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 风骚重生传 > 第两千四百六二章 采景之余

第两千四百六二章 采景之余

作者:橘子奏鸣曲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风骚重生传 !

    对于一个导演来说,摄影师一直都会是他们的好伙伴,而且一般来说,大牌导演都会有自己御用的摄影师。就像是张一谋最初是作为摄影师出道的,可是到了后来,他也有了顾常为作为他的专职摄影师。为什么导演需要有专门的御用摄影师呢?因为有的时候导演想要的那种画面的效果,通过语言很难表达,很可能需要彼此之间的默契才能让摄影师了解需要用怎么样的机器,需要用怎么样的镜头以及怎么样的胶片来拍摄。甚至,摄影师还会主动的参加到整个电影的创作构思里面——比如说跟导演一起讨论整个电影的色调应该是怎么样的。就像是李安拍《卧虎藏龙》,选用的摄影师就是鲍德熹,然后再拍摄之前,两个人就讨论过这片子要拍成什么样。

    李安提出了他不想要传统的那种明暗对比太强烈,色彩太过于艳丽的充满了舞台化效果的港港传统武打剧风格画面,于是呢,鲍德熹就决定要用低反差的光纤以及不饱和的色彩。他这么一决定,可不仅仅是决定了自己要用什么胶片和镜头,同时还决定了整体灯光师补光时候的效果!还决定了美术设计以及服装设计的色彩!

    然后呢,在这种不饱和的颜色和反差不是很强烈的光线要求之下,艺术设计和服装设计就有点像“中国水墨画”的方向发展,演员穿的衣服都不会太过于亮丽,然后整体的很多色彩都要被摒弃——像是首都城在拍摄的时候显示出来了红墙、绿瓦、蓝天。但是李安觉得蓝天的蓝色太过于现代,于是鲍德熹就通过技术处理把色彩压暗压低,最后尽量的排除了蓝色。

    除了这种画面效果的部分,导演需要跟摄影师进行沟通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导演很多时候需要把自己的思路讲给摄影师听,摄影师可以说就是导演的眼睛,摄影师拍出来的东西应该就是导演想要的!所以业界里面摄影师转职成为了导演的,那可真不少!所以对于导演来说,摄影师不仅仅是一个助手。同时也是一个徒弟!那么在合作当中。导演们当然倾向于跟熟悉自己风格的徒弟外加助手合作了!

    贾鸿渐他们一行人来到了中国之后,直接就坐着贾家的专机到了长安,然后一路就开始沿着当年唐僧走过的取经路一路开始寻找各种合适的景色。其实就单纯的采景来说,从来就没有人规定要拍历史上有过的场景就一定要在原地点附近找景的!就像是拍摄诺曼底登陆的镜头。实际上可能会到了爱尔兰找到了合适的沙滩来拍这样的一个镜头。同样。像是西游这么一个题材。谁也没说过拍摄到了天竺的场景的时候就一定要去印度,甚至在天南省那不是一样可以拍么?但是呢,贾鸿渐他们这帮人不是矫情或者蛋疼。而是真的木有啥办法——谁让中国这边就西北这边有荒漠、戈壁那种很典型的风景呢?总不能说一行人就跑到了坤山的华夏影视城附近去拍唐僧师徒四人在戈壁滩上的旅行吧?就算是周星驰,他们拍《大话西游》的时候那照样是要去西北的!

    从长安那边出来了之后,看着周围黄土高原那种到处沟壑的场景,虽然还没采到合适的景呢,这诺兰和瓦力倒是惊讶了起来。这种场景在他们看来,那简直太有历史的赶脚了——这种黄土高原上的沟壑那可不是跟美国大峡谷一样就是石头构造的,而是各种水土流失的结果!而且到处都有人烟,还有他们从来没见过的窑洞!所以一下子这种奇特的地质景观加上无处不在的、时不时可以看到废弃的窑洞什么的,那就给人一种特别的历史沧桑感!给人感觉这些沟壑里面到处都充满了人类几千年生活的历史痕迹!

    然后,再一路到了西北的西部影视城之后。在这个荒芜的西北野外,看到了保存挺好的两座废堡——这两个废弃的堡实际上就是清代曾经的屯兵边防城堡!而屯兵的承包周围,自然有村子和村民,只不过本来这村子早已破败不堪,生存的人数也非常少,到了98年的时候,政府把当地的最后22户牧民给迁走了,然后动工把这边破败的废墟按照文物的概念来了一个修复。所以现在实际上展现在贾鸿渐他们一行人眼前的,那就是一个古朴的让人感觉就像是几百年上千年前的土木结构的堡垒和村落!

    看着这样的村落,说实在的,贾鸿渐是没有太多感觉的——《红高粱》之类的电影那其实都是在这里拍的,而这里代表的那就是以前很多年前农村普遍都有的场景,房子啊围墙什么的那都是土的嘛,最多就是多了点土堡垒之类的,有点小城墙之类的,这有啥看的?可是呢,这景色在诺兰和瓦力他们看来,却完全不同了!

