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 旺夫命 > 178.178

178.178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旺夫命 !

    过年前后卫成都在适应他的新身份, 先要同新上任的通政使办个交接,办好之后他同上任漕帅见了几面。那位大人姓汪,他起先把工作要点简单同卫成说了说, 把底下几个官员包括理漕参政巡漕御史等等介绍了一遍, 和卫成说了他们的职务划分。

    这不够,卫成请他把全年的基本工作流程讲一遍。汪大人吃着茶细细说了, 卫成才明白, 说是年初南下年末押运漕粮上京, 其实作为漕帅他主要负责统御下属安排调度,需要亲自操办的事情不是太多。

    比如去各省收粮就有专人负责,总督一年半数时间驻在淮安,只是到年底要亲自走一趟回京给皇上做个工作报告。

    还有漕运上下辖兵力的问题。

    他们下属标营里就是三千精兵, 能借调使用的另有两万, 大运河上出现任何问题,漕帅一声令下能出动两万多人。别说不成气候的水匪, 哪怕漕帮都得规规矩矩送来孝敬, 孝敬不好惹怒了漕运总督随便安个名招招手就能围剿了你。

    地方上的帮派能调上千人都是一方巨无霸, 可区区千人凭什么同漕帅抗衡?

    汪大人跟他交了个底,说自问是清官,在漕河上哪怕没立大功, 也没犯过什么过错。就光是三节两寿冰炭孝敬一年最少二十万两, 朝廷发的养廉银比起大运河上的孝敬是毛毛雨, 假如说贪官到这位置上, 一年随便都能捞上百万。

    “这几年我虽然不常在京城, 卫老弟的名声我听过,都知道你是清到底的清官,我也劝你一句,听不听看你自己。哪怕不去贪,该收的孝敬你得收下,你不收在大运河上玩不转,像商船要去拜码头,漕帅上任漕帮肯定到贺。你若是将人拒之门外,他们心中惶惶,少不了要出昏招下黑手。虽然说漕运总督权力大,也难说不会给人钻空子。”

    卫成心里有些想法,没说,又问:“漕帮我听说过,不太了解。”

    “就是霸占各大码头的帮派,商船要想太太平平的,路过就得去拜码头,孝敬少了有人生事,扣你的货,伤你的人,让你生意做不成。这些人讲究个义气,只要孝敬到了位,出门挂上他们的旗,谁要动你都得掂量掂量,在大运河上有任何麻烦他也有门路给你解决。像这样的帮派,江淮那片有不少。”

    “朝廷怎么管理他们?定没定下规矩?”

    汪大人看了卫成有一会儿,才说:“就难办在这里,本朝能推翻前朝暴/政,这些江湖帮派是出了力的。也因此,朝廷对他们的态度比较复杂。”

    说直白一点,哪怕知道漕帮的存在有害,前几任皇帝都没干得出卸磨杀驴的事情。反正只要不太过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都没想大动干戈。

    也因为上面的没有要清缴的意思,漕运总督就收着他们孝敬,顶多提醒他们少生是非。

    历任漕帅大多是一个想法,凡事不求立功只求无过。

    一任三年就是给他们发财来的,没有谁是认真想治理漕河,就想着平平顺顺过去,拿几十上百万两银子回京城待着,去淮安就是发财去的。

    卫成面对汪大人一个字没多说,他心里明显不认同前面几位大人的选择,把该了解的了解清楚了,他跟着又进了宫,同皇上密谈一整天。

    先要了个态度,皇帝答应他凡事可以先斩后奏,只要发觉漕帮危害极大,他可以做主调兵围剿。漕帅直接统辖那三千兵力装备该换得换,还有就是他对现如今的下属不满意,左右逢源的不要,嘴上答应实际办不好事的也不要,要几个行动力强的,手腕不硬怎么治理漕河?

    让朝廷放低身段去同江湖帮派谈判,请他们不要乱来?不是笑话?

