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 红楼之贾敏齐家记 > 第九回

第九回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红楼之贾敏齐家记 !

    薛家什么都缺,唯独不缺银子。

    薛桓之所以多番谋划,说到底除了有让自家更进一步的心思之外,更多的还是想着保住自家的富贵:靠着姻亲发达,总归是无根浮萍。

    无奈儿子并不成器,好在女儿是难得的聪慧。

    薛桓借着养病的机会,把家里几个管事挨个儿询问了一回,终于明白女儿的意思:妻子暗中给妻舅王子腾送了数万的银子!却不是为了自家跑官。

    打击来得猛了点,薛桓反倒气不起来,只叫来妻子说话,“帮衬妻舅,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

    薛家太太资助哥哥用的多是自己的私房钱,只挪用了“一点”公中的银两,也正是这“一点”银两,让长于计算的宝钗查到了端倪。

    若是一点银子倒也罢了,可舅舅王子腾却是多年来一直断断续续的开口,母亲也一直有求必应。

    宝钗却有些厌恶舅舅的贪得无厌,便找机会告诉了父亲,一切交由父亲定夺。

    薛家太太却是觉得女人想在夫家立得稳,娘家可是关键。这些年哥哥王子腾升官极快,有他护着蟠儿纵然胆子大些,偶尔胡闹也总是不碍事的。

    她把心思一说,薛桓再次沉默。

    薛家太太想了想,横竖已经说了,不如说个痛快,“将来宝钗入宫,尤其是东宫,还得落在哥哥身上。”

    薛桓耳朵里嗡嗡响,他却还是长叹一声,“咱们是皇商,要忠于圣上,之后才是太子。”

    话已至此,妻子再听不懂也就罢了。

    他们是商家,从来没有只在一处下注的道理。如今局势并不明朗,还不如待价而沽……省得将来一败涂地,血本无归。

    他又不是林海,坐在巡盐御史的位子上,不知多少人都紧盯着他的一言一行。

    不过王子腾也就是稍微贪财一些,好歹答应了便会管教自家蟠儿。总比宁荣两府的哥儿们强,见面只想着聚在一处吃酒取乐。

    至此之后,薛桓更是用心教导起女儿,并让府中几位管事无论太太经手大事小事,都要报到宝钗这儿来。

    却说薛家这些日子如此安生,倒令贾敏有些意外:原本她以为薛家太太必会带着女儿上门拜访,要让姑娘们继续在一处读书作伴呢。

    林海听说妻子的疑问,也笑着解释,“薛先生遇了些烦心事。”

    贾敏笑道:“光他的儿子,就是操不完的心。”

    她连宝玉都瞧不上,更别提薛蟠了。这些日子除了照看儿子——小家伙越发壮实,死命挣扎起来,贾敏险些抱不牢他,其余便是用心清点家产,为回京述职做准备。

    借着安王,也就是安王身后圣上的威势,林海在扬州能“全身而退”,怎料即将任满,全家都准备好启程回京了,韩琦,也就是妙玉的父亲跑来……托孤了:有挚友看顾,总比送女儿出家强啊!

    待林海屏退众人,韩琦在书房里也是和盘托出,“泰兴的粮库不对。”

    泰兴前些日子暴雨,山中石块混着泥水从山上滚下,淹了几个村庄。好在出事时是白天,老早有眼尖的里长领头,把村里人都唤出家门。

    因此房子塌了不少,但人却没损伤几个。这种小灾,知府和县令递个折子上去,好生安抚安置灾民也就是了,一般不会追究谁的责任,反倒是救灾得力必会有封赏。

    问题也就出在了安置上,韩琦领命去打开粮库,发觉库中都是陈粮不说,数目差了忒多。要知道半年前巡查的官员可刚走,当时账目全都对得上,库中也多是去年的粮食。

    林海细细问过,才道,“陈粮换新粮,却不会在数目上差了这许多。”

    韩琦起身,就给林海跪下了,“不求林兄救我,只愿能看在昔日的交情上,护住我妻女!拙荆腹中还有我的骨肉。”

    韩琦夫妇成婚多年膝下也只有一女,此番妻子再次怀孕,韩琦宁可自己不要性命,把罪责一力担下,也要保全妻女三个。

    却说韩琦的本家势力不小,他本该向族里求救,却来寻林海……显是信不过自己的族人。

    林海扶住韩琦双臂,略一用力,发觉抬不起来……他只得道,“你糊涂!若是担了罪名,你妻女如何活得下来?”

