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 七爷的世界 > 第4章 掩埋的古庙(二)

第4章 掩埋的古庙(二)

作者:天下第七的老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七爷的世界 !

    第一层西壁龛内北壁下方,图画分成五层。

    由下而上,第一层排列各种动物。第二层有数名着大袍的僧人并坐。第三、四层绘诸菩萨和天神簇拥着中央大型佛龛。

    主尊阿弥陀佛坐于龛内,俨然为弥陀净士。

    龛顶延伸至第五层,此层并列七尊小型的阿弥陀佛。

    第一层至第四层之构图,简略地代表了佛教法界的次第。

    主尊阿弥陀佛带头光及背光。

    红色身相,饰耳珰,披璎珞,着红色通肩袈裟,上缀骑象弓箭手。

    佛莲座由五只昂首而立的蓝色孔雀负驮,二龛柱身饰瑞兽相互叠立,上方瑞兽负驮一人。

    柱头各有一摩羯鱼匍匐其上,均背负一神只。

    佛右侧神只手持幢幡,左侧神只持伞盖,二者同持长形乐器,面向主尊作鸣吹状。

    摩竭鱼身长如龙,向上弯曲伸展,缘饰大小不一的圆圈。

    圈内彩绘卷云纹,二尾末端相连,尾端承托一白色狮形兽,肩饰双翼,手持珠串。

    龛顶外四臂神祗分坐两侧,皆乘坐白色瑞兽,结印持物,俯瞰下方。

    第四层佛左侧向外依序为。

    红色身相的除一切盖障菩萨,印度神祗湿婆,提毗、风天、帝释天、水天等。

    右侧以红色身相之弥勒菩萨为首,其后为俯首礼敬的供养人和其他菩萨。

    第三层佛龛左侧为首者为文殊菩萨黄色身相。

    后方依序为毗湿奴、梵天、象鼻天、韦驮天等。

    另有十一名僧侣隐现于菩萨和诸天头顶上方。

    右侧则为白色身相的莲花手菩萨及五尊带头光,身形迥异的菩萨。

    第二层左排宽袍僧人蓄灰须,显得年纪较长。

    右排蓄黑须,似较年轻。

    诸僧均戴圆锥形高帽,帽缘宽大。

    群像背景列诸多供养物,富有浓厚的宗教仪式氛围。

    底层绘各式动物,有鹿、天鹅与猴子摇树图,姿态鲜活。

    阿閦佛呈蓝色身像,着红色袈裟,作触地印,趺坐于白象之背。

    主尊为阿閦佛,其身黄色,而非常见蓝色。

    戴宝冠,饰璎珞,着金色袒右肩袈裟,手作触地印,趺坐于一对白象承载之莲座上。

    主尊四周围绕诸多僧侣,虔诚礼佛,另有贵族装扮男女供养人和手持念珠的青年。

    诸像头上绘连弧形火焰纹饰带,上方二侧悬浮数座宝塔。

    一层北墙壁佛龛内西侧下方文殊菩萨壁画。

    主尊文殊菩萨四臂,二主臂当胸结印,另一右手举剑,左手拈茎若游丝之莲花,趺坐于双狮负驮的莲座上。

    龛形如宫殿,龛座二侧有僧侣,或俯首跪伏,或伫立合掌。

    图右侧僧侣上方为湿婆,梵天等印度神祗,左侧可见女供养人和龙王等像。

    左端上图绘四名僧人拈花步向主尊。

    为首者托一供盘,其下方背景建筑似殿堂,一女子将紧结彩带的供盘给正拾级而上的另一女子。

    阿閦佛壁画,佛居佛中位置,四周围绕造型相近的小型阿閦佛,总计七百一十二尊,均呈蓝色身像,着红色 袈裟,做触地印,趺坐于白象背上。

    三层堂第一层东壁龛外南侧文殊菩萨图。

    中央绘一主尊文殊菩萨,龛外四周围绕七百二十八尊小型文殊菩萨像,呈现千佛图的恢弘气势。

    北侧主尊呈四臂像,黄色身相,带头光,顶戴锥形宝冠,冠缯飘曳垂肩,貌清秀,饰耳珰及璎珞,袒上身,下束腰布,纹饰繁复。

    二主臂右手执箭置于腹前,左手拈承托经本之长茎莲花,长茎若游丝,极为别致。右手握剑上举,左手持弓,四臂近侧各有一小轮,红底。

    主尊莲座两侧雪狮张牙舞爪,形象夸张。

    主尊身后为一大圆轮,边缘绘数圈斑斓纹饰。

    三层堂第二层南墙,居中为十一面观音菩萨壁画像。

    一楼四臂观音像身高四公尺,头部和龛顶延伸至二层。

