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抢救大明朝 !
“......完了,完了,万岁爷凶多吉少了,他在御河东岸被虎兔敦汗的十万大军围攻,大同镇城内的精兵都去援救了,可是鞑子有十万大军啊!大同镇城内才几个人?怎么救得出来?”
浑源州衙之内,老糊涂的代王朱鼎渭正在犯罪!犯造谣惑众,诅咒天子的大罪!
而听他造谣和诅咒的,则是一群“堂堂铁证”,有英国公张维贤、成国公朱纯臣、抚宁侯朱国弼、左都督骆思恭......还有一个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这可真是没谁了,连锦衣卫里面最大的头目都在!这逆案定得也太瓷实了,连抵赖都没办法抵赖啊。锦衣卫都指挥使亲自作证,还能有错吗?
“王,王,王爷......”英国公张维贤已经被这个很可能得了老年痴呆的王爷给吓坏了,说话都不利索了,“您,您这些都是听谁说的?”
“唉,大同镇城内都传遍了!”朱鼎渭长长的叹了口气,“本王还让人找了从城外回来的大同镇的哨兵逻卒询问......他们都说万岁爷带着千余骑兵和鞑子交手,还得了小胜,然后就亲敌冒进,过了御河!”
给张维贤打下手的成国公朱纯臣跺了跺脚,一张颇为英武的面孔上都是忧色,晃着脑袋道:“中计了,中计了......这是鞑子的诈败诱敌之计啊!”
张维贤也是连连摇头,且不说中不中计,以天子的尊贵,都不应该率领千骑深入险地啊!哪怕这个天子真的有万夫不挡之勇,也不能这样......陷阵杀敌,根本就不是天子该干的事情!
锦衣卫的老帅骆思恭心眼贼多,总觉得老代王的话好像只说了一半!于是就问:“王爷,天子到底败没败啊?”
他儿子骆养性更坏,还补充了一句:“王爷,您是藩王啊,怎么就出城来了浑源州了?”
你这话什么意思?朱鼎渭也觉得不对啊,细一想,才记起骆思恭、骆养性两父子都是锦衣卫的头头!
“孤,孤王......”朱鼎渭赶紧得找借口啊,努力一想,还真有一个,“是万岁爷让孤王出城的!万岁爷被困御河,让人传旨,要孤王率领大同宗子及各府家丁出城参战!”
什么?还有这样的事情?让王爷和宗子出城作战?这天子也太胡闹了吧?
张维贤、朱纯臣、朱国弼等人都觉得难以置信。而朱鼎渭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赶忙向和一起跑路的几个郡王打眼色,让他们说话。
这几个郡王也都是一肚子委屈,他们本来舒舒服服的在大同城内当王爷,可是这少年天子也不知道吃错什么药!大老远的跑来大同,而且还要大家跟着一起去被鞑子杀......最过分的是,他自己还身先士卒,他以为自己和他祖宗成庙老爷一样勇猛吗?还有满桂、张翼明这两个守臣也混蛋,不拦着天子不说,还跟着一起疯,在初八日这天就把城内的精兵都调出去和鞑子决战!
鞑子有十万啊!
大同城内的精兵才多少?满打满算不足万人,一股脑全调出去了,那么大的大同城谁来守?靠麻家、马家的几百家丁和一两万“临时兵”能行吗?
所以不是大家伙要跑......不跑真没命了!不是给这少年天子整死,就给破城的鞑子杀死!
王爷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倒起了苦水,虽然说的零零碎碎的,倒也能拼凑出一个“事实”。
一群京城武勋当中最会编故事的前任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拈着胡须,开始做总结了。
“诸位王爷,大同那边发生的事情是不是这样的,万岁爷误信奸佞,轻敌冒进,仅率千骑出城,结果被鞑子引诱到御河东案,陷入重围,张翼明、满桂率领大同全城精兵往救,诸位王爷也率自己的护卫和家丁出城助战,但是被鞑子所阻,同时退路也被切断,不得已才绕城而退......”
锦衣卫的老牌缇帅就是不一样啊!故事编得还挺圆润的,都可以上青史了。
“对,对,对,就是这样!”代王朱鼎渭连连点头。
骆思恭看了一眼英国公张维贤——大事不妙啊.....您得带着咱们一块儿把黑锅给甩出去!
英国公叹了口气,就对代王朱鼎渭道:“王爷,要不您和几位大同出来的郡王联名写个奏章,把大同城那边发生的事情和朝廷还有皇后娘娘、懿安皇后娘娘说一说。”
“行,孤王马上写!”朱鼎渭也知道自己丢下皇帝开溜是个罪过,现在当然不敢再得罪京城来的勋贵了,于是很爽快的就答应了下来,当场就写了奏章,还让跟着他一起跑路的几个郡王都署了名。
张维贤等人也不敢耽搁,立即就派了信使骑快马将几个大同倒霉王爷的奏章往北京城送去了......
送走了信使,又把代王和另外几个王爷都安顿在浑源州城内,然后就聚集在一块儿大眼瞪小眼了。
少年天子很有可能已经出事了,大同镇不一定会丢,但肯定被困了,而且城内一定没有什么兵力......最好的情况,就是靠张翼明发动一点老百姓勉强守着。
“英国公......”过了半晌,还是抚宁侯朱国弼开了口,“万岁爷要是真没了,咱们怎么办?”
“是啊,”成国公朱纯臣眉头大皱,“万岁爷连个儿子都没留下......”
抚宁侯朱国弼连连摇头,“要是真的没了倒好,就怕又弄出一个夺门之变......”
骆思恭瞪了朱国弼一眼:“抚宁侯,你这什么话呢?”
朱国弼也知道自己有点失言,但还是不知悔改,哼哼一声:“大实话!”
英国公张维贤嗯咳了一声:“这种事情不是咱们应该过问的......咱们应该考虑到就是怎么保住大明江山!”
“保住大明江山?不至于吧?”骆养性被英国公的话吓一跳,“蒙古人难道还想再回中原来?”
“难说!”英国公张维贤叹了口气,“大同那边情况不明,但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如果大同城不保,那么咱们要防的就是内长城,特别是山西段的内长城和内长城上通往京师的隘口紫荆关等处。”
朱纯臣说:“那就得立即分兵守备偏关、宁武关、雁门关、平型关、倒马关和紫荆关了。”
英国公点点头:“咱们手头的兵力不多,就先分守宁武关、雁门关、紫荆关三关吧!”
虽然京营账面上有十几万人,但是真的到要用兵的关键时刻,还是拉扯不出几个人。这次张维贤、朱纯臣、朱国弼等人带到大同镇来的部队,总共只有两万余人,其中还包括了两三千京中勋贵的家丁呢!
他想了想,又对朱纯臣、朱国弼两人道,“成国公,你带6000人去把守雁门关。抚宁侯,你带6000人去宁武关。余下的人就由老夫和两位骆缇帅统领,先在浑源州这里看看情况......如果大同还在,万岁爷也无恙,鞑子又退去了,当然最好。”
张维贤这样安排,其实是为了躲避朝中可能发生的皇位继承之争.....算是非常如意的盘算。朱纯臣和朱国弼都是明白人,立马就领了将令,各自带了6000人去守雁门关和宁武关了。而张维贤自己,则带着8000余人在浑源州布防,同时还派出探子去探听大同方向的情况。
结果没等探子回来,大同巡抚张翼明就先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