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隋唐大主宰 !
李世民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一个疯子般的人打的一败涂地,甚至连命都差点儿丢掉。不要命的跑了十几里路,终于看不到追兵时,李世民再也不顾形象,身子往地上一倒,一头栽在浑身是血的亲兵身上。
人困马乏,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是惊弓之鸟,生怕身后还有敌人追上来。亲兵只是将李世民扶到自己马上,用衣袋紧紧将李世民与自己绑在一起,然后便再次催马狂奔。其余幸存的兵士们连一句话也没有说,直接跟着那名亲兵一起朝着一个方向逃了下去。
可能跟在李世民身边时间长了,那名亲兵对李世民颇为了解。他没有带着大家漫无目的的吓跑,而是绕了一个圈子,确定身后真的没有追兵后,再次带着人马朝着孟津县城而去。
常说什么样的领导身边一定有着一群什么样的属下,自大的李世民身边也难免有像他一样自大的亲兵。
李世民从昏迷中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昏黄的油灯下,李世民看到身边有两个粗布衣服的女子用手支着脑袋,接二连三的点着头。陌生的环境让他一个激灵翻身坐了起来,哪知道自己一路狂奔身心俱疲,这一下没有起来,又重重的摔在了榻上,发出砰的一声,将那两个女子惊醒了。
见李世民醒过来了,其中一个女子赶紧过来扶李世民,另一个则是一转身匆匆忙忙的跑了出去。
“这是什么地方?”李世民问了一句,发现自己口干舌燥,又加了一句:“口渴。”
那个女子没有回答他的话,只是转身从一张桌子上取过一个杯子,不知从哪里拿出一个茶壶,给他倒了一杯水,递了过来。
李世民接过杯子,犹豫了一下,随即便一饮而尽,顿时觉得舒服至极,将杯子又递给女子,示意还要喝。女子再给他一杯后,门外传来了脚步声,有三四个人。
“二公子,你醒了?”一个浑厚的声音跟着脚步声一起进了屋中。李世民看着进来的几个人,自己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不过脸上也瞬间出现了尴尬的表情。
“刘先生,你怎么会在这里,我已经回了晋阳了?”李世民问那个中年书生。
中年书生微笑着摇头道:“二公子,你先躺好,在下慢慢和你说,郎中说你身体无大碍,只是一路上走的有些急,气血上头,这才昏过去的。刚刚已经给你看过了,吃上两副汤药就会好的。”书生走过来给李世民掖好了被子,又对同时进来的两个李世民亲兵道:“好了,你家公子没事了,你们去看看受伤的兵士去吧。”亲兵对着李世民和书生各施一礼后,转身退了出去。
书生又搬了把椅子放到李世民榻前坐下才道:“二公子,这里很安全,是国公在孟津的一处宅院,就是长久没有住过人,有些荒废了。要不是二公子昏迷,估计这里是也不会有人来的。”
李世民点点头,心里倒是觉得确实很安全。他一贯的想法都很大胆,很喜欢做些冒险的事情,当然前提是自己有足够的把握在发生事情的时候可以全身而退。虽然这次有些狼狈,但归根结底是因为那个叫单雄信的追杀,其实李向根本就没有参与其中,那孟津就要比外边安全的多。毕竟这里是朝廷的县城,也是李向的地盘儿。自己在李向的地盘儿上出点儿什么事情,大概李向也不会允许吧。
知道自己没有危险后,李世民便开始回想这一天的经过,有些地方他还没有弄明白。这时才想到面前的刘文静怎么会出现在孟津,他不是应该一直跟在父亲身边的吗?难道父亲已经知道这里发生的一切了?还是又有其他的安排。
刘文静笑眯眯的看着李世民的表情,轻捋胡须道:“二公子一肚子的话,不妨说出来的好,这样憋着可难受的很啊!”