    十一面观音像头部分五层。

    下三层各三面,上二层各一面,其中顶层为佛面,菩萨头光与身光相连,外缘饰蓝焰。

    顶戴三叶宝冠,眉间现白毫,发长及臂,肩阔腰细,帔帛与珠串环肩,长及脚踝,裙摆皱纹富韵律。

    手为罕见的二十二臂,二主臂当胸结印,左右上方二臂各执金刚铃和金刚杵。

    馀臂或持物或结印,腰微倾,足掌外展立于莲台上,其形象高贵,设色淡雅,在一片蓝褐色调中尤为醒目 。

    两侧胁侍均顶戴华冠,发髻高耸,丰胸细腰衣薄贴体,装饰繁复。

    左胁侍结印和拈念珠,右胁侍两手分持法螺和念珠,侧身向主尊而立,二侍上方各有两尊坐佛,可能为阿弥陀佛化身。

    观音头光顶端,左侧飞天右手捧法螺,左手握麈尾,右侧飞天右手举麈尾,左手持长笛,乘坐祥云,鸣奏天乐。

    下方绘多身恶鬼,或骨瘦如材,或腹大如鼓,神情痛苦作乞求手势,祈愿观音救度苦难,体现普度众生主题。

    三层堂第二层西墙,居中为金色大日如来壁画像。

    一楼弥勒像身高五米左右,头部和龛顶延伸至二层。

    大日如来居于中央,两侧为闻法圣众。

    佛肉髻高圆,发绀青色,着红色袈裟,上缀金花,蓝色卷纹滚边,双手似结转法轮印,趺坐莲座。

    其椭圆形头光,内白外红。

    红圈内列过去七佛坐像,佛身后靠背两侧各有一乾闼婆,画左侧一身高举三层伞盖,右侧一身手擎三层羽扇。

    靠背上半部外侧,佛右侧为四臂大梵天,或结印或持物,乘坐白鹅。

    其上有一神祗蹲坐,手捧法螺。

    佛左侧为四臂帝释天,分别持金刚杵,念珠,三叉戟及莲花,乘坐白象。

    其上神祗持莲供佛,佛座莲瓣缤纷。

    左右两侧雪狮蹲距,张牙舞爪,背向对视。

    座下中央两身四臂龙王皆合掌,持物,仰望主尊,两侧则分别为男、女供养人,间置供品。

    此图主尊为释迦牟尼佛,然其构图实为大日如来法身之相。

    画中人物造型生动,表现手法虽现写意之态,笔致却见慧心,展现出细腻的绘画风格。

    三层堂第二层北墙,壁画像坐落于文殊立像佛龛正上方,为解脱八难护佑母之相。

    此种形象见于八世纪中叶至九世纪中叶印度奥里萨邦勒德纳吉里地区的雕塑作品,及十一世纪西藏西部与喜马偕尔邦的木制造像。

    此八臂绿度母带头光及背光,顶戴喀什米尔式宝冠,冠上华巾、环后帔帛与珠串绕臂并垂,几近地面,丰胸细腰,上衣紧贴,腰间紧带,下裳饰几何图纹,赋色华丽。

    二主臂右手当胸结印拈念珠,左手屈肘下垂结印。馀右臂或持物高举,或施无畏印,或施与愿印;左臂各自上举执经卷,施无畏印,提宝瓶,脚掌外展而立。

    背光以红为地,彩圈饰边,内部缘列八身女神祗,各坐于小圆轮中。另有蓝色莲花悬于主尊左肩外。背光外侧绘八难图。

    每一难各呈现遇险,脱难两种对比情境。

    画面左侧由上而下依序为水难,贼难,火难,狮难;右侧则为罗刹女难,镣铐难,蛇难,象难。

    八难图以花草纹饰巧妙地作区隔,人物形象活泼生动,并展现出当时克什米尔庶民的日常生活及装束。

    子慕也不太懂佛教艺术,对藏传佛教就更没有研究了。

    不过,在他看的过程中,是葫芦在他耳边念叨着,要不哪些词写出来,自己都不一定认识。

    就在子慕还在琢磨这个事情的时候,小宝已经爬到一尊供像的旁边使劲地对子慕招手。

    子慕走过去,小宝不停地指着这三尊供奉的观音、文殊和弥勒菩萨立像说个不停,子慕没听清他在说什么,只是细细地挨个打量起了这三尊塑像。

    观音和文殊皆高四米左右,弥勒高有五米,头部和龛顶延伸至第二层,这么大的塑像,会是什么宝贝。

    他用透视眼一看,一下子不淡定了,竟然是金的。

    虽然不是纯金,虽然不是实心,但是禁不住它大呀。而且肚子里还有不少珠宝。

    子慕暗叫庆幸,如果不是有小宝,自己就走眼了,还以为是泥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