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 猛卒 > 第五百三十九章 安西联军

第五百三十九章 安西联军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猛卒 !

    安西龟兹城,这几天安西各国君王齐聚龟兹,共商抗击吐蕃大计,龟兹国、焉稽国、疏勒国、姑墨国、于阗国、朱俱波国、蔚头国、遍城国、温肃国等等,十几个小国国王聚集一帐,商讨安西的未来。

    眼看唐军以两万精锐大军入安西,而安西吐蕃军只有区区数千人,吐蕃被赶出安西势不可挡,与其等唐军大获全胜后再谈判,还不如现在就把未来的事项一一明确下来,安西各国至少还不会那么被动,还能多获得一些利益。

    安西各国的心态,郭宋当然了如指掌,他当然也清楚,赶走吐蕃后再谈判,自己会占尽主动权。

    但郭宋必须要从长远来考虑,考虑安西军和安西各国和睦相处,所以他决定要以一种双赢的方式来分配未来的利益。

    这次各国议事,与其说是商议共同对付吐蕃,不如说是一次战后利益分配的总谈判,所以时间比较长,唐军和各国之间谈判,各国内部之间也在协商谈判。

    议事已经进行了三天,终于到了结束之时。

    郭宋起身笑眯眯对众君主道:“各位,既然大家都已经达成共识,我们就可以尽快付诸行动了,我这里再最后总结一下,这次攻打疏勒吐蕃军,以唐军为主,各国联军为辅,大家齐心合力,共同战胜强敌,其次战后土地分配原则也明确下来,收复的绿洲三七分,唐军占三成,各国占七成,大家没有意见吧!”

    这才是谈判的核心,绿洲的土地分配,在此之前,唐军那一点点土地,恐怕连小半成没有,而安西各国还剩下三成,另外近七成都被吐蕃牧民抢走了。

    这次分配实际上就是吐蕃人手中七成土地瓜分,唐军拿走三成,安西各国拿走近四成,这个结果大家都比较满意,对唐军来说,三成土地就有十几万顷,足以养活数十万人,而安西各国拿走四成,他们也很满意,如果没有唐军,他们恐怕连一亩地也拿不到,而且手中剩下的三成土地也会被吐蕃陆续抢走。

    这就是两赢的方案,除了吐蕃人,其他众人乐意接受。

    郭宋见众人没有意见,又道:“既然没有意见,那大家就签署一份会盟协议书,以书面方式把我们商议的土地分配方案定下来,战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份土地来具体分配土地。”

    娄闻达草拟了一份会盟协议书,由郭宋代表大唐签署并加盖大印,其他各国国王也纷纷签字画押,经过三天的努力,唐军和安西各国终于达成一个长期和平共处的联盟协议。

    接下来的行动就是各国集结兵力,在龟兹集中盟,事实上,大部分国王都是亲自带兵前来,有的两三千人,有的三四千人,也有小国只带来一千余人,西域各国联军一共两万五千人,加上唐军的两万人,共计四万五千人。

    在唐军的两万人中,安西也出了两千人,由龟兹镇守使鲁阳统率。

    这天清晨,战鼓轰鸣,号角呜咽,在龟兹以西的大草原上,旌旗如云,兵甲闪耀,四万五千大军开始集结。

    镇守使鲁阳是当年的疏勒镇守使,被朝廷封为平原郡公,云麾将军,他已经六十岁,须发皆白,依旧老当益壮,目光犀利,腰板挺得笔直。

    郭宋望着集结起来的各国军队,感叹道:“居然有两万五千大军,这么多军队,对付区区几千吐蕃军,还需要唐军做什么?”

    鲁阳摇摇头道:“那是使君没见过他们打仗,两万五千大军,听起来很多,实际上他们连一千吐蕃军都打不过,当年他们也聚集了几万大军,在且末城附近和三千吐蕃军作战,结果不到半个时辰就全军溃败,一个比一个跑得快,从此他们对吐蕃军畏之若虎。”

    郭宋哑然失笑:“这不就是乌合之众吗?”

