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 铁十字 > 第三十七章 抉择(3)

第三十七章 抉择(3)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铁十字 !

    英美对德意舰队的去向一直高度关注,听说没出现在印度方向时都大大松了口气,但转而又对轴心进攻南非提高了警惕。虽然德意舰队的具体位置不太清楚,但海军方面根据德意舰队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时间推算,得出德军将于9月上旬展开对南非进攻的估计。

    在一般情况下这是一个坏消息,但对于有志于展开霸王行动的美军来说却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到了9月份,他们可仰仗南非方向拖住德意舰队,不给其机会去支援亚速尔方向,同时,联合舰队对澳新的进攻也深深刺痛了盟军当局,促使他们提前开始人群转移与疏散,不再傻乎乎挺在沿海一带挨打。

    英美双方经过认真商议,为确保排除“霸王”战役中有可能出现的干扰,对轴心要进攻南非一节故作不知,等待敌人展开进攻,防止打草惊蛇将德意舰队吓回去。同时,既然确信轴心舰队不在地中海也不在亚速尔周围,通过北大西洋航线向英国运输物资又开始恢复常态。当然运输舰队的损失还在持续——主要是亚速尔基地上飞机和潜艇造成的损失。

    现在德军对付商船队的形成了新的思路,一是封锁,二是破交,封锁主要依靠主力航母编队,效果好但不可持续;破交主要依靠飞机和潜艇,效果长久但不能断绝运输线,充其量只是加大英美损失。

    破交过程中,先是出动大型飞机进行侦查,然后予以定位,最后是召唤和飞机潜艇进行群体攻击,覆盖巡逻海域的是从Ju-290C基础上升级的Ju-290H,速度更快(最高速度455公里/小时)、航程更远(将近6600公里),机头安装有德国最新开发的对海搜索雷达,可完整覆盖以亚速尔为中心,北到格陵兰岛、西到纽芬兰、东到爱尔兰的海域,英美航线必经之路无一漏网,简直无往而不利,成为新一代让人闻风丧胆的“大西洋监察”。

    一旦商船队被“大西洋监察”发觉,就进入处理时段:距离亚速尔近的是联合攻击机进攻,距离远且有潜艇出没的,就通知海浪部队提前部署在对方航线必经之路上埋伏,实在距离遥远又没有潜艇的,德军也有杀手锏——从法国基地出动美利坚轰炸机。

    美利坚轰炸机最初是军备部的招标项目,要求可以攻击到美国东海岸并安全返回,因此航程是近乎变态的1.3万公里起步,大大制约了航空公司的产品设计,但后来德军占领了亚速尔,获得了可靠的前进基地,再加上霍夫曼对战略轰炸美国暂时不感兴趣,“超级炸弹”还为时很远,军备部便利用美利坚轰炸机的项目招标了用于其他用途的重型轰炸机。

    在吸收B-29\B-17\兰开斯特有关机型的基础上,德国方面对重型轰炸机的设计理念和运用方式更加成熟,主要指标也变更为:9000公里以上航程,可携带4枚Hs-293反舰滑翔炸弹或2枚反舰炸弹+1条鱼雷用于对海攻击,率先杀出重围的是梅塞施密特公司的Me-264,到7月份时已在法国大西洋沿岸布置了36架,随后紧跟而上的是Ju-488,8月初布置了第一批16架飞机。两款飞机都达到了5吨载荷前提下9000公里的航程。

    根据军备部的要求,两家产品直接投入大西洋绞杀战,谁战果最多、性能最稳定到时候就成为德国的战略轰炸机。

    盟军的反破交战术在不断前进,德军的绞杀战术同样持续进步,从实践来看,重型轰炸机携带鱼雷的效果并不理想——高空投放直接失效,低空投放容易遭到攻击,最后确定全部使用Hs-293制导反舰炸弹。在地中海之战中取得突出战果后,德军将其大规模推广使用,但后来发现制导炸弹使用的情况太严苛,要求控制空域同时对敌军舰艇速度、规避能力和防空火力都有很高的要去,因此从攻击敌军战舰的一线队伍退出,专注于在大西洋攻击商船队——他们速度慢、块头大、防空火力近乎于无,是Hs-293最得心应手的目标。

