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 大唐皇子 > 第二百三十章 扬州文会 一

第二百三十章 扬州文会 一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大唐皇子 !

    五月的扬州,正是春暖花开时候,扬州城,绿柳成荫,整个城市都弥漫着一股氤氲的香气。敬请记住我们的址小說:Ыqi。李恪早早的起来,向着扬州书院而来。

    在三日之前,已经有来自杭州苏州湖州等地的学子,提前来到了扬州,整个扬州城,所有的旅店几乎是爆满。到处是身着儒服的学子,随便是走在大街,可以看见属于江南的方言,柔软的吴音。

    “张兄,没有料到,你也带人来到这里参见扬州会了,我还你以为你们会稽里的这么远,不会来呢”

    “那里怎么算远呢,是你们湖州多坐一天的船也是了,总是在会稽的小小天地之,坐井观天,带着学生们,也来到这里见见世面,日后他们去长安参加省试的时候,也不至于措手不及”一名老者笑着道。

    等到了天色熹微之后,这一日扬州城的正式的会的日子,在通往书院的道路,到处可以看见人群,有在扬州城,雇了马车的,也有的人步行的,沿途之,也有不少扬州城的少女和少年出来踏青,看见这些出行的游子,很多人都用好的眼光看着这些士子,偶尔看见了长相英俊的少年,几个少女在那边指点着不停,让被指点的少年们,都是看着少女的样子,叽叽喳喳的样子,也是仔细的看着。偶尔是有人在耳边低语了几句,有人相互之间打闹了起来,这次盛会是扬州城的一次盛会,她们又怎么会放过呢

    卯时的时候,李恪带着人终于是来到了扬州书院的门口,看着门口书写的“扬州书院”几个字,正是褚亮的手笔,也算是褚亮作为扬州书院的挂名的院长的一点贡献了。

    显然是褚亮作为扬州书院院长的事情,已经传了出去,在门口,很多人看着牌匾下面的褚亮的名字,指指点点的。

    在门口护卫的秦云远远的看见了李恪带着人来到门口,连忙带着人走了进去,还没有等他躬身行礼的时候,李恪道“好了,今日算是好日子,都免礼了,你们在这里好好的招呼这些人,他们都是一方名士,切不可失了礼节,要让人小看了我们扬州府衙的风气。”

    秦云答应了一声,算是李恪在低调的话,带着一百多人的护卫,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主意,看见秦云的态度恭敬,在看见间的少年是如此的年轻,李恪进去之后,早有人在那边向着李恪多看了几眼。

    扬州府学,简直是过年还要热闹,整个书院的学堂,都是披红挂彩,挂了火红的灯笼,门窗也粉刷的焕然一新,带着一股蓬勃向的气息。

    李恪进入之,早有知客的士子,来招待李恪等人。李恪来过书院几次,对于李恪自然是熟悉的。

    天气清朗,艳阳高照,会安排在正堂的外面,将正堂的门和窗子都拿掉了,自然是要留给来自各地的祭酒和名儒的位置。

    步朋义远远地看见了李恪的到来,连忙亲自从正堂之迎了过来,亲自将李恪迎到了里面,李恪看着步朋义红光满面的样子,笑道“步祭酒,今日的形势如何,我曾说过,我会将整个扬州城变成整个江南心,看今日的情形。只要是你真的能坚持下来,日后必有你的荣耀之时。”

    步朋义也压抑不住心的兴奋之意,今日来的都是各州的祭酒,都是要来到扬州之参加会的,也是说,只要是应对得法,扬州日后是整个江南的会举办之地,这对于提升扬州的名气是十分有效应的。

    看见步朋义亲自经历坎坷迎进门来,很多来自各州的祭酒都迎前来,给李恪见礼,李恪也对于这些祭酒是一一还礼,李恪指着后面的阎立德,道“诸位,这位是来自长安的大匠阎立德,我扬州所有的战船建造都是由阎大匠来负责的”

    这些儒生,对于李恪是十分的恭敬,但是听见李恪提起阎立德的时候,一个个是露出了十分淡然的样子,虽然是嘴里说着久仰两个字,但是语气之间,也看不见他们说的久仰究竟是恭敬在什么地方,是在一边的李恪看着,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看来是这些人还是抱着学而优则仕的态度,对于阎立德还抱着的是将他看做了一个地位低下的工匠,看来今日自己有必要是纠正了这些态度了,让他们真正的知道,不但是他们的孔孟知道,黄老之法,大唐律法,是这些工匠岐黄之术,也是十分重要的。

