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 妖谋 > 第一百七十二回 诸病源候论

第一百七十二回 诸病源候论

作者:水墨青釉里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妖谋 !

    第一百七十二回

    秦英在平康坊钟露阁做小厮的时候,就知道堇色平常看起来柔柔弱弱的,真要意志坚定起来,也是很可敬的。

    堇色笃信佛家,每天早晚除了要念些经典,还画一幅菩萨小像以示诚心。

    不说她的行为是否和迷信沾边,单是这份毅力就能折服很多人了。

    但秦英万万想不到,堇色倒追起人来也是这么勇往直前的……自己基本上没有希望脱籍,对方基本上没有希望还俗,却还要写诗一诉衷肠。

    秦英都不知道自己应是说她坚强,还是她犯傻。

    长长地叹了口郁结于胸的气,秦英进自己的坎字号房坐下来,随手翻开了《诸候源病论》的第一卷。

    把了缘师和堇色的事先放在一边吧,她这几天估计又要回到忙碌状态了。不光要研究前朝之人的注疏,可能还要抽出时间来,参加翰林院的全院评比。

    天晓得她一个医待诏,能在人前展示出什么让人望而生畏的绝妙医术。

    想到这一茬的秦英开始有些头痛。用镇纸铺平一沓的空白草纸,秦英拿了砚台和墨,一边磨墨一边啃书。

    开篇前加了个序。上头介绍了一番,《诸病源候论》的作者姓甚名谁,几十字的短文而已,却把负责编纂本书的巢元方,夸上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

    读完以后秦英都忍不住,对开创了太医署的巢太医心向往之,只求一见。

    主编巢元方对《诸病源候论》的贡献最大,于是这本书也被尊称为了《巢氏病源》。

    研好了墨汁,秦英从笔山架子上取了一支很细的狼毫笔。她的字本来就不好看。勉强能认出个横竖,写出来的字和狗爬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要是换了粗笔,只怕日后自己再看,都不知道这上头记了什么。

    “风病诸候上(凡二十九论)。中风候。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风是四时之气,分布八方,主长养万物。从其乡来者。人中少死病;不从其乡来者。人中多死病。其为病者,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其入经脉,行于五脏者,各随脏腑而生病焉。”小声念诵着第一卷的段落,秦英捏着笔杆准备记下来重点。

    看了大概有两刻时间。她愣是一个字也没写,墨汁早就干透在了砚台上。

    她这样毫无头绪地看就等于浪费时间。后来秦英想到了法子。她把一摞书卷堆在了自己身前,先把每一卷的卷名抄录下来,做成个索引。

    ——这样她好像就有了筛选的余地。

    秦英看着自己写下的“风病”,内心一动。

    还记得上辈子陛下年事高些。风疾就开始严重了。

    她准备好好看看风病诸候,写下一篇实用的东西来。这不仅是要故意讨陛下的高兴,更重要的是让奏书更有医用价值。

    在她抄到“消渴病诸候”的卷名时。内心几乎是惊喜交加的。

    她最为挂怀的就是太子殿下的足疾。

    上辈子太医署的人和秦英的关系并不亲近,不肯对她实言殿下的病况。而她的诊脉从来不准,只能在旁边看着干着急。这辈子她有幸和长孙皇后搭上了话,皇后娘娘不避嫌地告诉自己,太子患的是消渴。

    消渴是会引起诸多病变的,足疾就是并发症之一。

    最近太子的脉象稳中带险,就连她这个不太会诊脉的门外汉,都能瞧出端倪。

    大概是真的不好医治。陈药藏郎组织几个部下开完会后,眼里全都是疲惫。

    陈药藏郎准她去书库查找有用的医典。

    她在书库一角见到了尚药局凌奉御。他劝自己上书,让陛下求助于坊间郎中孙思邈。秦英很快被他说动了,也在他的意见下抱了前朝的《诸病源候论》,准备写一封字字珠玑的奏书。

    但如果她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相应的治法,是不是就意味着不必上书于陛下了呢。

    不用打扰陛下,她直接把治法报给陈药藏郎,让药藏局自身解决太子之患,既全了药藏局的声誉,也留了陈药藏郎的颜面。

    秦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会想到这么好的主意。

    她当下就抛开了前面无数卷的内容,捡了写消渴病诸候的书卷开始翻阅。

    前几段写的是消渴的来由,以及如何诊脉。

    紧接着她就看到了自己要找的:

    “《养生方·导引法》赤松子云:卧,闭目不息十二通,治饮食不消。法云:解衣卧,伸腰少腹,五息止。引肾气,去消渴,利阴阳。解衣者,无使挂碍。卧者,无外想,使气易行。伸腰者,使肾无逼蹙。者,大努使气满小腹者,即摄腹牵气使上,息即为之。引肾者,引水来咽喉,润上部,去消渴枯槁病。利阴阳者,饶气力也。此中数虚,要与时节而为避,初食后,大饥时,此二时不得导引,伤人。

    “亦避恶日,时节不和时亦避。导已,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法不使大冷大热,五味调和。陈秽宿食,虫蝎余残,不得食。少眇着口中,数嚼少湍咽。食已,亦勿眠。此名谷药,并与气和,即真良药。”

    心中大喜过望的秦英重新往砚台里倒了水,毫笔匆匆往里一蘸,在一张废弃的草纸顺顺了笔端的毛,全都抄写下来。

    反反复复地把这一卷竹书看了数遍,确认没有遗落什么隐藏的重点,秦英才收起晾干的草纸,搁在了自己身后。

    先是把医治消渴的导引之术扒拉出来,秦英才从第一卷看风疾。

    在她看来,风疾一点也没有消渴重要。毕竟距离陛下风疾严重的日子,还能有好几年。

    “《养生方·导引法》云:正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疽、疝、大风、偏枯、诸又云: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常行,眼耳诸根,无有挂碍又云:以背正倚,展两足及指,暝心,从头上引气,想以达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气止。盖谓上引泥丸,下达涌泉是也。

    又云:正住倚壁,不息行气,从口趣令气至头始止,治疽、痹、大风偏枯。

    又云:一足踏地,足不动,一足向侧相,转身欹势,并手尽急回,左右迭互二七,去脊风冷、偏枯不通润。”

    摘写完了这些内容,秦英才感觉自己的手腕,酸痛地已经端不起砚台了。

    【注】忽然发现自己前文把《诸病源候论》中的两个字写颠倒了。很抱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