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
赵亮人还在京城呢就收到了中原传来的喜报,先是院试赵辉等人高中,龙路口一口气出了多名秀才,这可是几百年里都没出过的大喜事啊。
所以赵亮对付王大鹤所废的劲儿,是完全值得的。
而接着就是乡试捷报,何志辉、赵德安与张敬三人高中,再加上另外的两人,今科光是淮宁一县就出了五个举人,这何尝又不是几百年从未有过的喜事呢?
赵亮不会去管另外两个举人如何,他接到喜讯后惊奇的看到张敬的名字,牛逼了,六十取一的独木桥都能闯过去。
“致斋兄,小弟实在是汗颜啊。”
和珅脸上端着的笑容一丝儿变化也没有。对于这次赵亮来京后几次三番的上门求援,他是一点反感都没有的,反而有种自我价值体验的奇妙得意感。
那是一口应了下来。
横竖他是不吃亏的,那严福在翰林院中的风评也是不错的,学问品性皆是不错,那只要靠拢过来就能帮得上他和珅的忙。
因为和珅现在不止是国史馆的副总裁,还在四库馆担当了副总裁,同时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
这都是因为赵亮献上的‘银元’之策。
短短俩月的时间乾隆龙元就席卷了整个天下。
天底下也除了不少兑换生意的钱庄银号,毕竟有门路从户部搞东西的主儿绝不只是赵亮一个。虽然那些人都没有过明路,不像赵亮这样的,朝廷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都知道他这是被皇帝默许了主儿。
和珅、福长安也拦不住这波浪潮,他们能做的就只是自己也趁机搂点,尤其是福长安本人。
这才几天时间啊,赵亮就有种这家伙已经跟和珅好的穿一条裤子的感觉了。
回陈州的路上他想了又想,觉得福长安和和珅还真的很有共同点。
一样是少年得志,一样都有些文采,可文采上俩人又都不真正的突出。
同时他俩还都善于溜须拍马,和珅就不说了,把乾隆伺候的妥妥帖帖的,那福长安更是自幼在宫中长大的,更了解乾隆的性格,更知道怎么把乾隆拍舒服了。
唯一的区别就是和珅头上不存在什么人压着,而福长安却因为福隆安与福康安的存在,注定是登临不上真正的高位的。
所以赚钱就成了福长安的一大乐趣,他以工部侍郎的身份来‘辅助’和珅,这就更等于把老鼠放进了面缸里,可不就是任他造么。
偏偏和珅对福长安的一系列举动都视而不见,这可就叫福长安太高兴了。
俩人之间的情谊从开始时候的表面功夫,很快就进入了真挚化阶段。
不得不说和珅的运气是极好的。
福长安是什么身份?
他突然的跟和珅交好起来,这完全是和珅撬动八旗老派势力的一个机会啊。
这点上福长安比伊江阿都牛逼多了。
伊江阿是永贵的儿子,跟和珅的关系也很好,并且这关系不是因为权位,而是因为王八绿豆看对了眼儿,伊江阿很佩服和珅在诗词上的造诣,作为一个文艺青年他跟和珅经常诗歌相和,二者的感情极好。结果被他爹一脚从军机处踢去了齐鲁。
再加上齐鲁巡抚国泰,这人跟和琳一样纳了苏凌阿的闺女当老婆,虽然这家伙性格暴躁起来了连老婆都打,可也因此与和珅关系日见紧密。
如此再算上景安这个和珅的老族孙,这人年纪比和珅还大十多岁呢,现任河东按察使。
这几个人就是和珅发迹以来所结交下的最靠得住的关系了。
“好像除了那个景安之外,就没一个官声正面的官员。”
国泰福长安就不需说了,伊江阿也是一丘之貉,也就景安的官声还好一些。不过赵亮也很怀疑这人到底是不是真老实。
所以,和珅的贪污之王的政治路线,赵亮是从来不去怀疑的。
看看他结交的那些人,就知道这人的本质了。
回到龙路口时已经是十月了,四周拜访一圈,然后再被人拜访,比如何志辉和赵德安这两位新鲜出炉的举人老爷,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跑过来了。
赵德安老婆还有些不理解,毕竟自己男人现在都是举人老爷了,这么巴巴的跑过去,跌份儿了不是么?
“妇人之见,你懂什么!”
这次自己能高中靠的是什么,赵德安可记得清楚的很。所以谁才是真正的老大,他心里头也明白的很。
“明年恩科试一试?”
