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逍遥侯 !
李中易不会擀面,这就需要摊主的帮忙了,韩湘兰这还是头一次见到,难免有些新鲜感。
以前,在开封的大宅里,李中易就完全不在意宰相的体统和身份,也丝毫不考虑君子远庖厨的古训。他经常下厨房里去折腾一些炒菜、面食之类的吃食,而且一直乐此不疲。
韩湘兰始终想不明白,位高权重的男人,为何总喜欢下厨房里去折腾呢?
出身于幽州名门大户的韩湘兰,她自然非常了解,越是豪门之中,越重嫡庶的规矩。
李中易发迹以前,不仅不受宠,而且根本就没地位,屡屡被大妇曹氏找借口肆意的欺凌。
也许是那个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吧?韩湘兰自以为找到了准确答案,妙目一转,饶有兴趣的盯着男人包馄饨。
这个时代的馄饨,在北方的大周国境内一般被称为“馉饳”,特点是厚皮大馅。而在蜀国的成都,则为“抄手”,特点是皮薄馅多,这种抄手在南方地区有多种叫法,比如说:包面、扁食、云吞、清汤等等。
李中易在家里没事的时候,最喜欢的吃食之一,便是薄皮的抄手。
深夜时分,用纹火炖一锅浓浓的鸡汤。吃早膳之前,先把包好的抄手在清水里煮熟,然后盛到的大汤碗里,加入鸡汤,撒一把野葱,再加上李中易秘制的“味精”,唉呀呀,味道实在是棒极了。
合成味精被发明之前,在天朝的历史长河之中,厨师们最重要的秘技,其实不是白案或是红案,而是掌握怎样“提鲜”的方法。
李中易身为当朝宰相,自然参加过许多次宫庭饮宴。然而,即使是整个大周最顶级的宴会,所有的吃食都缺少一种极其重要的调味料——味精。
这年月,即使皇帝之家的调味品,也就是各种昂贵的香料。宫庭厨师们,尚未掌握用蘑菇磨成粉末,进行调味的诀窍。
不过,李中易格外的不同,他不仅知道蘑菇磨成粉末的调味方法,更掌握了世人完全不懂的提鲜方法:将海肠子等海鲜晒干,磨成粉末,炒菜或做汤的时候,洒一点进去,整道菜立时由草鸡变成了凤凰。
在食材丰富廉价的后世,家常菜不用味精算是一种没错的选择。因为有那么多丰富食材,哪怕是一瓶老干妈的味道,都比过去皇帝吃的还好。因为,总有办法调出鲜味啊。
但是在食材贫乏,不能廉价的取得丰富食材的情况下,可以代替味精的调味料,却是必不可少的秘密武器,会对你的生活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皇权时代,评判宫庭厨师的等级,菜色花式刀工啥的,其实都属于基本功的范畴,擅长提鲜才是区分庸厨和大厨的唯一标准。
在清朝末期,山东的鲁菜能够风靡全国,其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山东的厨师们,掌握了用海肠子等海鲜,晒干磨粉之后,起到了部分代替味精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古代的厨师界,只要是掌握了特殊提鲜方法的厨师,都是当之无愧的顶级大厨。
摊主明明已经把面皮擀得很薄了,但李中易看过之后,依然很不满意,让他继续擀到更薄。
“这位大官人,已经很薄了,您看看……”摊主即使拿了钱,但是他的主业成就,被李中易在无形之中给予了否定,心中多少有些抵触情绪。
李中易笑了笑,没接着给摊主钱,而是拉下脸说:“按照我说的做就好了,要知道,我教你的可是发笔小财的技术,懂么?”
摊主见李中易的面色不善,又见他的穿着虽然很普通,但器宇轩昂,不怒自威,他也就不敢再多说废话,乖乖的按照李中易的吩咐,一五一十的照办。
等到一切齐备后,就是李中易擅长的部分了。只见,他撩起儒衫的下摆,顺手塞进了腰带之中,整个过程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的自然和流畅。
韩湘兰笑吟吟的看着,男人将馄饨下锅开煮,然后将两只粗瓷大碗、筷子和粗瓷的汤匙仔细的洗干净了,又用滚水烫了三次,这才罢休。
李中易在粗瓷大碗中,提前放入酱油、陈醋、葱花等调味料,然后招手把楚雄唤到身旁,从他手里接过海肠子磨的粉末、虾仁皮以及油纸包着的一小块熬好的猪油。
等水滚一次,李中易用勺子舀起一勺滚水,浇入两只大碗之中。
“咦,真香呀……”
“好香……”
李中易只当没听见众人的乱喊乱叫,等水滚三次之后,他迅速用陶制的漏勺,将锅里的抄手全部起锅,分别倒进两只大碗之中。
“娘子,尝尝看,本大官人的手艺如何?”李中易双手捧起一大碗抄手,笑吟吟的捧到韩湘兰的手边。
别看韩湘兰连女娃都替李中易生了,她还从来没有尝过李中易亲自下手的吃食,一时间百感交集,直勾勾的盯着男人看,浑然忘记了接过抄手。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李中易一直领兵在外攻城掠地,没捞着亲自下厨的机会。今儿个,他总算是找着机会露了一手,忙活了一阵子之后,他的心情也更加的舒畅,自然不会在意自家女人的失态。
“瞧我真是猪脑子,这么大一碗汤汤水水的吃食,搁你手上,万一烫着了怎么办呢?”李中易索性将大碗的抄手,捧过去搁到了油乎乎的小方桌上。
韩湘兰的侍女们都没带出来逛街,她心里一激动,直接就坐到了油腻腻的小马扎之上。
名门贵女的出行,不仅禁忌多,而且排场也多。如果是往日里,应该由侍女们先擦干净小马扎,再垫上绢帕,桌底燃上檀香,韩湘兰才能落座。
不过,韩湘兰非常接地气的举止,看在李中易的眼里,却是满意之极。
这人呐,太随和了,完全不端架子,反而容易被人小瞧了去。但是,也不能在错误的场合,乱摆架子。
李中易一直不在乎文官集团给他起的“铜臭子”的绰号,那是因为,他的本钱异常之雄厚,根本没必要去在意蚊蝇的乱叫。
人在庙堂,有几分实力,说几分话,办几分事!
有朝一日,等李中易掌握了整个大周的最高实权之后,替他起了“铜臭子”绰号的那位高官,还有可能睡得着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