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从前的北漂记 !
经过我一个礼拜陆陆续续的收拾,我们的家已经窗明几净,通透明亮了。
到了周六日,赵林休息,他就周五晚上回来,我们俩继续完善着我们的家。
墙面有些斑驳,就买了涂料将漏在外面可见的地方涂了一遍,虽然很明显看到刷子的痕迹,不过因为白了不少,掩盖住原来的斑驳,一下子就亮了不少。
然后我们边干边商量着需要添置的东西,去趟超市就拎回来满满的四大兜子日常用品和好吃的,我俩累并快乐着,如同两只勤劳的小蜜蜂,共筑爱巢。
从来不知道,要建成一个家需要这么多的东西,我俩有商有量的,像是多年的老夫妻,一点一点充实着我们的家。
因为资金有限,我们只买了生活必需品,家用电器也就买了电饭煲和电水壶,没有电视、冰箱、洗衣机‥‥‥
好在我俩的藏书颇多,漫漫长夜可以一起读书,一起听广播,还可以一起去公园跳舞,当时公园里的舞场不是现在那种大妈们跳的广场舞,而是交际舞,相拥一起,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我们都是大学时学会的跳舞,以前还没一起跳过舞呢,我也已经有两年没再跳舞了,所以舞步显得那么生涩,不过我们眼中只有彼此,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轻轻耳语,努力跟上节奏,渐渐地就步调一致了,享受当下了。
我俩一会儿蹦恰恰,一会儿绕着公园走一圈,一会儿又坐在长凳上喝水聊天,那段时间虽然物质上我们是相当的贫瘠,不过精神上却是十分的富足。
一周后赵林就开始跑通勤了,他是个恋家的好男人,早上五点半就出门了,先坐长途公交车到东直门,再坐的110到蓝岛大厦,再坐350到东坝,也就是他们单位的所在地了。
如果一路顺畅,差不多七点半就可以到单位了,如果路上塞车,到单位都得八点多,他们公司的上班时间是早上八点。
我觉得每天上班来回五个小时在路上实在是太辛苦了,就建议他周一到周四还是住宿舍吧,周五晚上回来,周六日在家住,可是他不干,还是天天回家。
我订了闹铃,早上五点把我叫醒,我想给他弄点早饭,可是他不让,说是一早起来没胃口,等他到了单位附近再吃一口就行,我也不知道他是真没胃口,还是心疼我早起,不愿意我挨累。
我也就不做早饭了,开始我还能坚持起床送送他,他走后我在来个回笼觉,后来就懒懒的躲在被窝里不出来,口头上送送他。
他每天临走的时候都会吻吻我的脸颊,我好喜欢这种仪式感,心里暖暖的,充满了甜蜜的感动。
什么时候这种仪式没有了呢?是公公婆婆来住了些日子后就没有了这个清晨吻别,还是在生了孩子以后呢?反正那个令我至今还记得的仪式感就在不知不觉中没有了。
我呢,还是向同事借了台自行车,早上七点左右出发,三四十分钟就可以骑到工厂了,要是下雨,就搭乘经理的车进县城,不过是偶尔搭乘罢了,毕竟我是没有资格坐单位的通勤车的。
我基本上不打车,主要是为了省钱,因为同事的自行车在周末的时候都是要用的,所以我一般周末都借不到自行车,十分不方便。
后来我和赵林商量,买台自行车呢,还是换个工作,他建议我换个工作,因为他觉得我那个单位休息时间太少了,还有时候晚上还要加班,太辛苦了,我于是考虑要不要重新找个工作呢?
就在这个档口,经理找我谈话,说我们老板建了个分厂,分厂需要管理人员,问我愿不愿意去那个分厂,并说所有待遇同现在,工作上也是以生管为主,需要加上企划部分,不过那边的车间少,工人也要少,相比之下,虽然工作项目增加了,但是工作量和原来差不多,经理就问我去不去。
我想了想就答应下来了,因为新厂最大的优势是从我租住的房子到分厂可以坐去市里的公交车直接到达,比在村里的工厂出行要方便多了。
而且我也是特别佩服我们经理,不过是年纪只比我大两岁的姐姐,为人处事、工作能力都超强,我非常欣赏她的工作方法和处事风格,也暗地里向她学习,和她共事也是非常愉快。
就说这次调动,也是她为我着想而特意为我争取来的,我在老厂对她的帮助其实更大,但是她考虑到老厂太偏,交通不便,就想着让我去分厂的。
分厂是刚刚建立起来的,人员尚未全部到位,工作量是肯定没有老厂那么多的,论理说可以等上一两个月在派我过来,但是她力排众议为我争取到了去分厂的机会,并且保持了原来的职位和薪水。
于是在一九九五年的三月份,我到了RY的分厂——RL公司。
分厂离我租房的地方并不算远,从家里出来到厂务办公室大约三十分钟,于是我每天七点十五出门。
晚上即使加班也无妨,反正我即使加两个小时的班,还是有市里回县城的公交车,末班车好像九、十点钟的样子,于是我歇了辞职的心思。全心全意接着为老板工作。
赵林早就有个小收音机在他宿舍,他喜欢听听新闻,还有评书、相声什么的,我也受其影响,喜欢起来,早晚听听新闻,听听歌、相声什么的,评书还是算了,我还是爱看小说。
我们的二人世界十分甜蜜,可我也意识到了面临的最大挑战,做饭!
我爸爸做饭超好吃,我却没有遗传到他的高超厨艺,那时可不比现在,上网百度一下,想做什么美食都有人教你,文字形式的,视频形式的,还有好多美食网站。
当时我可没有这些个好资源,我有的的是在家的时候向爸爸讨要来的王氏菜谱,真迹手稿,上面记录着我和赵林喜欢吃的的一些东北家常菜的做法。
可是面对着少量、少许、适量等等的不确定的量词,我还是束手无策的,少量,多少算是少量啊,适量,怎么能适量呢,让一个吃什么都觉得好的吃货,怎么可能变成好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