    辰时开始的时候,虽然是还有人络绎不绝的从外外面进来,但是李恪已经是不准备在等待了,步朋义站立出来,喊道“诸位同人,今日是我们扬州举办的第一次的江南会,江南之地的先生和学子,今日的扬州会,是我们江南学子此次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我江南之地,历来是风醇厚,人才辈出,是汉家衣裳和化的寄存之地,但是百年以来,国家动荡,儒生都是以治国安邦为荣,我江南的谢安谢玄,桓温刘琨,哪一个不是武双全之人,今日之会,是发扬我江南魏晋之余韵风流,让我江南学子真正的能够抛钻引玉,彼此之间互通有无,日后去了省试之后,也让关和山东的士子,看看我们江南的人物,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处”

    应该说步朋义此人的话语还是有几分鼓动的力量的,步朋义说完之后,在整个正堂内外之,这些人都是颔首赞同步朋义的意见,应该说是百年以来,无论是孙权开发江南开始,一直到山东世家南渡之后,很多人对于长江以北的地区的化还是很瞧不起的,是李渊其实在他们的心也是有胡人的血统关系,因此是五姓七家在这样的问题之,也是十分的骄傲,甚至是不会轻易和胡人血统的人进行通婚,以保证血统的纯净性

    “步祭酒,所言极是,也不知道,今日的会之,学子们都是要体现自己什么样的才学由谁来评判呢”说话的人,正是来自苏州的一名祭酒,询问着步朋义。

    李恪看了一眼步朋义,步朋义也看了一眼露出了迟疑的样子,然后坦然道“这里身份最高的是吴王殿下了,要是品评章的话,自然是离不开吴王殿下的,还有在各州之的祭酒也可以当做是考评者,诸位看这样怎么样。”

    步朋义的考虑自然是十分是十分恰当的,谁也提不出相反的意见来,都点头表示同意步朋义的意见了、

    众人经过商议之后决定将会的内容分为是三项,即诗歌,策论和才华展示。

    其实这也是大唐科举的内容,大唐科举,选材不拘一格,无论是治政之才,还是数学,医学,法学,建筑都在科举的范围之,只要是你在任何一方面有成的,不必发愁在其他方面是有所成也是是了。

    列克坐在那里看着在下面的往来的士子,在提出了题目之后,纷纷凝神思索,在两刻钟之后,开始有人交了自己的诗篇,这次的题目的诗篇赫然是春日。

    李恪对于诗歌来说是不太精通的,他也索性是看着这些人不断的品评着这些诗歌,心也是看着这些人反应,眼见得这些人拿着这些士子的诗歌,在那里辩解着,从一字一词来说,辩论着用词的巧妙,内容的华丽,李恪和阎立德两人也是插不嘴,是在那边看着几个人的辩解,足足是一个时辰的时间,陆续的有人将所写的诗歌都呈了俩,这些人还是在那边争论着。

    半个时辰之后,终于是出了结果,这些人虽然是看见李恪是未曾参与,但是步朋义还是将前三名的诗歌呈现给了李恪。

    李恪将几手诗歌接过来,仔细的看了几眼之后,然后放在了一旁,李恪虽然是自己做的诗歌不得台面,但是并不影响李恪本人对于诗歌的鉴赏水平,将诗歌放在了一旁,久久没有说话,看见李恪在那里沉默了下来,所有的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李恪。

    步朋义小心地道“殿下,你看你对我们的这些诗歌是如何看待的,要是没有异议的话,可以宣布名次了

    李恪站立起来,看着他们道“诸位,要是说起在诗歌的造诣来,我并不能和诸位相,但是我还是觉得有必要和诸位好好的探讨一下。”

    众人听见列克这样说,将目光都聚集在李恪的身,他们都要听听李恪有什么高论不成。

    “诗歌兴起于诗经,分为风雅颂,这一点诸位都是知道,孔子对于诗经用了三个字来概括诗无邪。到达了两汉之后,但是要说亲真的开一代风气当属是曹操父子三人的建安七子,算是我不说诸位也是明白吧。”

    听见李恪是从诗歌的源头是开始谈起了,众人都是点点头,但是却不知道李恪谈起了这些和今日的诗歌赛有什么关心,但是李恪的身份地位,让这些人面对着李恪,也不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诸位,想过没有为什么建安七子,为什么在汉末乱世,能够脱颖而出,成为领导两汉魏晋以来的风气”

    一名祭酒站立起来,道“殿下,这自然是是东汉末年,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以曹操为首的建安七子开始在章,开始反映这种悲惨的现实,让后人真正的体会他们的仁者之心。”

    李恪点点头,道“这位老先生所言极是,曹操的的诗歌慷慨激昂,带着一股悲天悯人之心和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但是他们建功立业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耀,而是为了让百姓安定,让国家兴盛,至此一点,胜于诸位多矣。”

