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 猛卒 > 第二百四十一章 未雨绸缪

第二百四十一章 未雨绸缪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猛卒 !

    半晌,谢长治结结巴巴道:“现在就是....就是秋天,还有半个月就要收麦子,难道这个时候.....薛延陀人会来?”

    “我也希望他们不要来,但有粮食和人口的诱惑,很难保证他们会不动心。”

    说到这,郭宋看了一眼众人道:“各位,我们不能等到薛延陀人杀来,才举城出逃,我们必须做到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迎战准备,相信我们能击败敌军。”

    众人纷纷起身表态,“愿听郭使君调遣!”

    郭宋欣然点头,“我确实有些想法,必须立刻着手实施,姜校尉,首先是你的任务。”

    “卑职在!”姜平站起身道。

    “你立刻率本部五百人赶赴丰安县,将丰安县的百姓全部迁到九原县城来,最好现在就出发!”

    “卑职遵令!”

    校尉姜平匆匆去了,郭宋又随即对县令谢长治道:“九原县最大的防御薄弱点是城墙太矮,必须要尽量加高。”

    谢长治眉头一皱道:“恐怕现在筑城墙已经来不及了。”

    “我知道来不及了,但可以用沙袋加高城墙,我想知道县城内有多少麻袋?”

    “估计能凑足二十余万个。”

    郭宋点点头道:“这次我带来了四十万个麻袋,有六十余万个了,勉强可以用了,谢县令要动员百姓,一起参与沙袋垒墙。”

    “使君,九原县城周长三十余里,恐怕六十万个也不够!”

    郭宋果断道:“不要想得太多,只把东西两座城墙垒高就行了,至于南北两面,我另外想办法。”

    “卑职明白了,今天就召集长老商议。”

    丰州和灵州一样,也有四大豪门家族,包括冷家、王家、李家和高家,只要四大家族动员起来,那么全城百姓都动员起来了。

    除了城墙太矮之外,九原还另外一个重大不足,那就是兵力太少,这个问题郭宋也考虑到了。

    他立刻派士兵赶往西受降城和中受降城,将这两座受降城的两千军队调来丰州,同时又派人赶赴灵州,向段秀实请求必要的支援。

    整个九原县都动员起来了,数千男女青壮在城外挖土装袋,用牛车和驴车运入城内,士兵们则将一只只沙袋堆放在城头上,让城头增高了三尺,可别小看这三尺,攻城的难度往往就会增加一倍不止。

    但垒沙袋分为里外三层,城墙高了,士兵的脚下也要垫高,所以六十万个沙袋看似很多,但实际上只能勉强够东西两面使用,南北城墙就不够了。

    所以郭宋还得另想办法解决南北两边的防御问题。

    郭宋从九原县民间以及军队中征集了五十余名铁匠和三十几名陶匠,令众铁匠和陶匠全力打造蒺藜刺。

    郭宋又让全城老弱以及少年用树枝削成尖刺,这种木尖刺两头都削尖,然后挖一个洞,将一头插入土中,另一头尖刺朝上,上面覆盖上一层土,这是对付敌军的利器,一脚踩进洞中,木刺就会刺穿脚底,使士兵彻底失去战斗力,对付战马也同样有效。

    靠近军营的几个大院子里,铁匠和陶匠们都在忙碌打造蒺藜刺。

    陶匠的主要事情是做模子,用泥土做成三尖半圆的模子,然后烧制成陶模,铁匠们则将生铁和铜熔化,一个个浇铸在陶模中,敲掉陶模,稍微打磨一下,就变成了一个个蒺藜刺,这种蒺藜刺扔到地上,总会有一个尖刺朝上。

    但这样并没有结束,房间里还有几名医师在熬制砒霜,将蒺藜刺倒进去淬毒。

    在短短数天时间内,工匠们便打造了数万枚淬毒蒺藜刺,在战争来临前撒在南北城外的草地里,这样敌军就不敢轻易从南北两个方向攻城。

    匠人们还在继续打造蒺藜刺,如果数量足够,郭宋当然也希望在东西两面城外也撒上。

    蒺藜刺沿用了一千多年,实用性很高,就在于它会对敌军产生巨大的心理威慑,极大削弱敌军的作战士气。

    ..........