    卫成的意思是,漕帮要是能配合管制,同意照朝廷的章程办事,那暂时还能留他们。要不配合,那就没什么好说的,挨个清剿。

    “爱卿的意思便是朕的意思,往后三年漕河上由你做主,只提醒你一句,出京以后凡事当心。汪舜说那些可以听听,自古就有先礼后兵的说法,你去淮安上了任,那些帮派来送孝敬你先收,收了才能和和气气坐下来谈,你不收,谈判都很难展开。”

    做皇帝的劝臣子收礼,这可真是稀罕事。

    乾元帝说的时候也纠结,他又觉得自己要是不说,卫成刚到南边就能和地方势力对立起来。

    听他说完,卫成想了想:“这样也好,先稳住多数,再一个个收拾他们……就是不知道臣收回来的孝敬要怎么安排?”

    皇上看着他的脸上写满了一言难尽:“给你的孝敬,你问朕如何安排??”

    “毕竟数额巨大。”

    “把漕河治理好了那就是给你的奖赏,你收着吧。”那点钱说少是不少,要说多,也一点儿不多,反正对皇帝来说毛毛雨而已。

    皇上给他心腹秘密弄了好几道保命符,知道卫成要生事,怎么调兵都给他安排好了。卫成也合计得差不多,他知道淮安离京城更远,准备途中先回去一趟,见过家里人再直奔漕运衙门。

    回府这一路他都在想,要漕帮配合朝廷整改规规矩矩行事几乎没可能,谁会甘愿放弃到嘴边的肥肉?这事最后还是要落到动武上,他后面三年少不了事,回头又要吓着蜜娘。

    蜜娘现在还不知道那么多,她没弄明白漕运总督是个什么官,听男人说每年要南下收粮运回京城,就以为他只是个走水路给朝廷运粮的……

    事实上负责收粮运粮都有专人,年末上京漕帅是要一起,平时做的却不是这些事情。

    但也不必告诉她这么多,说多了本来没事都要吓出毛病。

    姜蜜现在可高兴了,想着跟船走能多带点东西,最近都在收拾行李。自家几个人需要用到的东西是一方面,还有就是给老家那头带回去的礼。又听婆婆吴氏交代了一大堆,让她回去别忘了这啊那。

    主要就是拜老坟走亲戚,还有是让她敲打一下大房二房的,虎娃的亲事也催一催。

    “我想着是不是顺便置办百十亩的学田祭田?每年祭祀祖宗的开销从田里出,老家那边有能读的后生晚辈也可以拿地里产出来奖励他。”这事儿是姜蜜提的,她接触的大户人家太太多,学田祭田哪家都有,自家倒是还没正经置办。

    吴氏想着买田容易,给谁管着?怎么耕种?

    “这个由相公同大叔公合计便是,要真置办上了,学田祭田总归得由长房管着,长子长孙往下传呗。”

    吴氏点点头,说:“要做这个你让毛蛋也拿笔钱出来,他写老三的故事,靠老三发财,老三不稀罕跟他算账,他总得给老卫家子孙后代出点力。”

    姜蜜应承下来,心想搞不好回去还得在大哥家里借住两天,乡下老屋空了这么多年,肯定住不得人了。

    卫家上下都很珍惜这个年,哪怕对儿子要求一贯高的卫成也没催着两个小的天天读书,任由他们杵在夫人跟前。

    事情都定下,没有变动的余地,卫彦每天还在舍不得。卫成说了他,说哪怕不是现在,以后他自个儿进了官场也会有外任的时候,到那时还是会跟家里分开。

    “您都说是以后,那还早呢……”

    “先习惯吧。”

    卫彦叹口气:“我不想习惯,我从来没跟娘分开这么久。”

    “当初你娘陪我赶科举,两三个月就丢下你了,你那时还没这么烦人。”

    “两三个月知道什么?”

