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 逢雪 > 第95章 第九十四章 名字

第95章 第九十四章 名字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逢雪 !

    西夏旧国本就崇佛,不仅尊佛教为国教,甚至以是否信佛为朝廷取士的一个必要条件。

    当年西夏佛教最昌盛之时,曾有不少小邦派使者前来求经书,其中就有个千里迢迢而来的海外僧人,将一串通体漆黑的佛珠送给了西夏皇帝。西夏皇帝虽微笑接下,但为显帝王之尊,当着那僧人的面就将这串看似普通的佛珠转手送给了颇得自己信任的国师。

    进献佛珠的僧人瞧见这一幕只是低眸轻浅笑笑,不发一言,可那笑落在国师眼中却似有千言万语,国师低头再看,手中佛珠竟像是活物一般,正轻柔旋转。

    西夏皇帝高踞龙椅之上,看着阶下的小邦使臣洋洋得意,并未注意那僧人表情的细微变化。

    而后礼乐一响,宴席悠悠展开,国师却注意到那僧人并未入席,而是退入人群中,缓缓离去。国师国师紧握这那串佛珠看着那风尘仆仆僧人的孤寂背影,多有不忍,于是请命相送,在得到皇帝的容许后,快步跟上那僧人,却是不敢离得太近生怕相扰,只跟在他身后十步左右,一路将他送到敦煌城外。

    这一路上,僧人还是未发一言,步履沉稳平缓如山间流水,只是在敦煌城门外忽然顿住,转过身来双手合十向国师行了一礼,再缓缓抬手在虚空中画了个圈儿。

    国师不解其意,只是猛然察觉手中异动,摊开手掌去看时,只见十四颗佛珠上现出悠悠金光,丝缕金光汇成梵文附在佛珠表面,流光溢彩。国师一瞬间看得呆了,良久才想起去读佛珠上的附着的梵文,只是这些梵文读起来并无连贯之意甚至根本不通顺,他立在原处怔怔思虑良久也未想清楚,抬起头来想向高僧请教,却见那人早已行远,成了天边飘渺的一点,遥不可及。

    如此,那僧人与这串佛珠的来历成了国师心中的一大疑虑,他后来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翻遍经书佛典、逸闻野史后才知,那佛珠上的梵文并非是什么诗文或佛语,而是名字。

    十四颗佛珠,对应着十四位名不见经传、只有些民间的只言片语才提到的隐世活佛。

    国师不知在佛珠中嵌上这些名字是何用意,边冥思苦想边一遍遍小声念叨着这些名字,也不知在念到第几遍之时,见到佛珠忽然缓慢升起,牵动着香炉中的几缕白烟在虚空中汇成十四尊与十四颗珠子相对应的佛像,飘荡如真,可惜转瞬即逝。

    国师满面错愕,甚至没来得及细看,回过神来后佛像已是烟消云散。佛珠仍是静静地躺在桌面上,自此再无任何奇玄之相,与普通的佛珠没有任何区别。

    再后来,国师便认为这是一串可请佛的佛珠,只是他终其一生也没能再次令佛像出现,也未能再见到进献佛珠的那名僧人,只知按照一定顺序默念十四个名字时,会有金色梵文现于其上。西夏国师坦荡一生,唯独对此事有憾,于是执意要那佛珠陪葬。而请佛一事也因国师不经意透露的只言片语而越传越广,以致早已变其本意,成了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传说。

    潘禄对请佛一事一直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直到亲眼看着裴寒音借佛珠之力用沙土凝成一尊佛像后才确信了那佛珠确实是罕见之物。千佛窟一战后,潘禄回去翻阅了国师的所有遗物,这才知晓关于这串佛珠的一些细节,也知道了国师从未向世人提起的,可以使佛珠上梵文现身的方法。

    只是令潘禄不解的是,裴寒音看起来并不像修习佛教之人,也没瞧出他有什么佛家慧根,他到底是从那里知道这串佛珠的事情的?又是为何能做到国师穷尽一生也没法再次做到的事?甚至他在看到佛珠上流转的梵文后只是略微惊讶了一下,而后便开口问道:“是名字?”

    这下潘禄简直诧异,他狠狠地怔了怔。裴寒音却没功夫陪他发愣,手掌一翻,佛珠听话地归入袖中,而后剑锋一转,木剑稳稳向着潘禄的喉咙而去,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潘禄终于没再发愣,掠身后撤,他今日无意交手实在是因为裴寒音对这串佛珠的了解程度实在超过他的想象。潘禄像往常一样急速逃走,走时千里传音不满道:“小子,你真是一点儿恩情都不知。”

    裴寒音闻言只是眯了眯眼睛,驭回木剑,鼓荡白衣渐渐平静,他拈出一颗佛珠攥在指尖,自言自语:“少了一个。”

    潘禄一路后撤时骂骂咧咧,他本想用唤出佛珠上梵文的方式引起裴寒音的疑惑与好奇进而控制他,却没成想他能一猜便破,并且淡定得还不忘杀他的事。

    自然,潘禄不知道裴寒音曾在今释澹岩身边练剑,耳濡目染间早就精于佛学,况且练剑间隙翻阅的佛家经典无数,再加上自身悟性颇高,早已将佛学融于武学,难分彼此。

    而潘禄更不知道的是,当年那个向西夏进献佛珠的僧人从敦煌城离开后便一路向南去,期间遇到一个瘦弱少年在河边打坐,少年虽瘦弱,却是满面刚毅,目光如鹰。僧人看着他的目光忽觉有缘,于是抹了他的俗家名字,赐其佛家法号:今释澹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