    盟军很快针对无线型Hs-293发展了干扰设备,德军虽然改进了无线频率,但用不了多久盟军又会改进电子对抗技术,最后干脆废除了无线,直接升级使用有线型,并加装弹首的电视制导,可通过导线观察战场实时情况,便利控制人员在高空和天气恶劣情况下将下方情况看清楚,便利了飞机在6000米以上的高度展开空袭。炸弹重量虽提升到900公斤以上,但无论是Me-264还是Ju-488携带4枚Hs-293D依然绰绰有余。

    由于护航航母经常会起飞战斗机对“大西洋监控者”进行驱赶,德军在彩云舰载侦察机投入使用后,又丧心病狂地动用陆基彩云进行强行侦查,彩云不但飞得快而且飞得远,还经常使用火线挑逗战术,让所有试图追赶的盟军舰载战斗机都望尘莫及。

    侦察机一旦发现商船队没有护航航母,一边负责持续跟踪,一边直接就召唤重型轰炸机使用滑翔炸弹攻击,一打一个准;如果发现有护航航母,则先利用潜艇进行伏击,敲掉,然后第二天如法炮制。

    在德军潜艇和飞机的联合绞杀之下,英美商船的损失率直线上升,基本稳定在30-35%。美国为此拼命加大自由轮的制造力度,希望用更多的船只和货物抵消损失,但舰艇和物资可持续加码,船队上面的水手和人员却无法堆积。第八航空队当初损失不过是15-20%,已感觉难以承受,在船队30%的损失率面前,意味成功完成10次航行任务且全身而退的概率不超过3%!

    即便这样,为弥补前面几个月积压下来的物资需求,相关运输还得硬着头皮推进——光每个月100万吨的成品油补给需求就要了人老命。

    不过德军对英美的战略空运暂时找不到更好的应对办法,随着“霸王”战役的准备工作全面推进,战略空运进入了饱和阶段,成千上万的英国工人、陆军、海军、飞行员从英伦抵达美国参加备战,或是接收装备展开训练,或是投入对美军的针对性培训,或是投入轰轰烈烈的大生产。

    在东海岸各大船厂,工人们根本停不下来,发疯一样地赶工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建造速度不断被刷新,有关工期几乎每小时更新一次,监理方也悄悄放松了工程质量要求,对不是原则性、决定性的瑕疵都予以放过。他们以为是上头为了追求数量而暂时降低了质量标准,却根本不明白在金上将和特纳的心目中,这些价值上千万美元的护航航母不过是霸王战役的廉价耗损品罢了——注定要沉没的军舰过多关注质量根本毫无必要。

    为这50艘航母配套的舰载机飞行员训练也在飞速进行,在增加了大量英国飞行员后,熟练人手依然非常不足,那些刚取得合格起降证书的菜鸟飞行员也都被塞入了护航队列,给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务必确保掌握起飞和作战要领,能从护航航母上起飞并参与作战。

    有个叫乔治-布什的新手飞行员问道:“长官,作战完要降落怎么办?这么多航母和飞机,到时候未必找得到回家的路。”

    “如果你有把握,随便找一艘航母降落——只要是盟军航母就行。”

    “如果没把握呢?降落在这么小的地方总感觉很吃力。”

    长官耸了耸肩:“那就跳伞吧,希望有驱逐舰正好把你捞起来……”

    华盛顿在战争天平上不断增加砝码,距离霸王行动展开的力量和物资越来越倾斜。

    就在这样的当口,在珍珠港休整的尼米兹发现他陷入了两难:从作战要求和态势来看,他应该去对付堀悌吉的联合舰队主力;但从国内的要求来看,他更应谨慎从事。金上将专门给他打了电报,虽然没有一句“保船第一”的言语,但字里行间的暗示他是看得懂的:一旦亚速尔方向遭遇重挫之后,太平洋舰队就是美国海军唯一的翻身指望,因此尼米茨要管住哈尔西,不可孟浪。

    实际上哈尔西大大咧咧的鲁莽性格只是假象,这家伙比谁都奸滑,谁要是信了他嘴上胡扯的那些话保证被忽悠得找不着北——就是他建议尼米茨慎重,并等待从合恩角支援而来的独立级轻型航母与舰队主力汇合。

    由于澳洲方向一直在通报联合舰队拥有5-6艘航空母舰,被情报骗了的尼米茨综合自身实力、金上将的暗示和哈尔西的建议,最终下了决定,暂时不出击迎战,等待国内增援力量到来汇合后再说。

    他却不知道,此时堀悌吉也在等待角田手下的2艘轻型航母归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