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穿书八零,被二婚宝藏男宠上天 !
向晚无力地晃了晃脑袋,支着双脚站立,然后蹑手蹑脚地缓缓移动脚踝。
不过还有点痛,不过已经可以随意走动了,不会断了骨头。
她很想跟周聿驰在一起,就像她上辈子听人说过的那样,她要两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情。
向晚勾了勾唇,掸了掸衣服上的灰尘,一跛一跛地朝村子边缘行去。
村子距离镇上并不算太近,如果她现在赶回去的话,今天晚上还能赶回去,要是赶不上,明日三顿饭可就吃不上了。
“叔叔,张叔叔!”
向晚远远就看到老张上了公路,激动地冲老张招了招手。
“吁——!”
老张放慢脚步,看到向晚一瘸一拐地往这边跑,他的眉毛就拧了起来。
“我是向晚。我能搭个车吗?”
老张看了看她,脚步不停,手中挥着鞭慢悠悠地向前走去。
“我是拉砖头的,偶尔还会拉屎,穿着这么好的衣服可不合适,你还是搭公交车去!”
“张叔,你要是不嫌弃,我回来还坐,我们作伴一程!”
向晚很自信,她有着前世的知识与技术,对于国家的改革与发展都很熟悉,只是现在缺少一个契机,也缺少一笔资金。
向晚并不担心,只是衣服而已,她就不相信交易不成。
要坐的话,就得赔着笑容,一跛一跛地跟在马车后面。
老张头一勒马缰,让马车停下。
向晚上了那辆破旧的小车。
“叔叔!你在哪里打工?从交易街到这里有多远?”
“不远!”老张头没好气地说道,“从贸易街到县城的砖房,步行十多分钟就能到了,随便问问就知道了。”
老张头平时都是在镇上和村里跑运输,如果能跟他打好交情,那自己就可以多坐一次,这样的话,自己一次就能节省五块钱的费用。
向晚要到贸易街,她必须要事先规划好路线和时间,以免被老张排着队。
“叔叔,我会抓紧时间的。到时候我去砖窑看你,绝对不会让你等我的!”向晚的声音很真诚。
“当然可以,不过需要一点时间,如果你想等的话,我可以把你带上。”
老张头挥舞着马鞭,打死也不相信向晚会在这里等着他,向姑娘是什么德行,大家都清楚。
老向的女儿,他早就看出来了,她是个懒惰的人,在贸易街能做什么?不就是吃饭和衣服吗?
老张冷哼一声,不再多说,一边抽着马鞭,一边哼着小曲。
老张是赶牛车的,自然要做一些粪便之类的事情。
向晚识趣地闭上了嘴,心中却在想着,该如何摆脱上一世的困境。
“吁!”
“张叔叔,我要回镇上,能带我一起走吗?”
既然对方是来赔罪的,那他也就算了,反正都是一个村子的,以后见面的机会多了去了。
“叔叔,您去吧,我一会儿过去。”
大约过了三十分钟,老张的马车就到了县城的砖场。
向晚朝老张笑了谢,然后离开了砖场,朝着贸易街的方向去了。
一进入贸易街最大的百货公司,她就看到了一件和自己手里的衣服一样的衣服,悬挂在那里。
向晚羞得满脸通红。
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走了过来。
营业员是个小姑娘,看了看向晚,语气很淡,“这衣服28元不能试。”
“你看,我的衣服,是这里的吗?”,
向晚把袋子往吧台上一放,在导购小姐面前把衣服展开。
向晚看了看周围,低声说道:“我不是来买衣服的,你看看我这衣服一点都不脏,我就低价卖了,反正留在你这里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你看如何?”
看到向晚的样子,他吓了一跳,再看看桌上的衣物,大概猜到是怎么回事。
那人朝向晚翻了个白眼,转身进去了。
店员担心她要退钱。
向晚不想放弃,现在百货商店的销售人员都是这样,面前的人倒也算是很正常的反应。
王主任目光灼灼地看着向晚,这衣服是有人昨天刚从他那里买来的,买主是一个在镇上打工的人。
“我是为了想要订婚才买的,没想到我自己都没穿过,这里能不能卖掉的?”向晚和颜悦色地对店员说道。
“不过以我的情况,怎么可能买不起?我现在急需用钱,所以就来碰碰运气。”
向晚的话很真诚,也没有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
现在是八零年,经济条件好了很多,但票还在,什么都要用票来购买,一切都是国有的,所以很难赚到钱。
向晚笑眯眯地把自己的来意说了一遍。
八零年,大部分农村职工的月收入只有20到30元,只能维持一个5口之家的生活。
那个主任反倒说了一句:“小姐,我看你这身材,肯定很适合你,不如自己穿吧。”
“王主任,你也看到了,这家伙死活要把这套衣服还回去。”店员撇撇嘴,“这些可不好卖,要是还回来,岂不是亏大了?
“我没有要退钱的意思。”
“您准备出什么价?”
“二十五。”向晚直接报出价格,“早上刚送过来的,我让你三元,不过你要给我现金。”
这丫头说话的时候,给人一种很有能力的感觉,和一般的农村妇女不一样。
王永民点点头,然后说道,“能不能跟我说说,为什么这么急着兑换现金?”
向晚低垂着眼睛,小声地说,“我家情况不是很好,娘年纪大了,哥哥也没有什么工作,我打算把这身衣裳拿去换点钱,免得我们家没饭吃。”
王永民心头一跳,没有女人不喜欢穿着好看的衣服,为了赚钱,不得不把自己的衣服拿出来,肯定是有什么困难。
他接过外套,看了看上面的标签,还能卖出去。
再说了,人家还让了三元,这嘴皮子功夫了得,还真不好拒绝。
服装卖完了,向晚从王永民那里接过25元,从店里出来。
虽然这两年上面一直在提倡发展个体户,但他们这种小县城,观念还是很陈旧的,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产业摆在明面上。
但八十年代,却是一个赚钱的年代,到处都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