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1627崛起南海 !
在现今的海汉面前,任何一国的单打独斗都很难得到好的结果,凡是作出过这种尝试的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吃了一些苦头,大明和荷兰也都是这样的苦主。当然了,以受侵害的程度而言,这个世界最大的苦主应该还是非大明莫属,毕竟被海汉占了土地不说,历年来还让其吸纳了大量的人口、财富和资源。毫不夸张地说,海汉这个国家完全是靠着从大明身躯上吸血成长起来的一只怪兽。
而如今这个苦主还不得不迫于形势向海汉低头,依靠建立外交关系来预防海汉大举入侵,用开放通商口岸来换取对方提供的军事援助——当然这援助并非免费,而且代价不菲。这对于一向自诩为天国上朝的大明来说是何等屈辱,大概也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明白。
即便苏克易是个汉人,他也无法完全体会到费策贤的感受,但他知道这位仁兄并不甘于屈从海汉的打压,甚至数度试图要在外交场合为大明争取应有的地位和尊严。而苏克易现在想知道的,就是对方是否愿意为了大明的利益放下过去的成见,选择与自己合作去对抗海汉。
当然了,至于今后是否能够在大明与荷兰之间建立起国与国的外交关系,现在说起来还为时尚早,毕竟这种层面的政治决策,就不是他们两个外交官所能决定的事情了。苏克易现在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与费策贤搞好关系,最好是能在外交战场上统一态度,抱团抗争。
费策贤闻言慢慢放下了手里的筷子,他当然能听得懂苏克易话里的试探之意,但这种事可不是请客吃饭,随口答应下来就完事,真要跟苏克易联手,那就得先考虑到由此可能会产生的风险才行。
海汉在外交领域所表现出的强势,是有当下的国际影响力作为后盾,这也是大家虽然嘴上不服输,但也并不敢真跟海汉翻脸的主要原因。要跟海汉对着干不是问题,但不是随便哪一国都能承受得起相应的后果。
费策贤决定还是要慎重从事,毕竟他与苏克易没什么交情,暂时也还吃不透这人的脾性,自己的个人风险事小,要是由此让海汉人寻着借口大做文章,那就有可能影响到大明的安危了。
“不知道苏大人所说的联手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可否为在下解释一二?”费策贤当下便又将球踢还给了苏克易。
苏克易见对方虽然不置可否,但却要求自己进一步说明,隐隐觉得此事有戏,便认真解释道:“海汉虽然武力强悍,但外交领域的事也不是全都能用武力来解决,这一点想必不用解释,费大人也能明白。海汉人有心想做南海领袖,除了拳头够硬之外,终究还得要跟众多国家在谈判桌上慢慢打交道周旋。如果大家各自为阵,那对上海汉不免势单力薄,当然很难跟他们较劲。但若是大家能够统一意见,合力出击,也未尝不能在外交领域跟海汉人过一下招。”
费策贤思忖片刻才应道:“苏大人所说不是没有道理,但海汉如今极少有什么议案能拿出来与各国使节一起商量着办,就连那南海联盟,不也是早就成了海汉人的一言堂了吗?再说真要对哪国动武的时候,又何曾征求过各国的意见?苏大人想拉人搞外交同盟,想法不错,但未必有实际价值啊!”
苏克易正色道:“话虽如此,身为外交官,总得做点什么来阻挡一下海汉的势头才行。如果什么都不做,那今后可真的就是半点希望也无。我也知道这实属螳臂当车之举,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才是尽职尽责尽忠的做法!”
费策贤完全没有想到这个给荷兰人卖命的汉人外交官居然能讲出这么一番正义凛然的道理,当下也是有些震动,举杯叹道:“苏大人心志可比在下坚定多了,费某佩服!”
苏克易举杯相应道:“大家都是为国效力,所处阵营不同,不免会意见相左,但只要找到共同利益所在,一样有合作的可能。”
两人干了这一杯之后,气氛总算轻松了一些,双方互相试探一番,到这个时候终于是确定了对方的大致态度。有一些相对敏感的话题,这下也可以拿出来探讨了。
“苏大人,依你之见,如果想要遏制海汉对外扩张的势头,最要紧该从何处下手?”费策贤放下酒杯之后便立刻向苏克易提出了一个很露骨的问题。
苏克易心知这是对方在考校自己的见识,若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对方大概也不会真的放下心来跟自己合作,当下便认真回应道:“海汉人对外扩张都是走海路,要想遏制他们的势头,那就要设法打击其航海业才行。”
费策贤摇头道:“那谈何容易,放眼南海,怕是没有哪一国能在海上与海汉海军正面交战而不落下风吧?”
苏克易道:“海汉坚船利炮难以匹敌,正面战场上当然打不过海汉人,不过我认为商业船只才是海汉的命脉所在……说起这个,我倒是有些怀念当年十八芝还在福建海域活动的时候,那时候大概也只有郑芝龙那帮海盗能够稍稍阻挡一下海汉的势头了。”
费策贤道:“十八芝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终究难成气候。再说海汉当初兴兵讨伐海盗,也只不过是为北上福建找个理由罢了。”
费策贤这话其实没说完,大明海疆上如今再无大股海盗活动,那也是海汉这些年反复清剿的功劳。到底是海盗的危害大,还是海汉的危害大,这对大明而言还真是不太好权衡的一件事。不过费策贤知道十八芝当初跟荷兰人和西班牙人都有些不清不楚的利益关系,海汉把十八芝剿灭之后,这两家也就相当于是失去了跟大明做走私买卖的中间商,自然会把这个损失记到了海汉头上。
但当初正是因为有了郑芝龙这帮海盗在福建海峡肆意妄为,才会导致当时还在福建水师里当差的许心素投靠了海汉寻求援助。若非如此,海汉也就没那么容易寻到介入福建的机会,而福建方面的形势或许还不至于发展到当下这种无法收拾的局面。
苏克易心知十八芝的话题会让费策贤有所不快,当下便转移话题道:“海汉的战船商船造价都非常高,如果能打击海汉的造船业,那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费策贤听他提到造船,忍不住吐槽道:“贵国去年才从海汉手里高价购买了一批战船,难道这也是对海汉造船业的打击?”