    李恪说完,慢慢看了他们一眼,道“周公吐辅,天下归心,是何等的宽广胸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何等的雄心壮志,诸位以你们看来他们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光耀千古的诗歌来”

    李恪的话说完之后,不但是这些考评者也开始思索之,是下面的书生也是陷入了深思之,。

    步朋义道“殿下,自然是建安七子都是身居乱世之,深有所感,发于肺腑之,所以是自然有这样的成。”

    李恪摇摇头,道“要是说到身处乱世之,也有很多人,我以为更多的是以曹操一人之倒向,而影响了魏晋所有的人,有所好,下必从也我以为要是想提高整个江南的诗歌水平,莫过是我们书院要树立一个观念,我们要创作什么样的诗歌,是要创作韵脚合辙,辞藻华丽的诗歌,还是创造呼唤民生艰难,渴望建功立业的章,还是要创造这种押韵合辙,流连于市井之的章。”

    李恪看见下面的这些人脸色变色的样子,知道自己的话也说得重了一些,接着道“当然了,诗言志吗,要是真的有陶渊明这样的高雅志向,有谢灵运这样的体会于山水之间的闲情逸致,真正的写出自己的真性情,也不失为一个真君子”

    听见李恪这样说来,很多人的脸色都是好看了很多,来自苏州和杭州湖州的各个祭酒也都是彼此看了一眼都是彼此的点点头。

    一个老者站出来,道“既然是殿下看来,诗言志,是老朽也是赞同的,只是,请殿下自己也说一说,又如何才能做到诗言志呢”

    李恪点点头,道“问得好,我以为很简单,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章,在书院的一隅天地之内,如何能体会黎民百姓之愁苦,如何能体会朝廷政令之利弊,要行万里之路,在州府之,边塞之地,城为官吏,成为府兵,自然是心胸开阔,视野豁达,到那个时候,自然是心的诗歌压抑不住,喷薄而出,诸位,你们以为我说的是如何”

    几个人品评着李恪所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章,在心都是暗自赞许,一名老者站出身;来,道“殿下,开始臣是以为,以殿下之年纪,听说殿下又是在边塞之行军,对于这等章之事,应该是门外之人,但是今日臣听了殿下的言论,才知道,章之事,在章之外,殿下一语的,实在是让臣为之钦佩,臣要是回到杭州之,自然是鼓励杭州府学的弟子,都是要在扬州刺史府和杭州官衙之,为之学习,还有步祭酒提出的去关和关士子举行会之事,我杭州府学一定是竭力而行,绝对不会推辞的。”

    看见杭州祭酒的表态,其他的很多人,都纷纷的收起了内心对于李恪的漠视的态度,都纷纷表示在与关士子的交流之,都会派自己更多的弟子。

    “大笑一声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诸君,诗言志,我江南之地,虽然是地处大唐富庶之地,但是我江南士子,也要记住,我们这片土地也是诞生了很多的英雄豪杰,楚霸王三年灭秦,最后虽然是自刎在乌江,但是风骨犹存,汉末之时,小霸王孙权在此地割据一方,是何等的英雄,大帝孙权以江东之地,北拒曹操,东联刘备,有赤壁之遗迹,我江南士子,当用我江南之英雄之人物,鼓励后人,效仿先祖,立我江南尚武之风气。”

    李恪说完之后,很多人在心都是暗自点头,很多士子,都是在心反思自己诗歌在立意之与李恪所说的不同。

    此时无论是各州的祭酒,还是来自各州的士子,在看待李恪都是用着钦佩的目光,一个能够给他们指引一条道路的殿下,更能够引起他们的钦佩。

    步朋义和这些人商议了一下,向着李恪道“殿下,请殿下为这次的会出一次策论的题目”

    李恪思索了一下,策论是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眼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缓缓地道“你们以江南之地是重农还是重工商,做一篇策论吧,我倒是要看看江南的诸生有什么能力”

    马有人将李恪的题目传了出去,很多的士子都惊讶了一下,很多人秦楚李恪来到江南之后,首先打击的是高邮湖和洪泽湖的水贼,这次在杭州建立海事巡抚司的事情,在江南已经是闹得沸沸扬扬,实际已经打破了江南很久的对于外来商人的管理措施。

    下面的士子,在思索了李恪在扬州的所作所为之后,然后开始在脑海回想着之关于重农与重商的章,片刻之后有人开始动笔写了起来。

    李恪打量着这些士子的模样,有人露出迟疑不决的样子,而有的人稍加思索之后开始写了起来。

    策论不诗歌,用的时间更长了一些,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了,李恪和各州的祭酒也不焦急,终于是两个时辰之后,结束了书写的时间,将卷子收了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