的窘迫,只是薛老三文青性子极重,极慕古人话本里,灯火船头,寒雨连江的意境,总觉得置身于那样的环境才得以身静、神静、心静,这不,他老先生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便只有在自家办公室里,营造起这气氛来。
紧闭门窗,扯上窗帘,只余落地窗处小小一角,燃一盏油灯,氤氲出几分古意,远处的未名湖,深夜虽无烟波浩渺,倒也映月生风,生出了意趣。月下伏案,灯下挥毫,薛向真真是魂定神宁,笔下有神,文思如潮,短短两个小时,一片文章,便已完成,复读一遍,竟是一字难易。
却说薛向的这篇文章,正是《大国崛起》之二——荷兰篇《小国大业》,前半部分的史实描写,正是上次议定的由孙文率出版社的笔杆子写就,薛向也细细读过一遍,文辞虽少了意趣,倒也翔实严谨,再配上他方才写就的这篇点评、解读,无疑又是篇上好的佳作。
说起来,离下一刊《未名湖畔》的出版还有半拉月的时间,原也用不着薛向加班加点,可薛向却是等不及了,因为他虽想不透是谁在搞鬼,却是想到了破解的方法,那就是以力破巧,用堂堂之阵击溃诡计阴谋。
具体的策略说来也简单,无非是继续推出《大国崛起》的系列。这就好似他在《天龙八部》里看到的,在少林寺,萧峰救阿紫,对丁春秋出的降龙十八掌一样,当时,金大师的描述是,天上掌力皆不能隔空击到五丈以外的。而萧峰连出数丈,掌力叠加之下,威能大增。一举击溃丁春秋。
时下,薛向所用的策略几乎与之如出一辙,一篇《海洋时代》或许引人耳目。却终究影响力有限,难形成强大的读者风潮,舆论影响,但若是短时间内,连绵不绝地推出《大国崛起》的系列,无疑将聚成合力,收获强大的社会反响,到时,大势已成,那就是倒逼那些大报要刊了。
无疑。薛向的策略是正确的。
接下来,《未名湖畔》一改往常的月刊,竟是数天一刊,甚至有一次一天两刊,短短一月时间。便陆续刊登了《小国大业》、《走向现代》、《工业先声》、《激情岁月》、《帝国春秋》、《百年维新》、《寻道图强》,整整七刊。
这一波组合拳打出,用声势滔天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不说每刊出,便京城纸贵,单看每日清晨校党委办公大楼下。那数十苇草席,数十顶蚊帐,便能知道这《大国崛起》到底崛起到了何等程度。你道那草席、蚊帐是作何用的?原来皆是各地各大报社、杂志社派来的记者,当然此记者非彼记者,人家可不是来采访的,唯一的任务就是抢刊。
对!就是抢新出的《未名湖畔》!
只要新出的《未名湖畔》刚抱出大楼,这帮人就扑过去抢上一本,飞也似地朝电话亭奔去,一要通电话,必以最快的速度诵读起来大国崛起》的内容来,而电话那边一准不是在办公室,而是在排版室,且听筒边一准儿不是人耳,而是大大的扩音器,扩音器边,必有四五个人拿笔伏案,快速的追记着,如此隆而重之,不为别的,只为在最短的时间,把那篇《大国崛起》全须全尾地记下来,印在自己的报纸、杂志上。
正是有了这全国各地远道而来的信息传播者们,以及那瞬息万里的广播电台,《大国崛起》几乎以最短的时间,烧遍共和国。当然,《大国崛起》之所以能产生如此轰动性,媒体传播者的作用还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其内容、形式,文辞,实在是太有吸引力和挑战性了,更兼之这会儿正处在七十年代最后一年,也是浩劫刚结束的 第 359 章 倾社稷,换乾坤,可那到底只在高层,寻常百姓云里雾里,哪里知道有这些许玄机,是以,就连薛某人这始作俑者也不觉得如何震撼。可这次风潮一起,简直就是四海翻腾,天下鼎沸,现下,薛某人简直就不敢出门了,他倒不是怕楼下蹲守的那帮新闻工作者围堵,毕竟这会儿还不是后世的网络时代,人肉搜索发达,时下,读者只知道《大国崛起》出自京大校刊,乃是笔名为求是的家伙主撰,至于求是是何人,谁又何从得知?
是以,薛老三现下有点锦衣夜行的意思,可再是夜行,也难免有光亮,让人瞅见他这身锦衣。薛老三瞒得过楼下的那群记者,却是瞒不过京大的宣传队伍,这会儿,不知多少人想来见他薛大主任一面,光办公室的电话都被打爆了,搞得薛老三身心俱疲,只得拔线作罢,真正是不出名愁,出名亦愁。
不过,薛老三此种心情还算好的,有人比他更郁闷,不,更生气,此人正是京大校长、党委书记周树人。要说薛向是不出名愁,出名亦愁,那周大书记是不出名恼火,出名更恼火。
这不,这会儿,已是他 第 359 章 ,晚安,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