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 大唐皇子 > 第三百零五章 海防边塞之争 三...

第三百零五章 海防边塞之争 三...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大唐皇子 !

    大殿安静了下来,这段时间这些大臣都知道,李世民的心是十分的得意,生擒颉利,灭掉金山的突厥对于李世民是神来之笔,是放在后世的史书,也会大书特书,可惜的是,李恪给他泼了一盆凉水。.d.m///

    “好,三郎,那你说一说,这江南之地,朕应该是如何经营?”

    李世民缓下心神来,看着李恪道,江南的重要性,李世民心也是清楚的,要不然,算是李孝恭挂着一个名头,李世民也是不允许的,接着杜伏威翻案的机会又好好的打击了李孝恭一次。

    “江南的地位自不必再说,三国有孙权割据,与曹操对抗,五胡乱华之时,晋朝士族东渡,以长江为界,保住了汉家衣裳,二百年的开发现在已经是成为支撑关大地的重要屏障,而今海贼不平,江南通往高丽和扶桑天竺的道路受阻,接下来的是,我大唐的化没有办法流传到四夷之地,让这些看来,大唐要是连一个小小的海盗都没有办法降服的话,还有什么能力担当天朝国!”

    李恪说完,看了一眼,面的李世民,李世民的眉头皱起,显然是李恪的话,已经说到他的心,在他的心,拿到了这个皇位的目的,是做一个他拓地万里,威加四海的君主,听李恪这样说来,这几年确实没有来自高丽和新罗的使者来到长安,

    当年隋炀帝没有完成的东征高丽的事情,李世民在心一直是存在了一个梦想,是将那个在辽河以东的帝国征服。

    “好,东海海贼猖獗吗,朕允许你自己进行缴费,至于是费用,朕允许扬州都督府,监督江南西道的各个折冲校尉府,同时从江南的赋税,抽取一部分用于建立战船和制造兵器。

    “陛下,才臣以为不妥!”

    李恪转过头去,是王珪站出身来,道“陛下,吴王殿下所言的江南的海贼的真实情况到底是如何,还是有待商榷,还有目前,大唐最重要的对手是打通丝绸之路,打败西突厥和高昌国,恢复从大汉武帝以来的疆域,岂能为了区区几个海岛,而放弃了这恢复汉家荣光的机会。”

    王珪说的是义正词严,在他们的心,一直是有一个梦想,是从大唐的阳关出发,一直到当年的张骞班超所打下地域,都能拿到大唐的手。

    “陛下臣也是以为王公所言极是,目前我大唐在西部有吐蕃在一旁蠢蠢欲动,吐蕃大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各部,现在正在消化各部的反对力量,只要是时机成熟,臣以为松赞干布一定是不会放松对我大唐的反抗的机会,还有从我长安逃脱出的阿史那社尔已经金山以西,站稳了脚跟,势力越来越大,我们大唐不能坐视他的力量越来越大,要是阿史那社尔和你孰可汗两人之间,一旦是见了一个胜负之后,可以说整个统一的突厥人会将目光的对准原。这边塞之患要起海防来要重要的多!”

    说这话的人是温彦博,也是他所说的要用同化的方式,将更多的已经纳纳入了大唐统治的突厥人像鲜卑人一样,成为汉人的一部分,他也是认为大唐西部的边患始终是大唐最重要的威胁。

    李恪没有在说话,这只能说是这些人的观念,一直是将大汉失去的领土要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沉默了下来,他要看一看,还有谁还赞成自己的意见。

    “陛下,臣以为吴王殿下说的还是有几分道理,陛下,可以想一下将吐蕃和突厥的事情,放一放!”

    一个书生模样的人站出身来,正是吗,马周,马周在短短的两年,已经成为了给事,已经有了书言事的权利,李世民道“马周,你的胆子可真是不小,诸位宰相都是不同意吴王殿下的话,你一个人站出身来,你也不怕他们说你奉承吴王吗?‘

    马周不以为意,目光炯炯,注视着李世民道“臣心光明,自然是无所不演,况且臣忠于的陛下。臣以为天下赋税六成来自江南之,要是江南真正的出现了危机的话,那么无论是长安和洛阳发的漕运,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要是江南的赋税受到了影响,不要说是攻打突厥和吐蕃,是维持大唐的运转都是问题,我大唐去年攻打突厥,臣看过其的战报,要是没有江南的粮食和赋税的支撑,不要说是三十万人的粮草不能为继,是将士的抚恤,还有对于突厥贵族的安置,都可以将户部的底子掏光!”

    马周说完之后,戴胄也站出身来,道“陛下,臣也是赞同马周的意见,去年,陛下要出兵的时候,臣已经说明了,臣掌管户部,也只能支撑半年的时间,要是超过了半年,对于百姓的多有盘剥,臣这个户部书可以说是坐不下去了。因此臣以为那边的突厥和吐蕃固然是在恢复着力量,但是陛下,你不要忘记了我大唐还有三十万人的突厥降人呢,要是大唐贸然出兵吐蕃和突厥,一旦是兵败,还有能力威慑这三十万人吗!”