“试一试。”
何志辉、赵德安对视一眼,这是他俩商量了多次作出的决定。
明年恩科试一试,不行的话就捐资入仕。
“那你们现在岂不就要启程了?”
“张正礼、周文举他们都没回乡,就直接启程进京了。”
何志辉、赵德安他们跟张敬不一样,人家是凭真本事考中的,他们则是作弊得来的。所以对乾隆四十五年的恩科真心不报啥希望。
只不过他们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又已经中了举人,甭管怎么中的吧,那不上京赶考一趟岂不是遗憾终身?
至于双双落榜了怎么样?
那就捐资入仕途啊。
反正他们是举人了,在士林中地位再低下,还能低得过笔帖试么。
送走了上京赶考的何志辉和赵德安,赵亮又跟江哲好好的聊了个通宵。
之后还有其他一连串的事情。
比如彭功昌那里的,乌三娘那里的,还有柳氏,以及梁行舟。
这些都需要赵亮亲自决断。
不然你让彭功昌来拍板几颗小树苗的下一步发展规划么?
这太不利于赵亮对‘基层’的把握了。
五颗小树苗经过了这几年的沉淀后,实力已经逐渐接近了临界点。
除非是转变发展规划,要不然任他们这么发展下去,那五棵树苗的老巢就很难确保安全了,
倒不是说豫西南各县的民团驻军会对他们产生多大的威胁,而是因为满清在南阳汝州等地施行的治安策略,使得小树苗们获得的养料越来越充足,自身体量在迅速的增强增大。
就跟北宋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旧党人物抨击保甲法一样,满清现如今在南阳等地大肆的设立民团,那最终导致的结局也是残民害民的。
区别是王安石出台保甲法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因为变法阻力巨大,旧党根深蒂固,新党又急于求成,使得好好的政策被底下人念歪了。而满清在豫西南州县施行民团的时候,却根本就没想着那么多。
他们设立民团组织团练就是为了限制剿灭‘贼匪’的,至于这样做的后果会不会叫一些百姓更加的饥贫交迫,那根本就不再他们的考虑范围呢。
没有实实在在的利益,谁愿意天天出钱养团练民勇啊?
那可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无底洞啊。
就跟陈州府当初的民团一样,那时候看似遍地都是民团的陈州府,可仔细瞅瞅,除了赵家支持的龙路口民团之外,其他的大小民团可不都是个空架子么?
偏偏豫西南的官府盯的严格,不允许有空架子。可官府又不拿出大笔的钱粮支持,只凭底下的士绅乡绅,如何能长久以往的坚持下去?
最后豫西南的民团就只能变成徒有其表的虚架子。
看似有那么多的人,可实际上这些人都是被士绅地主们用极小的代价‘征召’的,自己整日里饿着肚子不说,还耽搁家里的农活,这般的民团民勇,那只能起到反作用不是?
再加上手中握着民团的士绅地主们,其实际权力已经在无形中被放大许多,哪怕官府并不承认,但乡土之间的权柄更加的聚集在他们的手中,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官的都睁只眼闭只眼,放任乡土间的族权绅权不断扩大,自己自当没有看见。因为他们很清楚底下的士绅地主们的不满。
可这样一来苦的就更多是当地的普通百姓了不是?
有几个人在手中权柄增加的时候,还能保持如一啊?那太难了。
所以得满清之助,那些本该被严密绞杀的小树苗们,现在反而正迅速成长。并且随着满清政策实施时间的延长,这一现象正愈发明显。
不过当地的官府也不全是笨蛋,在发现自己难以有效遏制‘敌人’的时候,他们也会使出一套套的阴谋诡计。
那最简单有效的法子就是派卧底。
林子一大啥鸟都有。
当五棵树苗从小幼苗发展到今天之后,他们的体量已经增长了许多辈,这个时候你就很难再确切的关注到没一个人的异动。
那稍有不慎就极可能暴漏行踪、驻地以及物资储备之地。
前两者倒也不算啥,可要是藏粮食军火的老巢被官军逮到了,这些树苗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这些年若不是靠着外头输送的粮食和军火,他们怎么可能在官军的如此缜密封锁之下熬的那么久了?
行踪、驻地屁都不是,粮食军火却是他们的命根子。
所以五颗树苗现今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抉择——要么他们就明刀明枪的跟清兵干了,要么就继续往深山里撤退,但他们彼此之间就必须拉开距离了。
不然不够他们活动身子骨的。
你说这事儿能是彭功昌一人就拍板决定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