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 明末之海上雄师 >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八百万两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八百万两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明末之海上雄师 !

    “另外……”

    口水都说干了!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稍微停顿了一下:

    “还需要造四艘三千吨级的补给舰,一艘医疗舰,八艘一千二百吨级的护卫舰,六艘蚊子船,皆是蒸汽混合动力的铁甲船。”

    “总共费用,大约八百万两,这就是我们的远洋战斗编队的雏形。”

    “八,八百万!”

    蒙圈了!

    陈公赞整个人都蒙圈。

    说话时,舌头都打卷了。

    这,这就是个天文数字。

    鱼鹰一年纯收入才两百万,加上已经开始扩编新军,虎贲军也有扩编计划,估计还有一大堆开销。

    好不容易攒下这点钱。

    我容易吗?。

    八百万两啊!

    这个数字,哪怕是搁在大明朝廷,也同样是笔天文数字啊。

    唐学志没有理会他,而是上前,拍了拍陈公赞的肩膀。

    “一船敌一城,一舰敌一国”

    “利剑出鞘,谁敢争锋。”

    “天下大海,任尔纵横,南洋、印度洋、西洋,不过是我鱼鹰之内湖罢了。”

    “天下财富,取之不尽,八百万两真的很多吗?”

    “公赞,到时候,恐怕你会嫌银子太多,没地放了。”

    静!

    作战室里幽静的掉落一根针都能听见。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看着他。

    霸气!

    疯狂!

    纵观华夏历史,除了唐学志,还有谁能有此雄心壮志。

    什么天子守国门,不过是小儿科罢了。

    “大手笔啊!”

    孙元化眸光颤动,激动的站了起来,微微含胸,打了个拱手:“主公,我孙元化支持造舰,如果真的银子不够,我捐一年饷银。”

    在大明为官时,造几门红衣大炮,花费几十万两都是他四处奔波,一个铜板,一个铜板扣出来的。

    有时候,哪怕有皇帝亲笔批复,到了户部,也没有办法拿到银子。

    哪怕是真的拿到银子了,还得层层扒皮,真正用到实处的,连一半都没有。

    在鱼鹰这段时间来,他也走访过枪炮局、造船局下属的一些工厂,本以为他们只是小打小闹罢了。

    结果走进去一看,那整齐的流水线,组装工厂。

    完善的管理方式,比起大明那些工坊,简直是一个天和一个地的差别。

    完胜大明朝啊。

    再加上,今天唐学志提的这个造舰计划,几乎开了一扇天窗,完全颠覆了他对海洋的认知。

    “主公,我宋勇,愿意捐两年饷银,支持造舰。”

    “主公,我秦小风也愿意捐两年饷银。”

    “主公,我陈光耀也捐两年饷银。”

    支持着纷纷捐银子。

    陈公赞听了刚才的那番话,他也改变了主意,却有些不好意思了。

    “主公,还是您高瞻远瞩啊,公赞眼界太浅,请您责罚。”

    “我愿意捐三年饷银,支持造舰。”

    哈哈哈!

    唐学志大笑着示意众人坐下:“诸位兄弟,能明白就好,银子不要你们捐,我只要大家拿出信心来,一起完成,这些海上巨兽。”

    “主公英明!”

    万众一心,事情就好办多了。

    唐学志也入座:“八百万两银子,看起来虽然多,但是造舰非一天之内可以完成,某的计划是,四年造成。”

    鱼鹰高层通过方案后,对外则封-锁-消-息。

    就连下层人员,都需做好保密工作。

    负责造船的主要人员,不能随意出入。

    唐城和明城两个造船厂,同时开造,并且造船之地,都会由重兵封锁。

    计划每年投入二百万两,这样一来,财力上还是可以承受。

    旗舰取名灭世,僚船取名枭龙。

    按照计划,这两艘船,应该分别在第三年和第四年完成,中间的真空期,必须由护卫舰填补。

    鱼鹰所有的资金,都砸在新船上面,现在的明城舰和虎威舰计划下水十艘,也只能砍掉一半。

    南洋还是高风险区,必须在今年之内,下水一艘蚊子船和一艘虎威舰。

    造船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带动着鱼鹰冶炼、吊装、栖装、枪炮等技术的发展。

    陈光耀就是个鬼才。

    唐学志提出造铁甲船后,他就已经提出了热铆技术,还弄出来较为雏形的龙门吊图纸。

    唐学志高兴坏了,干脆让他接管机械局。

    这家伙升职后,简直比工作狂还工作狂,除了拉屎撒尿离开岗位外,连睡觉都在局里。

    因为罗堂风受伤了,孔山也被调往枪炮局,掌管枪炮大业。

    今年,他们还仿造出了西洋钟表、西洋织布机。

    在格物学院的学术论证上,陈光耀竟然提出,自动织机的设想,简直吊炸天了。

    而唐学志,更是提出了电的概念和内燃机概念,让众多学者争的喋喋不休。

    他老人家,则背着手,走出了教室,忙别的去了。

    抛砖引玉就行了。

    真理,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但是理论一提出来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找到答案。

    鱼鹰的工业蓬勃发展,他们给一些女工开办夜校,学习制造技术。

    更有学者首次提出,工薪阶层概念。

    从1633年开始,一些移-民到海峡岛的百姓,不在以分田地为主了,而是让他们获得进入鱼鹰系统的生产岗位。

    有些人家,子女众多,一个月能赚回四五两银子,让那些种地的农民,眼馋的要死。

    有人开始请求,要进入工业生产岗位。

    但是这些岗位,不是谁都能进的。

    他们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后,甚至需要放弃一部分田地,才能够获得资格。

    光是这一点,就淘汰了许多人,也让一大部分人打了退堂鼓。

    毕竟,鱼鹰的高产粮,也让他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随着工薪阶层越来越多,他们的衣食住行,都是要花银子的。

    这样一来,更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每次发饷的时候,连银行门口都要挤爆到爆炸了。

    陈公赞只得多开设几个网点,同时还采纳了唐学志的建议,派一些银行的工作人员直接抬着银元,发放。

    为了方便和西方人互市场,鱼鹰发行了两种银币,大银币,为一两一枚。

    小银元三枚为一两,大约10.5克一枚,两枚正好可以置换一枚西班牙银元。

    银币以下的依然用大明的铜钱作为结算货币。

    使用银币,也是为了方便结算,铜钱就算了,耗费资源不说,还得防备大明朝的一些人嚼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