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大秦之帝国再起 !
隔天天未放亮,在慎这么个小地方的所有国家(势力)的营盘已经是都是一片马嘶人语之声。
今天是吕哲与齐燕会邀狩猎的一天,不过三支军队两个阵营狩猎不是针对野兽,是军队与军队之间的古典搏杀。
关于秦军可能会破坏古典会猎的消息齐燕自然已经得知,他们倒没觉得吕哲是在开玩笑,对秦军前来捣乱心里是万分相信的。
双方都知道秦军肯定会捣乱,那肯定是要再次进行磋商,为了预防秦军前来捣乱肯定是要部署军队,那么由他们去自己布防还是找人帮忙就有的谈了。
既然是约定古典会猎,那肯定是都抱着用堂堂正正之战打服或者打怕对方的心思,这样一来行阴谋诡计完全就没有必要。他们很清楚对方都不是一战能灭的对象,若是想要玩阴的,大可直接动手,何必进行会猎这么多此一举的事情?
直接参与会猎的吕哲或是齐燕,吕哲倒是有富裕的兵力针对秦军那边进行布防,但是齐燕那边既要会猎又要监视秦营已经没有多余的军队,因此齐王儋和燕王夏给予吕哲的回复是让在慎的魏、韩、楚三**队负起防御秦军偷袭的责任。
好像也是那么一回事,吕哲和齐燕要会猎自然不会玩阴的,已经确定有秦军来捣乱,那么剩下的几个列国呢?总不能让他们空闲下来,因此由魏、韩、楚三个国家的军队来提防秦军是个不错的主意。
吕哲对此自然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魏韩两国的军队都是吕哲军,可是楚国那边不也摆着五万人马?
楚国与秦国在历史上的风评都不太好,秦国是做事不择手段,楚国是出了名的任性,两个国家都是不太看重道义常理的国度,那么找点事情给楚国做,远远地将楚军调开也不失是一件好事。
挂着魏韩却是吕哲军的两支部队。楚国一支,合起来十五万的兵力在会猎地点以西位置摆开防御阵势,又有二万吕哲军和五万齐燕联军监视会盟地点的秦营,那么吕哲与齐燕各出三万人进行堂堂正正的交战被打扰的几率也就降到最小。
关于这次会猎,吕哲这一方出动的是七千重步兵、三千长矛手、六千弓弩手、一万轻重骑、余下是操作各类器械的士卒。而齐燕联军那边到底对三万出战的部队建制是怎么安排呢?齐军出动的是一万击剑士、战车四百乘,燕军出动的是一万骑兵、战车一百乘,两军余下的人又编了一支五千人左右的弓弩手。
所谓的击剑士是拿着阔剑的武士,阔剑是什么玩意很好理解,就是剑身长度大概一米五、剑背最宽十五厘米成尖锐状的单边开刃大剑。他们之中有大约四千人的是身穿重甲,六千人却是无甲袒露上身的武士。
东方第一缕朝阳露头的时候。各方人马相续出营,举着魏、韩、楚旌旗的军队从三个方向向西边移动,他们这是要履行约定前去会猎地点的西边布置防线,吕哲和齐燕的军队当然是开往了楚营北边的平原地带,也就是约定好开战的地方。
轰隆的战鼓声和苍凉的号角声在这个清晨交替着发声,一夜未眠的蒙毅听到动静早早就登上巢车在观看。他率先看到的是齐燕两国的旌旗,大约四万来人的联军已经在秦营外面的四周设立拒马、鹿角等物,有一万多齐燕联军正在挖着壕沟,显然是想建立一些工事将秦营围困起来。
“后续部队有没有传来新的消息?”一夜没睡的蒙毅看去精神依然很好。可是注意看的话还是有着黑眼圈。
回答蒙毅的是是一个长相粗犷的武将,他是依附山东一系的中等家族子弟,名叫陈述,官职为俾将。负责的正式两支分开秦军的信息传递。
因为过来会盟地点这边之前早就想到会被围住,秦军自然是不会选择依靠人力来传达信息,采用的是用约定的烽火或烽烟数量所代表的含义。
“两道烽火?确定吗?”蒙毅略略有些皱眉,两道烽火所含的意思是王离并没有过去。后续七万秦军也一直在被吕哲那边所谓的北部军团监视:“希望……苏角能不负重任吧!”
看来还真的被蒯通猜中了,蒙毅倚重的并不是出身名门却年轻的王离,是深得蒙恬信任的北地悍将苏角。
魏、韩、楚三**队向西边行军的画面自然也是被蒙毅收入眼底。他看到三支军队中的其中两支行军姿态一样时,像是在自言自语:“魏军和韩军……怎么和吕侯的军队行军时别无二致?”
