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 琥珀年华 > 85、2

85、2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琥珀年华 !

    2007年7月, 深圳各大媒体的娱乐新闻几乎都在重点报道月底即将在深圳体育馆举办的歌神张学友的个人演唱会。

    “张学友好久不见2007亚洲巡回演唱会”3月份在广州唱响第一站时,秦昭昭就想过要去看。但是当时因为工作原因走不开, 加上媒体报道张学友在广东的演唱会还将在佛山与深圳增加两场,便决定届时深圳这场演唱会无论如何不能错过。等到深圳演唱会的门票开始接受预订了, 她早早地就订好了一张票。

    有同事感到奇怪:“小秦你平时从来不追星,也一向很节俭,这回怎么会这么狂热地花上几百块钱去听一场演唱会?”

    眼眸中浮起一抹悠远的回忆,秦昭昭声音轻柔又充满感情:“因为我很喜欢张学友的歌,喜欢了很多年。”

    她永远不会忘记,是张学友的歌声伴她度过了一生中最纯净的年少时光。尤其他那首《还是觉得你最好》,每一个音符都浸透了她少女初萌的朦胧情愫。去听他的演唱会, 不是追星, 而是追忆似水年华。

    “张学友好久不见深圳演唱会”7月27日晚上在深圳体育馆如期上演。偌大的体育馆内座无虚席,张学友一登台亮相,几万名观众的欢呼声震耳欲聋。“歌神”宝刀未老,整场演唱会由他一人唱足三个多小时。他唱每一首歌全场观众都跟着大合唱, 还有很多人齐声大喊“张学友, 我爱你”!火爆异常的气氛与情景令人心潮澎湃到极点。

    在演唱会上,张学友公开了他的真实年龄。说他今年四十六岁,唱歌已经唱了二十三年。

    秦昭昭情不自禁有一种想要流泪的冲动。二十三年——那都是她的青春啊!她是听着他的歌渐渐成长的,那一曲又一曲熟悉的旋律响彻了她的青涩年华。

    舞台上的张学友唱着一首首经典老歌,轻而易举地就勾起秦昭昭对中学时代的种种回忆。

    记得以前最喜欢他那首《还是觉得你最好》,现在她还把这首歌设为自己的手机铃声;记得曾经为了买他的专辑而百般省吃俭用;记得晚自习经常一边听他的歌一边温书;记得隔壁班有个男生曾经想要送她一盒他的专辑;还记得——还记得林森收集了他所有的专辑,是全班同学眼中最铁杆的张学友歌迷;还记得千禧年的元旦, 他唱过那首《每天爱你多一些》……

    很巧,当秦昭昭想起林森当年在元旦晚会唱过这首歌时,舞台上的张学友也开始演唱了《每天爱你多一些》的粤语版。熟悉的旋律一响起,她满眶的泪水忍也忍不住地滑落。自己都不知道是为什么?

    岁月流逝,很多往事已经斑驳在记忆深处,模糊难辨。一首首与往事密切相关的老歌却让它们在心底又重新清晰起来。

    音乐最是具备还原记忆的能力。一首曾经扣动过我们心弦、伴随过我们成长的歌曲,如同一把永不生锈的钥匙,可以随时开启尘封的记忆之门。让我们想起曾经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懵懂青涩的感情。聆听老歌,如同聆听光阴的故事。

    在张学友的个人演唱会上,秦昭昭仿佛隔着漫长岁月与年少时的自己重逢。少年时代已经永远离她而去,然而老歌却像时光机,让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陡然消失。熟悉的旋律把她带回从前,重温白衣飘飘的年代。

    在歌声中追忆,在歌声中缅怀,在歌声中祭奠。

    追忆似水年华,缅怀无瑕岁月,祭奠被流逝的时光带走的纯真年代。那时风雨那时晴,那时春光明媚,那时夏雨清凉,那时秋叶金红,那时冬雪翩跹……那时的一切一切,都值得追忆、缅怀与祭奠。

    秦昭昭在泪光中听完了整场演唱会。演唱会非常成功,让她觉得遗憾是,张学友没有唱那首她最喜欢的《还是觉得你最好》。她是多么想听他现场演唱这首一直扣在她心弦里的歌,却没能实现心愿。如同她对乔穆多年来的爱一样,没能实现心愿。

    他却演唱了《每天爱你多一些》,记忆中有个少年曾动情地唱过这首歌。事隔多年,她犹记得当时林森唱完后同学们起哄问他到底每天爱谁多一些?他不好意思地瞥了她一眼,眼眸亮晶晶。