    “是啊,你那时候都没闹过,现在十二三岁应该更成熟一些。”

    每回撞见他们父子这样说话,姜蜜都会安慰自己说算了,不教训他了,要珍惜这最后的拌嘴机会,一离京再回来就是十个月后。

    哪怕再怎么珍惜,日子还是一天天过得飞快,照卫彦的说法,这是过去十几年里他感觉过得最快的一次。才从国子监回来歇了没几天,又要复课,爹娘也准备带弟弟随官船南下了。

    从京城出发是一月中旬,先是乘马车去港口,随后登船起航。随漕运总督南下的是整支船队,包括下属家眷兵卒护卫上千人,船上还装载了路上食用的米粮蔬果煤炭之类。

    卫煊从登船就很兴奋,船行起来他更新鲜。一二月间还有些冷,船上风嗖嗖的,他缩着脖子往外看,盯着鸭绿的水面都能看上半天,还吟诗呢。

    姜蜜开始也觉得稀罕,慢慢就习惯了,她要不是在给男人拿披风,就是在给儿子递铜汤壶,或者烧水给他们煮茶。

    闲着的时候她也看看岸边景色,或者小憩一会儿,精神好的时候会拿本书随便翻翻。

    走水路其实比陆路要快,也就十多天,船在泞州码头停下,听说漕帅到了,泞州知府带着家眷下属到码头相迎。问大人准备停几日?需要哪些补给?还说要是不赶时间他想请大人过府,以尽地主之谊。

    泞州知府在奉承讨好,他后面那些家眷小心打量着卫大人及夫人,看清楚以后,心下骇然。

    太年轻了。

    卫大人瞧着绝没有四十,就三十四五的模样,身姿挺拔,俊逸非凡。他身侧跟着位美妇,人更年轻,要不是卫成亲口说那是自家夫人,谁敢信呢?卫夫人身边又有个十岁小儿……或许还没有十岁,他穿着身宝蓝锦衣,面容沉静,瞧着有些少年老成。卫成也介绍过他,说是家中次子,单名一个煊。

    一番寒暄之后,泞州知府明白了,卫大人是南下途中顺便想回老家一趟。他是隔壁宿州人,宿州府松阳县的,从泞州码头过去,乘马车,赶一赶也要三五日。

    也是因为计划了这个行程,他们特地提前出京,怕的是耽误正事,哪会在泞州停留?

    既然总督大人不方便,泞州知府不敢强留,他立刻派人安排马车,说让官差开道,护送卫成。去的还不光是泞州当地的官差,漕运上也派了一队护卫,将要带回老家那些东西装好之后,他们跟着就往松阳县去了。

    泞州知府派出快马,给宿州那边捎口信,让官员们赶紧去候着,正二品大员谁都得罪不起,尤其这位还是御前红人,他在皇上心里能排一二位,但凡他有一丝一毫的不满意,就有人要倒霉。

    在总督面前,知府算个屁,至于底下县令那些芝麻小官更别说了。

    这一路都有人小心伺候,哪怕昼夜兼程的赶路,铺着厚实软垫的马车也不会使人觉得非常颠簸。如此滋味立刻就让姜蜜想到当初赶科举的时候,乡试那回她颠簸得回了奶,后来上京是舒服一些,也不像现在这么好滋味。

    “没想到小小一辆马车也有这么多学问,这比咱们京城用的还舒坦多了。”

    卫成透过缝隙看着车窗外,听她说话才回过头:“怎么了?”

    “只是想起很多以前的事。”

    “近乡情怯?”

    姜蜜点头说有一些吧:“我爹怕是想不到我们已经在回乡路上,不知他见了我是什么反应?对了,船上的事相公你安排好了吗?咱们一走十天半个月真没问题?”

    “我让他们先走,他们说今年南下早,半个月等得起,底下这么说我就交代了一下纪律。”

    姜蜜轻笑了一声,说:“那就没问题。”

    卫成问她怎么讲?