秦国肯定是要刺探有关吕哲的情报,其中对军队的刺探更是不留余力,关于吕哲军怎么操练、行军姿态等等用文字来形容的内容,秦国有点身份地位的人早就背得滚瓜烂熟。
一样是同一时期整编出来的战兵部队,接受一样的训练一样的操典,长久以来用军法和重罚出来的姿态早就形成了潜意识的行为,哪怕想要假装成不同归属的军队,在一些东西和行为上也是难以伪装的。
另一边在观察的齐燕君王重臣们也发出了类似于蒙毅的感慨,不过嘛……
“话说,这吕哲也算是道义,对魏韩给钱给粮给兵器,连军队也派出武将协同操练,看样子还真操练得不错。”不是齐王儋愚蠢,而是真的有吕哲那边的武将在魏国和韩国那边帮忙,而在这年头军队是不会随随便便归入他人旌旗之下的。
为什么不能随随便便将军队归入他人旌旗?要知道在华夏的历史和习俗中人从来都是可以赠送的。例如某某谁嫁女,该女子携带多少男女仆人、护卫成为嫁妆,那些人就等于是成了别人的。还有,某个国家的谁谁谁将多少军队赠送给谁,那支军队的旌旗一换,改变起归属来一点心理障碍都不会产生。这样的习俗在原版的秦末历史上可是发生了不少,最典型也是最出名的例子就是刘邦向项羽求援,项羽大手一挥五千人就送给了刘邦,而五千人换上刘邦的旌旗,那就成了刘邦的军队了。历史上的刘邦正是用这五千人起家,最后发展起来逼得项羽在乌江边自刎……
不但是齐王儋,齐燕联军中谁都没有往魏韩是吕哲军伪装的方面想,他们将目光收回来看看己方正在出营的军队,战车部队作为先行已经走完,现在是一个个身材高大背后背着阔剑的武士一列一列地走出营门。
他们心理对比了一下,齐燕联军在气势上不输被吕哲派武将操练出来的部队,比之看上去乱糟糟的楚军要精锐,就是不太清楚吕哲军那边会是个什么模样。
吕哲这边没有让人多等,一阵阵号角声过后营门也被打开,早已经列队完毕的士卒在很有节奏的战鼓声中整齐迈着步伐踏步出营,因为脚步声与战鼓声形成同步,整支军队中的步卒建制犹如一人在抬脚、踏地、抬脚、踏地。
数百个士兵踏步起来声势就会很大,何况是近两万步卒像是一人那样整齐划一迈步,以至于不管是苍凉的号角声还是战鼓声,渐渐地就被“轰隆”作响的踏步声给掩盖了过去。
近两万的人整齐划一迈步动静确实是太大了,他们又是一个个全部带着面甲排着队列一个方阵一个方阵的出营,在营地外又汇集成更大的方阵,只要是视线能及的人无不是被吸引了过去。
“什么情况,这巢车一摇一摇的,这是地龙翻身呐?”齐王儋刚才还自鸣得意地看着自家精锐在出营,说完才发现每个人都是愣愣地看着同一个方向,而似乎都看傻了没人回答他的提问。
远处的吕哲军步卒还在不断地排列整齐的队列出营,要知道他们之中可是有七千身穿六十斤重甲胄的重步兵,一致地抬脚迈步再踩下去,动静能小吗?至于什么地龙翻身,要知道现场可不止吕哲军在集结,算上各方势力的部队那可是二十来万人在运动,其中骑兵、战车兵里四条腿的也有不少,巢车要是结构不稳固又没挖个坑固定住肯定是会颤动的。
“咱们……的人迈步的频率被同步了啊!”燕王夏可是看了好一会了,他看过的军队不少,可是没有一支军队的行动能那么整齐的。他不晓得那是因为战鼓的节奏带动,只感觉吕哲军所展现出来的姿态太吓人了,吓得听见动静不管是哪家的军队,士卒都情不自禁跟着吕哲军迈步的动静加入到轰隆作响的抬脚、踏地中去。
“什……什么?”齐王儋一看还真的是那么回事,下意识就产生一种糟糕的预感:“这还没打呢,各军的就被吓得学人家的节奏走路?”
吓估计是有,不过吓到学吕哲军的节奏走路就有点夸张了。不过现在还没有什么心理学,无法解释“群体效应”,那怎么又会知道在很有节奏的声响下,人的潜意识会情不自禁地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