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重生1966 !
会议是在女生宿舍开的。这是一间三分之一间教室大的地方,原来建的房子都跟教室一样大,屋里用墙间开了,当作老师的宿舍,现在这一排的房子住着一位学校的老师,两间宿舍住着孟教授他们,梦若蓝跟那位王老师住在一个宿舍,又给四位女知青辟出一间宿舍,宿舍放着两张上下铺的木头床,两张学生用的课桌,还有两条板凳,四个女生住着也还算是宽敞
。齐向南坐在一条板凳上,看着自己的知青战友们,他们刚来的时候的意气风发,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神情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萎靡,口号虽然喊的很好,但是他们根
本就没有做好来这里吃苦的思想准备,哪里像自己……
想到这里,齐向南清了清嗓子,说:“同志们,咱们都说说吧,咱们都是一个锅里摸勺子的战友,谁都有发言的权利。”
周曼妮说:“我觉得咱们应该定量了吧,就那么点粮食,照咱们现在这个吃法,吃到过年很困难。”
赵建国说:“那也不能不吃饱饭啊,咱们每天干活那么累,要是再吃不饱,咱们的身体能受得了吗?”
郑同辉说:“就是啊,当初来的时候可没有说不让吃饱饭啊,农村的条件太苦了。”
吴佳佳说:“我们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来的,怎么能有这样的牢骚呢?郑同辉,我看你是思想有问题吧。”
郑同辉一下子站了起来,说:“你说谁思想有问题?我说不能吃饱饭怎么了?这是不是实际的情况?吴佳佳,你不要把你那一套拿到这里来!”
吴佳佳也站起身来,说:“你怎么说话呢你,我那一套是哪一套?你把话说清楚了。”齐向南赶紧把两个人拉开,说:“你们怎么回事?我们现在开会讨论的是关于伙房的事情,怎么又扯到思想上去了?我们大家都是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我们的
思想都是积极的。”吴佳佳说:“齐向南,来到这里是响应了毛主席的号召,但是来了是怎么样一种精神面貌却说明了是不是真的积极响应,郑同辉,你看看你,自打开始下地干活就整天没精
打采的,你这是积极的响应号召吗?”
郑同辉说:“我是个什么样的精神面貌管你什么事情,要你来多管闲事?”
吴佳佳气的浑身哆嗦,说:“作为一个红卫兵,你就是这样执行伟大领袖的命令吗?”
齐向南说:“好了好了,都坐下来,咱们慢慢的说,这么脸红脖子粗的话赶话的能说出个什么来?大家都少说一句。”
周茜说:“哼,整天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的,你自己就是个好的吗?”
明显是冲着吴佳佳去的。齐向南有种扶额的冲动,十个人来自三个地方,来了就抱团,说实话,自己这个知青组组长也是因为不跟他们来自一个地方才走马上任的,当初田支书找自己谈话的时候
就说过,找自己当知青组的组长也是因为他们来自两个地方,抱团现象比价严重,要是从她们当中选人,估计另一方也不服气,自己当组长他们就没有什么想头了。
这才来了几天啊,矛盾就这么严重了。
齐向南暗暗叹了口气,自己本不想管这些事情的,但是要是不出这个头,估计自己就一直没有出头之日了吧,看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真不想管,不管又不行,愁人!齐向南让郑同辉跟吴佳佳都坐下,说:“同志们呢,你们这样可不对啊,咱们从各个不同的地方来,走到这里一起生活不容易,咱们得团结起来,互帮互助,才能把我们的
工作做好,这样吵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的,好了,咱们还是继续讨论咱们的伙食问题吧。”陈轩逸说:“我觉得咱们还是去找组织吧,这么大的问题不找组织帮着解决怎么能行呢?咱们来的时候已经过了大半年了,我问过村里的人,他们说他们一年到头挣得公分
分的粮食这一年正好,沈家村算是比较好的了,周围很多村庄每年都得去公社两站买统销粮,要不然就得饿肚子呢。”
吴佳佳说:“咱们不能事事都找组织啊,你这样事事都去找,还怎么锻炼自己啊?”
陈轩逸说:“可吃饭是大问题啊,没有饭吃什么都做不了,你饿着肚子能干革命?”
吴佳佳张了张嘴,没有再说什么。
齐向南看大家都不作声了,合上笔记本,说:“那好,我明天就去跟田支书说一下,去公社找领导反应反应咱们的实际问题,看看能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快要秋收了,村里人这几天都攒着劲准备好好的大干一场,忙活一年了,再把地里的这些庄稼收到仓里,就准备分粮食了,看着地里那些饱满的果实,大家心里都很高兴
。田支书这几天没事就在庄稼地里溜达,心里算着能收多少粮食,除去各种需要上交的,需要作为支出的,在给大队里留下一点,每家每户能分到多少粮食,他们一大家子能吃到什么时候,过年的时候没加梅花差不多能分多少东西多少钱,这一项一项的都在田支书的脑子里装着,沈家村也不是很大,三个生产队,想到这里,田支书又想到
那些知青,这些城市娃娃来这里说是安家落户扎根农村的,真正能留下的最后能有几个呢?