    韩琦定了定神,听林海语气也知道他存了帮忙的心思,便老实道,“泰兴有‘水贼’。”

    圣上励精图治,政治清明,如今江南富庶,多年并无大灾大难,百姓温饱有余,哪会有水贼?!

    须知江南鱼米之乡湖泊众多,有心人存些人马……在此养兵练兵实在不是难事,只是得上下打点妥当。

    林海一听便知:这定是哪位贵人养了私兵,将来行刺……十分方便。养兵最是费钱,一时没了兵饷便动了粮库的主意。那上上下下诸多官员,只怕唯有韩琦不是他们的人,因此动用粮库存粮,又赶上需要粮米赈济,正好把韩琦推出去顶罪。

    至于韩家只怕是跟那位贵人有了交换:牺牲少许声名,以及一个还算出挑的族人,换得那贵人的支持。

    而那背后的贵人,林海自然也有了主意:只看宫中几位皇子谁的母亲出身江南,且与太子关系亲密就猜个*不离十了。

    毕竟太子母族才是江南一等一的世家。就是不知道这些私兵,太子知不知情。

    林海便道:“你先别急。且写个折子来。”个中详情他也要打发人去细细探听。

    韩琦一个七品县令,在家族已经打定主意拿他换取其他人的前程,自然求告无门。只要他进了大牢,就必定会“畏罪自尽”。

    林海品级不算顶高,身为巡盐御史,却能给递密折直达圣听。

    实际上,林海对太子本就有些不满:自打就任,银钱攻势简直扑面而来——这也忒瞧不起人了。有心拉拢人,都不知道投其所好啊?

    如果林海眼睁睁地瞧着韩琦冤死狱中,再递上密折,太子定会焦头烂额。

    他都可以想见,太子要把那群私兵撇清,同时还得在圣上面前辩白:一位朝廷命官并非因自己而死……

    想出口气,却不能如此行事。林海思来想去,皇子们都暂且丢在一边,先忠于圣上吧。

    花了些时日,林海终于得了可靠消息,韩琦所言至少八成确凿可信。他果断递了密折上去,同时又趁着太子舅舅生辰,给他家送了份节礼。

    林海不想向太子示好,却不愿得罪江南真正的“地头蛇”:他下一任大半还要落在江浙。

    孙家老太爷,也就是太子的外祖父如今在京城休养,江南的孙家祖宅有太子的一位舅舅镇守,却也拿得了主意。

    而此时韩琦都已经下狱了。

    林海打点了一番,不许狱卒折辱,同时韩琦也为林海说服,紧咬着牙不肯“畏罪自尽”。

    林海又特地寻了扬州知府说话,闲情逸致聊了半天,关键只有一句,“孙家可看着呢。”于是韩琦也没被“畏罪自尽”。

    数日后,圣上密折尚未抵达江南,韩琦便让孙家人从扬州押解到了姑苏。姑苏是孙家的地盘,更是江苏巡抚衙门所在,到了姑苏韩琦的性命已经保住九成了。

    只是送扬州到姑苏的路上,韩琦遇到三次刺杀,若非孙家早有防备,他还是得小命休矣。

    而且从孙家的反应来看,那私兵还真不是太子豢养的。

    得知韩琦平安,林海站在窗前轻叹,“这些殿下们啊……”

    贾敏掂着着儿子轻笑道:“没胆量做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