    一言惊醒梦人,李世民看着戴胄,才感到他这个皇帝说到底,该是人家戴胄给管着钱你,点点头的,道“朕虽然暂时不会进攻突厥和吐蕃,但是在伊州和沙洲的军兵绝对不能少了给养,还有负责防御吐蕃的松州也要真正监视着松赞干布的一举一动,只要是他们真的认为朕好欺负,朕算是将整个江南拖垮,也绝对是将他们打残!”

    “陛下,要是保持在伊州沙洲和云州马邑的设置的话,那么我大唐可以动用的银钱,可以说是越来越少了,而且,今年又被吴王殿下从户部割去了一块肉,建造战船,大唐可以说是已经是没有什么收入来支持对于海盗的剿灭活动了。”

    说话的人是高士廉,他也是政事堂的人,自然是知道大唐资金的运营情况,看了那边的李恪一眼心道“真是没有想到,只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倒是让他在江南混的是风生水起!看来还是找机会,将他弄回长安城。才可以毕竟是在他们的眼皮子低下,更好站掌控一些!”

    李恪虽然是不明白高士廉的心思,但是从高士廉的心思可以看得出来,想要从长安在调兵去江南参与江南之剿匪是千难万难的事情了,也不焦急,站出身来,道“父亲,孩儿觉得诸公之言,皆是谋国之心,但是既然是关既然是没有力量来支援江南之地,要允许江南之地,据地自保,既然是江南民众稀少,那么孩儿请求在江南民风强悍之地,招募健儿,又都督府训练,直接参与剿灭海盗之战。”

    招募健儿这对于蛋汤还是一个较新鲜的事物,大唐实施的是府兵制,既然国家给了你土地,你要为大唐服兵役,免除大唐来自外患的威胁,这也算是保护自己的财产和家庭了吧。

    李世民看着李恪,笑道“这个办法你是你能想的出来,既然如此,你以为既然是招募他们,你要给他们多少价钱,这个价钱是否是合理,钱又从哪里来?’

    李恪精神是一振,在回来的路,陈普给他分析了,朝廷不可能从重镇之将防御突厥和吐蕃的军队退回,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也是说,经以大唐目前的府兵制度,也不能有人去江南剿匪,原因很简单,这些被北人让他们在江南呆几年,他们惦记着家的老小和土地,又这么会来到江南安心的做事呢?

    李恪看了一眼群臣,群臣都在看着他,他是扬州都督为江南着想是必须的事情,但是他们都很好,李恪要如何才能解开这个难题,尤其是在那边的李承乾更是心的心思复杂,看见李恪到了扬州这段时间,大放异彩,心也在埋怨李世民,将李恪放到扬州去,真是一件失策的事情。

    “父亲,肯定是值得的,江南之地,也有悍勇之人,别的不说。,三国的凌统吕蒙哪个不是善战之人,说在世家也有谢玄桓温这样的儒雅之将,要是说起来,江南的悍勇,江南之地,始终是内乱,而没有其他的势力进入其,可以想象出来了”

    在朝的岑本和褚遂良等人听见李恪这样的夸奖江南之人,在那边都是心暗自欣喜充满了得意,人人都是说江南保存汉家化而已,但是李恪今日为江南的风骨而叫好的话,他们在内心之,已经开始将李恪存了一份感激了。

    “至于是钱从哪里出,这个孩儿在回来的时候,已经和扬州长史张瓘和扬州观察使李袭誉商议过来,决定在扬州成立海事巡抚司,凡是要出海的商船,都要给巡抚司缴纳赋税,但是巡抚司也会保证他们的安全。我们已经商议过,从扬州到余杭郡的商船不下几千艘,只要是每个人都缴纳几贯钱,完全是可以能够用给这些招募的军士的费用的。”

    房玄龄看了一眼李恪,心很快的明白了过来,原来李恪前面说额那些什么要朝廷拨款和要兵的什么的额,都是借口,现在李恪说的才是他今天要说的重点,你们都是说了朝廷要防御边塞,没有能力支援江南的剿灭海盗之事,现在人家提出了自己的方案,看你怎么办,难道你还是要不同意不成?

    心思一时之间有一些复杂,不由自主的看了那边的李承乾一眼,他心清楚,李恪已经是有意在遮掩自己的光芒了,要不然,人家将剿灭海盗,和摆平漕运都归功到了张瓘和李孝恭的身,算是其他人不知道,但是从扬州来往的书都是从房玄龄的手经过,他还不清楚吗?