    时间一天天过去,西受降城和中受降城的两千士兵赶到了九原县,丰安县的两千三百余名男女老少也被士兵们接到了九原县,九原县内的空地颇多,给他们搭建了数百顶帐篷。

    沙袋垒墙已经完成,铁蒺藜的打造还在继续,但薛延陀并没有杀来丰州的迹象,为此,九原县内出现不少流言,大多是抨击这位新任三镇兵马使过于草木皆兵,甚至有人指责郭宋是为了沽名钓誉,争夺权力。

    县城大街上,县尉张文龙低声对县令谢长治道:“县君,现在县里很多流言对郭使君不利啊!”

    谢长治冷冷看了他一眼道:“蠢夫愚妇之言,你理他们作甚?”

    张文龙擦一下额头上的汗水解释道:“卑职不是这个意思,卑职是担心薛延陀人不来,大家岂不是白忙了一通?”

    谢长治沉默片刻缓缓道:“每年春天我们要防范虫灾和风灾,但我们并不知道会不会发生灾害,我觉得兵灾也一样,做好防范是应该的,万一真的杀来了,你我连同这一万多百姓都得掳到草原去当奴隶了,这就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张文龙脸上露出惭愧之色,小声道:“卑职知错!”

    这时,一名士兵跑了过来,躬身施礼道:“启禀县君,郭使君有请!”

    谢长治连忙问道:“他人在哪里?”

    士兵躬身道:“郭使君在西城头上等候。”

    “我知道了!”

    谢长治嘱咐县尉几句,一催马,带着几名随从向西城头方向奔去.......

    西城头上,郭宋注视远方,李季派出的斥候到现在还没有消息,但真让郭宋担心的是猛子,猛子也去西面探查敌情了,它也至今未归,这说明了它一定看到了什么?

    事实上,他心中的预感越来越强烈,既使薛延陀人不是来攻城,他们也一定会来抢粮食。

    “使君,谢县令来了!”

    郭宋回头,只见县令谢长治快步走来,便笑问道:“听说县里有很多传言,谢县令听到了什么吗?”

    谢长治摇摇头道:“一百个人就有一百张嘴,在意这种传言,日子就不要过了。”

    郭宋呵呵笑道:“谢县令看得很开啊!”

    “事实如此,若被传言所困扰,那只能是一事无成,相信郭使君也不会在意这些传言。”

    郭宋点点头,“谢县令说得对,做了而没有派上用场不可怕,可怕是敌军杀来了,我们却没有任何准备!”

    说到这,郭宋指着城外麦田道:“通知城内百姓,从明天开始抢收麦子,务必在五天内把麦子全部收完。”

    谢长治连忙道:“麦子至少还要十几天才能完全成熟,现在收割还不到时候。”

    “我当然知道还没有完全成熟,但形势已经等不了十天了,明天就开始收割,我会派军队协助。”

    谢长治有些迟疑,别的事情白做了,也就浪费点劳力,但麦子提前收割,民众会有损失的。

    “使君,恐怕提前收麦,大家的抵触会很大。”

    郭宋看透了谢长治的担忧,他冷冷道:“无非就是一点损失罢了!你传令下去,如果麦子收了,薛延陀人却没来,所有的损失我个人掏钱赔偿。”

    谢长治更加迟疑了,“这.....这怎么可以,让使君个人赔偿。”

    郭宋语气中开始带着一丝不满,加重语气道:“我既然这样说了,自然会言而有信,谢县令只管把我的话说出去,然后组织民众收麦,明天官田的麦子,开始由士兵收割。”

    谢长治无奈,只得答应了,他从未听说过掏自己腰包赔偿民众的官员,或许就是这位郭使君的个性,关键是百姓买不买帐还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