    “差不多就是了!”

    这时,鲁阳把一名年轻的文职军官拉过来,对郭宋笑道:“这位我的幼子鲁简,现任龟兹军仓曹参军事,当年使君见过他的。”

    郭宋想起来了,一群小孩子,当时这个孩子只有七八岁,现在居然从军了,还是仓曹参军事。

    郭宋笑问道:“当年我送你的匕首还在吗?”

    鲁简从怀中取出一把镶满宝石匕首,有点不好意思道:“就是它,使君送我的。”

    “去吧!那边有事情找你。”

    鲁阳把儿子打发走,望着他背影摇摇头道:“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腼腆了,简直不像我的儿子,他的两个兄长就比他果断、勇猛得多。”

    郭宋微微笑道:“龙生九子尚且不同,何况凡人,再说军中最缺的就是文职将领,令郎前途无量。”

    “感谢使君评价!”

    两人来到安西军面前,两千安西军已经列队完毕,他们是从四千安西军中挑选出的年轻士兵,说是年轻士兵,其实大部分都快四十岁了,像谢天山、鲁简这样的年轻人实在没有几个,不过他们精神面貌很好,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这时,于阗国王阿俱罗喊道:“郭使君,最后就差你了!”

    郭宋点点头,交代鲁阳和李冰几句,快步走上了高台,高台是临时搭建,四万五千士兵在高台下列队完毕,十五个国王站在高台两侧,在正中间桌子上放着一枚白玉大印,这便是安西都元帅大印。

    这是安西各国选用优质白玉联手刻制的一枚军印,并不是朝廷封印,更多属于一种荣誉性质,毕竟要统率各国联军和大印本身没有关系,而是靠自身的实力。

    这枚大印在天宝五年刻制,最早是节度使夫蒙察灵拿到过,然后是高仙芝和封常清,最后是郭昕,但郭昕并没有实质上的拥有,只是保管了这枚大印,原因就是唐军在安西实力衰退,各国不再承认。

    现在有两万精锐唐军的底气,这枚都元帅大印又出现了。

    正如鲁阳所言,安西各国现在只看实力和利益,强者为尊,当然,吐蕃也很强,但吐蕃却是掠夺他们的利益,虽然强悍,却尊敬不起来,只有能保护他们,同时拥有强大的实力,才会赢得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郭宋走上前,一手举起安西军的新军旗,赤底黑龙大旗,和河西军一样,只是另一面的‘河西军’三个大字改成了‘安西军’,他另一只又高高举起了都元帅大印,四万五千大军一片欢呼。

    郭宋大喊道:“弟兄们,让我们用这面大旗插上吐蕃军营,把吐蕃人彻底赶出安西!”

    欢呼声再次淹没了整个草原........

    出发的时间到了,骑兵们收拾行装,用水浇灭了篝火,从一排排武器架上取走自己的长矛,把弓箭和圆盾背在身后,横刀佩挂在马鞍上,他们纷纷翻身上马,跟随着号角声的指引,向自己军队的大旗奔去,

    这时,一只体格庞大的鹰从东方飞来,在天空盘旋,有些安西士兵张弓搭箭,却被一旁的唐军士兵按住。

    “这是我们斥候大将军,不得无礼!”

    猛子来了,它是鹰中之王,不需要像别的信鹰那样定点送信,它就算千里之外也能找到自己的主人。

    在万马军中,它锐利的目光锁住了主人,在天空盘旋两圈,缓缓落下,收翅落在郭宋的肩头,用它那尖锐的喙壳在主人脸上亲热地蹭了蹭。

    郭宋爱怜地拍拍它的头,从它腿上取出了红色信筒,这时,几名大将都围拢上来,信筒是十万火急的红色,表示有重大军情发生。

    郭宋看了看信中内容,对众人笑道:“是沙州发来的战报,两支河西军在敦煌县大败沙陀军队,前后杀敌一万三千余人,朱邪金海率领残军逃回了伊州。”

    周围将领顿时欢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