想到这里,又想到齐向南。
齐向南真是个好孩子,干活扎实,眼里有活,村里那些老把式都说这孩子干什么都有个什么样,一点都不浮躁,有他带着几个知青应该闹不出什么事情来吧。
想想别的村的知青,有些在村里偷鸡摸狗的,跟村里的关系搞得很僵,自己村的这些人有齐向南带着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
想着这些,田支书在大队部被齐向南喊住了。
把来意跟田支书说了之后,田支书说:“咱们先去屋里坐坐,好好的聊两句。”坐下之后,田支书说:“小齐啊,你们的困难我也知道,但是情况差不多都是这么个情况啊,别的村的知青也是这样的,你去公社找领导反应我估计没什么用处,这样吧,等到秋收结束之后呢,都会组织大家出夫,今年咱们是去几十里外的水库修水库,活虽然累点,但是饭还是能管饱的,要不你们商量下到时候跟着一起去吧,还能给你们
省点粮食呢。”
齐向南说:“书记,我先去公社走一趟,看看什么情况,再回去跟他们商量下,看看他们的意见,您看怎么样?”
田支书说:“那好吧,反正还没秋收呢,你们先琢磨着这事,到时候再说就行。”
齐向南告辞了田支书之后就去沈家小院借自行车。沈家二叔自打从医院回来之后就在家里养伤,厂里给批了半年的病假,田玲玲肚子也大了,两口子就都回了家,每个月让培华拿着粮本去县城把粮食领出来,他们的自行
车就在家里。齐向南来过沈家小院几次,对于这个简朴整洁的小院里的人很感兴趣,一个从京城带着一大家子回来的右派儿子,生活虽然清贫,但是家里人的精神面貌都很好,没有自
己以前接触过的那些右派那样的消沉,他们的生活态度都非常的积极向上,自己能在这样的小山村遇见这样的一家人,觉得很惊奇。
秋日的阳光明亮但不热烈,远远地看去,院子里梧桐树大大的树冠笼着大半个院子。肥大的梧桐树叶子,经过一个夏天烈阳的炙烤,在秋日里带着一些的微黄,再过个几天,秋雨下过几场,这些叶子就会落到地上,零落成泥,化作肥料滋养曾经给自己提
供养分的树根。院门虚掩,推门进去,梧桐树下沈家的二叔坐在一个躺椅上,受伤的腿抬起来,放到一个板凳上,沈家最小的孩子叫做培茵的围着沈二叔跑过来跑过去,一会给二叔端水
,一会给二叔捶背,叔侄俩玩的不亦乐乎。
沈家的奶奶用簸箕端着一些豆子,在一旁捡豆子,整个画面说不出的美好,让人不忍心去破坏它。
奶奶先看到站在门口的齐向南。知青来村里已经十几天了,村里人对这个身材修长面容英俊的小伙子印象非常好,很多大姑娘小媳妇还喜欢偷偷的看人家,自己的俩孙子也喜欢跟人家说话聊天,这个时
候他来自家,一定是有什么事情的。
奶奶站起身来,说:“小齐来了,快来坐,奶奶给你倒水喝。”
齐向南说:“奶奶,您喊我向南就好,不用客气的。”
培茵趴在自己二叔的背上,下巴搁在二叔的肩膀上,很好奇的看着这个沈家村的明星人物,长得很英俊,温文尔雅,但是不轻浮,很稳重。
二叔把自己躺椅旁边的马扎推了推,培茵赶紧上前帮着把马扎送到齐向南的身边,齐向南笑着对培茵说:“谢谢小妹妹。”
培茵笑着看了看这个英俊的大男生,又回到二叔的身边,继续仔细的观察这个大男生。
齐向南双手接过奶奶递过来的水,等到坐落,这才把自己的来意说明白了,二叔表示没有问题之后,齐向南骑着自行车就往公社去了。
奶奶说:“这小伙子真精神,看着也让人心里舒坦。”
二叔说:“很懂礼貌,以后培华培军多跟人家来往有好处。”
培茵却觉得这个齐向南不简单,一个人可以去学习很多东西,但是气质却是学不来的,有些东西必须经过耳濡目染才能在自己的身上得到体现。齐向南骑上自行车,一路骑向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