    在他们看来,这周围旷阔无垠的荒芜的平原场景,偶尔一片的树林,外加这些几百年的古代建筑,一下子给了他们一种特别沧桑,特别宏伟的感觉——并不是眼前的建筑多么宏伟,而是一种历史的宏伟感!就像是亲眼见到了人类建立起来了一个城市,然后再看着这么一个城市慢慢的破败一样!那种历史感那种沧桑感,简直就是文艺青年的最爱啊!

    然后,再当贾鸿渐他们一路到了边疆省采景,甚至最后在专门组织了“探险队”,一同到达了传说中的那个楼兰古城的时候,这些文艺青年们看着占地巨大的楼兰古城,看着那些废墟里面甚至还有几本完好的街道甚至是房屋,再听到贾鸿渐介绍说这楼兰古城那是从汉朝也就是罗马的时代就开始存在,然后一直到了唐朝——也就是唐僧他们的那个时代的时候,还是中国的边陲重镇,结果后来就慢慢的莫名其妙的慢慢消失了……

    说实在的,到了这个时候,贾鸿渐这样的商业青年,看着这样的废墟那都有一种“中国历史太久远太伟大了,随便一个地方一个废墟,那就包含着外国人无法想象的历史”的赶脚了!更不用说他周围的那几个文艺青年了!此时那几个文艺青年是拿着家庭摄影机拍个不停,然后拍着拍着就停下来,等大了眼睛睁着嘴巴充满了赞叹和不可思议的看着周围的废墟!

    本来,贾鸿渐觉得,这个旅途那就是一个纯粹的采景之旅。也就是大家这么一次旅行呢,应该是纯粹的来预先看一下那些地方适合被选作在电影里面来作为背景实景拍摄的。然后大家这么一通在西北游览,虽然现在还没定下来要用那个场景,不过都已经拍好了视频了,回去可以慢慢选嘛。可是谁想得到,在这边看完了楼兰古城,在回城市的途中,贾鸿渐突然就听到诺兰这么说道:“贾先生……我突然有点想要改变剧本的风格了……”

    “恩?改变?怎么改变?”贾鸿渐一愣。心想着今天不是出来采景的么?怎么又说要改剧本了?难道是想把这个楼兰古城给复原了拍进去?就在他正猜测的时候,就只听着诺兰如此说道:“我觉得这些景色太有历史的厚重感了,所以,唐僧的整个旅途,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突出一种……一种跟景色一直的历史厚重感?我们的剧本里面是想要让唐僧作为一个好人来在第一层故事里面欺骗观众,那么我觉得突出历史厚重感的话,做的像是一种很宏大的视角来看历史兴衰……也不对……应该是有点像是一个关于地球关于非洲的纪录片一样,是一种站在非常高的高度,坐着直升机从非洲大草原上飞过,看着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然后几百万头动物大迁徙的那种感觉……是一种史诗的感觉!对,是一种赞美,一种感叹,一种看到最宏大的史实的那种让人不自觉的拜服的感觉!”

    诺兰说道了这里,贾鸿渐有点没太搞明白他到底啥意思,不是说改剧本么?但是他说得这么一个东西,什么拍的宏大之类的,不是跟剧本是没有太多差别的么?不是也是增强唐僧好人度的那么一个手法么?到底改啥了?就在贾鸿渐这边没怎么听懂的时候,那边诺兰的小伙伴瓦力倒是听懂了——“你的意思就是镜头拍摄的时候,我们才用更多的类似航拍的那种镜头,更加突出唐僧这种取经过程的历史感,突出宏伟的感觉?就仿佛是我们站在空中,不老不死,然后看着人类一点点的从类人猿进化成了人类,然后再一点点的发展科技最后到了今天模样的那种厚重感?同时对唐僧的定位,就更有点像是中国版的摩西?一个中国摩西一个人的出埃及记?”

    擦,怪不得说摄影师听得懂导演的话呢!刚才诺兰的话贾鸿渐没太听懂,但是现在瓦力这么一解释之后贾鸿渐就稍微琢磨出来点意思了——感情就是说诺兰突然有了灵感,要顺带着把剧本里面唐僧的定位和形象稍微修改一下?就是说如果以前的唐僧就是一个刻板的让人觉得他无能又有点讨厌,但是的确是好人的这么一个人的形象,变成了类似背负着全人类的希望独自踏上修行之旅的那种宗教英雄的赶脚?总而言之,就是要从镜头甚至还有音乐还有角色定位甚至还有对白等等一系列的角度来抬高唐僧的身份,把他塑造的好像就是圣徒,就像是基督耶稣为了人类受难一样的那种赶脚?然后最后再一下子通过神奇结尾把这么一个形象给戳破?擦!这听起来好像听带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