    李世民也苦笑了一下,敢情是今天自己的这个儿子,在来的我时候,已经是所有的因素都计算进去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让自己还是如何的开口拒绝。

    “陛下,臣反对,大唐并没有海事巡抚司一职,何况是海巡抚司根本不在朝廷的掌控之下,要是有人用海事巡抚司敛财的话,以这些招募的人作乱,到那个时候,江南的局势糜烂,是谁的责任!”

    说话的人正是长孙无忌,他是不能容忍李恪是这样巧妙的掌控了江南的军权和财权的,算是傻子也可以看出来,只要是海贼存在一天,这些商船要从海事巡抚司保护下才能往来,这无形都加重了海事巡抚司的权利。“

    “舅父,若是有人造反的话,我会第一个站出来,亲自会带兵去将这些人斩于我的横刀之下,算是朝廷一兵一卒不给我派一兵一卒的话,我效仿当年的卫瓘一一檄通告江南,若是叛贼不束手求戮,我自己自然是谢罪!舅父,以为是如何?”

    李恪着一番话,在长孙无忌的眼,无益是在向着他叫嚣,李恪自然是知道长孙无忌说的是他自己,但是在朝廷支行,李恪用这种态度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要是别人反了,我敢孤身平叛,要是我反了,你连当年的卫瓘还不如吗?

    长孙无忌看着李恪,一挥袖子,回到了自己的阵列之,也不去理会他,但是李恪可没有善罢甘休的意思,道“父亲,自古以来,汉家之法不过是重农抑商而已,儿臣以为,大唐要是想万国来朝,必须要真正的重视商业,尤其是我江南之地,若是海诸国,都从余杭进入扬州之,再由扬州之,进入停机去,这一路之,不要说是运程较快,而且是没有匪患之灾,我江南之丝绸与瓷器,以及会稽只能书法书籍,皆是海诸国之所需,别的是不说,说是可以换取来自高丽的粮米,日本的矿石,还有天竺的香料,哪一步不是我们大唐所需要的,至于是打败海盗之后,海事巡抚司,可以从往来扬州的船只,收取关说,算是每艘船五贯钱的话,每天是五百艘船的话,那么每年的关说是多少钱,父亲,你可以叫戴胄好好的算一算?看看这么大的收益后面是什么?‘

    废话,还用戴胄去算吗,李世民几乎是惊呆了,看着李恪心已经是欢喜起来了,没有料到自己的儿子是这样的厉害,五百艘,开玩下,天下的商船都要从余杭出海,五百艘怎么能够,每年是近百万贯的收入,这是什么样的概念,为什么当年打的杜伏威那么难打,很简单啊,是杜伏威手有兵有粮啊!

    压抑着心的激动,开始在心算计着要怎么才能将这笔钱收到府库,看着了戴胄一眼,道”戴胄,你看吴王的意见怎么样呢/“

    戴胄站在一边仔细的算计了一下,道“陛下,臣以为殿下所言有理,若是殿下之言可以实施的话,那么臣的一压力可以减少很多了,要是想要平定西北之事,有了江南这匹赋税的影响,可以说是可以没有后顾之忧了!”

    说完看了李恪一眼,心对于李恪也是十分的好,这样好的主意,他是这么想出来的,为什么自己想不才出来呢?看来下稳定江南的计策是十分正确的。

    他哪里是知道,在后世的很多势力,都将先南后北作为基本的国策来做的,只有是占据了南方才能和北方隔江相对,只要不是太无能,乱世之,都是有一番作为的。

    “臣也也能附议,臣以吴王殿下的安定东南之计有可取之处,无论是剿除海盗,还是为我大唐增添赋税,都是在最好的事情。”

    看见戴胄也同意了自己的意见李恪心一动,道“若是父亲肯派遣工匠的话,这些工匠我扬州都督府都可以付清费用,未来若是东南有事,这些战船和水师经历过和海盗的战事,足以用了!”

    李世民听见李恪这么说,东南有事之时,心有是所感,下意识的看了李承乾一眼,李承乾在自己出京之时,倒也是规矩,但是和李恪相,少了一股精锐在、至猛的锐气,看来大唐在两代人之内,不用干别的事情了,是经营东南和防御西北了,这以后大唐有了坚强的后盾,算是以后对薛延陀和吐蕃翻脸的话,也是有资本的!

    李恪心松了一口气,这次京城之行,其实是为了还是巡抚司和更多的工匠而来的,至于是打仗和谋士,江南,是不缺乏的,原因只有一个,未来的江南会有钱,只要有了钱,自然是有勇士和谋臣前来投奔,这一次李恪和李世民争论了这么久,是让李世民真正认识到江南对于大唐的重要。

    李世民看了一眼群臣,现在虽然是谁也说不出反对的意见了,但是很多细节还还有待商榷,喊道“好了,今日朝会是到此为止,恪儿,你留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