苏克易脸上一红道:“此一时彼一时,那时候我若不出价买下那批战船,就得让仇家买了去,势必会威胁到巴达维亚的安全。买下那批船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让费大人见笑了。”
费策贤道:“但话说回来,就算你我两国今后都不买海汉造的战船,对其造船业的打击恐怕也是微乎其微。其中缘由,相信苏大人也是明白的。”
这缘由说穿了一文不值,那就是海汉根本就没打算卖战船给这两国,东印度公司去年买完那一拨之后,下次就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有机会下单了。至于大明,除了福建军方之外就没人能买到海汉造的战船。
海汉造船业真正的大主顾还是海汉海军和国内的大海商,以及安南、福建等少数几个能从海汉大量购入战船的大买家。海汉海军几乎是在以每年一支舰队的速度扩大编制,这期间还在不断地对旧船进行改造升级,再加上供给外国的战船订单,其数目的确非常可观。
而海汉国内大海商在近几年也开始组建私人远洋船队,规模从最开始的几艘福船广船打主力,很快就发展到如今一支船队二三十条船,平均吨位在三百以上的大型船队。这样的船队不管是运载大宗货物还是移民,效率都远高于过去的传统海运模式。当然了,这样的操作也的确不是谁都能效仿的,前期投入的巨大资金就足以让大部分海商望而却步了。
海汉这些民间的远洋船队目前跑的航线仍然是以北方大明为主,暂时还没有威胁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船队,不过假以时日,当这些吨位比荷兰帆船更大的重载货船进入南海之后,必然会占据原本属于荷兰的海运市场份额。所以苏克易对此颇为重视,而原本远洋海运业就萎缩得十分严重的大明肯定就没那么在意了。
苏克易见对方并未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便换了个角度劝道:“海汉每年通过海贸从大明赚走多少财富,相信费大人比我更清楚,如果任海汉航海造船继续发展下去,大明今后也只会继续将海贸的主导权拱手让出,让原本该进入国库的大笔赋税白白流入了海汉的口袋,此举殊为不智。”
费策贤道:“海汉在大明近海所建的贸易港都驻扎有陆海军队若干,哪里敢轻易招惹他们!两年前杭州城外一场无名大火,海汉舰队便出动封锁了钱塘江,整个浙江官场都在向朝廷告急,后来还不是只能让浙江方面妥协退让,设法安抚海汉了事。恕我直言,除非能想办法先将海汉海军从大明近海逐出,否则就谈不上收回贸易主导权一事。”
苏克易摇摇头道:“敌强我弱,开战乃是下策,大明忍辱负重,在下也能理解。但要遏制海汉的势头,也并非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费策贤道:“打仗肯定是不能打的,难不成找人去造船厂纵火吗?那一旦败露,后果只会更加严重!若是苏大人有类似这样的打算,我看就不必讲出来了。”
苏克易笑道:“这种事想想便好,可当不得真,在下也并非如此莽撞之人,请费大人放心,在下所讲的法子,不是这么粗浅,也不用冒这么大的风险。”
“哦?那倒要请苏大人指点迷津了。”费策贤这下也起了兴趣,要听听这苏克易究竟是有什么厉害法子。
苏克易正色道:“海汉大力发展航海业,无非是因为其中有利可图,这一点不止海汉人明白,我国也是深谙其中奥妙。不瞒费大人,我国的海贸范围远胜海汉,这小小南海不过只是我国诸多海外贸易区的其中之一罢了。只是这里距离我国本土有数万里之遥,没法指望国内给予多少支持,所以才会让海汉占了上风。海汉所做的无非就是设法垄断大明的海上贸易通道,以此牟取暴利,而若是能打破这种垄断经营的局面,自然就可以减缓其发展势头了。”
费策贤道:“苏大人的意思,是要我国开放口岸,引入贵国的海商来与海汉竞争?”
苏克易点点头道:“费大人果然厉害,一点就透。此举不但能够夺占海汉的贸易份额,而且我国会承诺将所有交易公开,可以让贵国增加大量赋税。对贵国而言,好处肯定比跟海汉人做买卖更多。”
费策贤心道这听起来倒是一招驱虎吞狼的好棋,让荷兰人出面去跟海汉竞争海贸,对大明似乎也有一些明面上的好处,但想要将其实施,怕是没有苏克易想的这么简单。
“那苏大人考虑过没有,假如海汉人不允许此事实施,甚至是直接以武力相逼,你我两国又该作何打算?到时候只怕这架子还没搭起来,就得自己动手拆掉了。”费策贤微微摇头道:“我看难!”
苏克易道:“此事不用急在一时,可以徐徐图之,先以两国建交为目标,其他的之后再说。海汉虽然霸道,总不能干涉别国外交吧?”
费策贤心道那也未必,朝鲜国世代向大明朝贡,如今不也有变成白眼狼的趋势,这中间铁定是有海汉向其施加压力的影响。只是这种事说出来太没面子,他肯定不会对苏克易举这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