    姜蜜贴在男人耳边,低声说:“可能你这些年办的大事太多,底下人怕你得很,莫说他们,我看泞州知府开口之前都是斟酌又斟酌,就怕说错话惹你不快。”

    “我觉得自己春风和煦……”

    “没错啊,我看你是春风和煦,可人家不那么认为。”想想皇上平时也不动怒,又有几个人敢到御前放肆?

    卫成看马车上还有小抽屉,放着零嘴儿,他问姜蜜要不要吃点?一赶好几天路挺无聊的。

    姜蜜拉开看了看,从里面拿出个罐子,打开一看装的蜜枣,她顺手给男人喂了一颗,自个儿也尝了口。

    “这不错,还挺甜的。”

    “喜欢就多吃点。”

    姜蜜还想喂他,卫成把头偏开,说够了他不爱吃甜。

    “不知道儿子在后面无聊不,这走两天了吧,还有多远?”

    还有多远卫成也不清楚,他开车窗问了一声,泞州知府派来护送他们的官差回说还有一日路程。

    那挺快,比姜蜜预想的要快。

    也因为路上赶得太快,宿州知府就没来得及安排,至于松阳县令更是丁点动静没听到,他很突然听说有官差开道带着不知哪来的大人进城,赶紧扶正官帽出来迎接。人是见到了,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不认识卫成。

    本来要是身着公服还能看图样花纹,偏卫成穿的是便衣,松阳县令满是尴尬杵那儿,想问卫成身份,还没来得及,就有人替他解了疑惑。

    “还不见礼?这位是新上任的漕运总督卫大人,大人乘官船南下途径泞州,思及泞州与宿州相邻,赶路回老家来走访亲友。”

    本地姓卫的叫得上名字的大人他知道啊,就一个——卫成!

    可他不是正三品通政使?咋变成漕运总督了?

    娘哎!

    漕运总督!

    那是堂堂正二品官,朝廷上排得上号的大肥差!简直是当官的终极梦想!

    松阳县令区区七品芝麻官,面对着当朝二品大员,腿软了。好在他咬牙撑住没丢人,松阳县令躬身行礼,卫成摆手,问卫大顺是不是在松阳县安了家?他家怎么走?

    县衙的人开路去了,卫成坐回到马车上,随马车晃悠悠往他大哥家去。

    这个时候,毛蛋在书房创作,卫大郎和婆娘陈氏在厅中闲谈,忽然有奴才匆匆进内院来,请主人家安,让主人家赶紧出去看看。

    “又是谁来了?”

    “您去看看,看了就知道。”

    底下奴才为了给主人家惊喜,卖了个关子,卫大郎夫妻两个出去一看,顿时傻眼。

    ……

    ……

    “三、三郎?是三郎啊?三郎你回来了?!!!”

    虽然从前有些不愉快,亲兄弟重逢双方还是非常触动,卫成上前去喊大哥,卫大郎拽着他颤抖个不停,还在反复说,说你咋没递个话?不是在京城当官吗怎么突然回来了?

    “皇上派我外任,乘船南下途经泞州回来看看,大哥比起我记忆中的样子变了很多,出老了。”

    “三弟也不一样了,若不是模样没变太多,都不敢认。”

    他俩寒暄着,姜蜜也上前冲陈氏喊了声大嫂。

    陈氏一天天活成如今这样,她平常照镜子没觉得自己老,尤其最近几年生活滋润,她看着比村里其他婆娘还富贵些。直到见着姜蜜,陈氏是要比姜蜜大几岁,但也是一家妯娌,今日一见却成了两代人,姜蜜不像她弟妹,像她儿媳妇,像她闺女。

    还不光是年轻,她整个人,从头到脚看起来都不同了,身上没有一丁点乡下人的痕迹,从穿着打扮到仪态都高洁得很,戴的首饰样数不多,却大气雅致,伸出来的左手腕上一只翡翠镯子,衬得细腕雪白肤如新荔。

    张嬷嬷真没白上卫府,她暂时还没把福妞的规矩教得很好,却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姜蜜。

    姜蜜跟着学了很多,加上这一年进宫见皇后娘娘许多回,也改变了她。

    她那里还是当年的小家碧玉模样?