刘文静是李渊身边最为得力的助手,也是李世民非常欣赏的人,他曾经跟李渊张口,想要把刘文静要到自己身边。李世民身边不缺武将,但很少有刘文静这样可以给他出谋划策的文人,所以对刘文静他非常尊重,而且两人之间或多或少的有种忘年交的感觉。
听刘文静这样戏谑的问话,李世民莞尔道:“先生又要取笑世民了,都知道世民心里着急,还请先生快些讲给世民听听吧。”
李世民有个优点,对于自己看重的人,他从来没有什么架子,不管是身居高位的人,还是贱役农夫,只要他觉得这个人值得他付出,那他一定会摆出一副诚心求教的低姿态,因此在大兴也好,晋阳也罢,说起李世民这个唐国公的二公子,大家多有好感。
当然好坏都是由人的情感来决定的,李世民做出的姿态,大家都觉得他好,那相对于李建成而言,很多人就会说唐国公大公子不如二公子好。流言不可怕,可怕的是年深日久,流言深入人心后造成的习惯性看法。
只要这种想法在大家心中扎了根,那日后不管是如何改变,人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们心中的那个第一印象,所以就会给当事人打上永远都褪不去的标签。这就是为什么李世民和李建成会出现日后深仇大恨的最初原因。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现在的李世民和刘文静谁也不会知道自己的后事,眼下的情况就是刘文静需要告诉李世民他来这里的原因和目的。
自从那次为了阻止李建成派人暗杀李向失败之后,刘文静基本上就没有离开过李渊身边,不论是去剿匪也好,还是跟着李渊北上去勤王也罢,总之,他是李渊目前最器重的一个谋士。李渊所有的计划和准备,他都心知肚明。
这次因为李渊已经开始动手取洛口仓的粮食,这件事情相对而言比较重要,而且谋划日久,一旦发动起来,中间的很多环节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旦出现问题,会导致一连串的事情发生。
本来李渊是很相信李世民的本事的,但李世民走后,他想来想去还是有些不放心,一来是粮食的事情确实关节很多,李世民还是太年轻,怕他冲动。二来李渊也收到消息,朝廷这次要李向带着义勇军去江南剿匪,看上去是重视李向,其实背后的原因,像李渊这种多年出入朝堂的老狐狸,一眼就能看穿。
说白了,就是杨广开始忌惮李向的势力了,想要借着朱粲的手控制李向的发展。
这是一次机会,李渊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的利益,这样的机会很难得,于是他便找来刘文静,想要听听他的意见。刘文静当然也听出了李渊的意思,便自告奋勇去给李世民帮忙,看准时机顺手将李向在龙门的利益也一并拿到手中。
李渊便安排刘文静带着人去河南郡,给了他极大的权利,有他在李世民什么,李渊一百个放心,这才有了刘文静出现在孟津的事情。
一开始刘文静并没有多么担心李世民,因为他很了解李世民不是一个冲动的人。每次李世民看似冲动的表现其实都是刻意做给李渊看的,或者说是做给李建成看的。
刘文静一直就跟在李渊身边,对于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那些矛盾是心知肚明,而且他也很看好李世民,相信最终胜利的一定是李世民,所以他从未参与到两个小辈之间的斗争中去。
当然李渊清不清楚刘文静还不好下结论,毕竟李渊那样的老狐狸,刘文静自己都有些忌惮的。大家族中的勾心斗角,像他这样的谋士最好还是选择凉不想帮的好,谁能知道人家李渊到底是看中李世民多点儿,还是看中李建成多点儿。
别最后人家一家子折腾,到头来是他这种小人物遭殃了,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不少,还是躲得远远的好。
不过刘文静长袖善舞,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这自己的立场,烂事不沾身,倒是显示了出了他的本事。
现在李世民已经提前出发了,按照刘文静的想法,李世民一定会先去洛口仓看看情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如何进行下一步行动。
谁知道他刚刚进入河南郡境内,前边送信的人就报说李世民已经带着人马去了孟津,而且听说李世民准备趁着李向被杨广招走的时候,要带兵占了龙门。
刘文静有些吃惊,他印象中的李世民不应该这样冲动的。就算李向去了江南,也不能这么明目张胆的带兵去占领龙门啊,当初杨广在晋阳的时候,可是下过圣旨,将龙门直接划给李向的。
这样带兵去占领,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而且最重要的是李向是个什么样的人,李世民应该很清楚啊,人家不可能看不出朝廷是什么意思,即使要带兵南下,也会在龙门做好安排的,怎么会随便就能去占领的,弄不好会吃大亏的。
刘文静还是不敢相信这是李世民的决定,他再次派出了探子,命令他们务必要将事情了解清楚了再来回报。继续赶路中,他又思前想后考虑一番,觉得还是先做好准备的好,不然到时候李世民真的弄出什么事情来,一点儿善后的准备都没有,那可就麻烦大了。
于是他一边派人去打探李向的动静,一边安排自己的人去孟津和洛口仓安排补救措施。
有过了两天,消息终于送来了,有喜有忧。李世民最终没有冲动到直接带兵就去攻打龙门,这叫刘文静长长的舒了口气。不过听到洛口仓的那些内应和自己这边的人已经被一网打尽了,而且出手的恰恰就是要去江南剿匪的李向,这叫刘文静眼睛都瞪直了。
怎么可能?李向居然有这个胆子?居然敢抗旨?这可是要杀头的罪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