    完全就是京城勋贵之家的主母夫人,二品命妇。

    陈氏穿的也是绫罗绸缎,还戴了很多金银首饰,平常见谁都是底气十足的,今儿个一见姜蜜,顿时就难受了。她感觉尴尬,还有点丢人,反正从头到脚全输了,她甚至不想跟弟妹站一起。

    姜蜜也没有很热络,正常打了个招呼,她招手让儿子过来,介绍说:“这是卫煊,我家中老二,上京城之后生的。”

    她回头又冲儿子说:“这是你大伯以及大伯母,还不喊人。”

    卫煊是生在京城长在京城的,他从没在乡下待过一日,自出生爹就是官,没吃过苦。他瞧着同县城里普通人家的孩子也截然不同,哪怕听说过大伯二伯办那些不靠谱的事,也曾不齿,却没在人前露馅,跟着就喊了人。喊过又问:“怎不见堂兄?”

    “大顺他在书房,都别杵在门前,进来说话。”

    官差已经站好守在大门外了,卫成看松阳县令还在,让他回衙门忙去。县令知道人家久别重逢肯定有很多话说,他点头哈腰之后带人退走了。

    姜蜜想起来,问:“我兄弟是不是在县里做事?”

    卫大郎说在百味楼。

    “去个人给他递话,就说他姐姐回乡来了,眼下人在卫府。”

    马上有人小跑着去了,姜蜜这才跟在男人身后进府,进去之后她不动声色打量着院落房舍。看得出来毛蛋挣了很多,他家院子就气派得很。

    毛蛋包括春生还有及第也陆续赶来,卫成上京的时候毛蛋还小,他早年的记忆已经模糊了,但还是一眼认出那是他衣食父母,激动得很。

    “是三叔吗?三叔回乡来了?”

    “南下赴任,顺路回来看看。”

    “外调做什么官?”

    “漕运总督。”

    哪怕想到他又升官了,也没料到是漕运总督,毛蛋先是一愣,然后满脸喜意拱手道:“恭喜三叔!这真是天大的喜事!”

    卫大郎问儿子漕运总督是什么官?

    “二品大员,厉害得很。”他又看向姜蜜,说,“婶婶同记忆里一样年轻,哪怕十多年没见侄儿一眼就认出来了。”

    姜蜜笑了笑:“我算是看出来了,你真是吃笔墨饭的,会说话。”

    毛蛋又是催人上茶,又是催他们准备好饭好菜,说先在县里给叔婶接风洗尘,稍作整顿再回乡里。

    连着赶了好几天路的确应该好生歇歇,他这番好意卫成也没拒绝,还在心里感叹了声,难怪毛蛋能有今日,他眼力劲儿好,是个会来事儿的。毛蛋把外面那些官差护卫都考虑到了,跟着吩咐了一长串儿,这个时候去百味楼传话的也找到姜狗子。

    酒楼那边还在说呢,不知道哪个大官老爷进城了,县令大人到他面前就连腰都挺不直,点头哈腰跟狗似的。

    又有人说马车仿佛是往卫家去的,难道是卫家亲戚?

    “卫家亲戚里头只有一个当官的,还是京城大官,怎么可能在这里?”

    狗子也在琢磨是不是卫大顺又搞事了,就听见有人喊他,边喊边问哪个是?人在不在?让别忙了赶紧跟来!

    “慌慌张张的有啥事儿?”

    “你姐姐回乡来了,眼下人在卫府,等着见你。”

    “我姐姐?……”狗子瞅他一眼,“我可就一个姐姐,忽悠人也编点像样的。”

    来传话的边擦汗边点头:“是她,没错,就是卫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