    高中毕业后,秦昭昭一直没再见过林森。偶尔想起他,脑海里依然是他少年时的模样。可是屈指算来,他们分别已经整整七年。七年,足够让一个少年长成一个男人。流光果然容易把人抛,红樱桃绿芭蕉能年复一年的纷红乱绿,青春却在流逝的光阴中像小鸟一去不复返。不知不觉间,他们就长大了,都是成年人了。

    秦昭昭已经很久没有林森的消息。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第一年她没有回家过年。因为公司需要安排人值班,新进职工不表现谁表现?她责无旁贷地留下值班。第二年稍稍站稳了脚跟,趁同租一室的同事回家过年,她也像当年小丹姐姐那样接父母来深圳过年,让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父母也见识一下大城市的繁华。连续两年没回家过年,和高中老同学们的联系就中断了。尤其是这几年手机普及到几乎人手一个后,她家的电话座机办理了停机。秦爸爸有手机,秦妈妈有小灵通,座机实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曾经花几千块初装费安装的电话就这样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她家的电话号码已经失效,老同学们无法再用这个号码找到她了。

    而秦昭昭也没有刻意去联系高中老同学。毕竟毕业已经很久,岁月拉开的距离也很长,在年轮的跑道上,他们注定只是某一段路程里并肩飞奔的伙伴。遇见过,然后在时光里走散,再渐渐遗忘,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是,有的人,虽然已经在时光里走散,却永远不会被秦昭昭遗忘——譬如林森。这种牵挂与惦念,与爱无关,是另一种清淡而绵长的情意。

    最后一次得知林森的近况,秦昭昭记得还是大四那年的寒假。周明宇说他考上了军校,给了她一个他宿舍的电话号码。那号码她却从来没有拔打过。一年又一年过去,他早已从军校毕业,电话号码早已联系不到他了。有几次她清理手机电话簿中失效的电话号码时,看到这个注明“林森”的号码想过要删除,但最终还是默默地继续保留。

    她说不清自己为什么要继续保留,或许,是想藉此保留渐行渐远的高中时代吧。林森——这个名字绝对是那一季时光里最闪亮的青春注脚。

    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喜欢的人?是不是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她衷心希望他能过得好,过得幸福。他值得拥有幸福的人生。

    演唱会后不久,秦昭昭从乔穆的邮件中得知了凌明敏不会回国的消息。

    大学毕业已经三年,秦昭昭一直记着乔穆当初单方面决定的等待。三年为期的等待已经到期,凌明敏到底会不会回来?写给乔穆的邮件中她含蓄地问及此事,他回复说凌明敏毕业后想留在法国工作,不打算回国。

    乔穆的等待落空了,秦昭昭替他难过的同时,心里却有簇小火花一闪一闪。

    凌明敏不回来,乔穆的感情世界依然荒芜一片。情不自禁地,秦昭昭的心湖又起涟漪。没有比她更熟悉乔穆的人了,也没有比她更了解乔穆的人了,更没有比她更爱乔穆的人了。只是乔穆还没有认清这一点。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他蓦然回首,发现灯火阑珊处的她才是最适合他的人呢?

    或者,她也应该像乔穆等待凌明敏那样,给他几年时间去弄清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和爱人。她才二十五岁,还等得起吧?

    谭晓燕恨铁不成钢:“难怪我们给你介绍对象你都不肯去看,原来还想着那个乔穆。你别傻了,他要喜欢你早就喜欢了,还用得着你痴痴地等上一年又一年。”

    秦昭昭不承认自己傻:“我也的确是一直没有遇到有感觉的人,所以还是觉得他最好。”

    “我们给你介绍的人你都不肯去见,怎么能遇上?如果你肯去见面,没准就能遇上一个你有感觉的人了。”

    无论谭晓燕怎么说,秦昭昭还是觉得相亲太别扭。素不相识的一男一女,为着结婚的目的被撮合在一起。僵硬的微笑、握手、寒喧、再拼命搜肠刮肚找话题。她想一想那种尴尬场面就不由地退避三舍。

    谭晓燕拿她没辙:“昭昭,你就守株待兔吧。看你能不能等到那只兔子。”

    守株待兔,这的确是秦昭昭在感情方面的最好写照。一直以来她都在默默地坚守,会不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天呢?

    金秋10月,一个收获的季节,谭晓燕收获了她和成杰的爱情结晶。医生确认她已经怀孕六周。明年的2008奥运年,她将会诞下一位奥运宝宝。

    原本他们结婚后是不打算这么早要孩子的,想趁年轻好好干几年再说。但小宝宝既然钻空子来了,年轻的准父母也还是很欢迎。从医院出来,小两口就赶紧分头向亲人朋友汇报好消息。

    秦昭昭接到电话时由衷地替好朋友开心,满口道恭喜。挂了电话后却有一丝感触浮上心头:谭晓燕要当妈妈了,岁月多像高明的魔术师,昔日稚气的小女孩即将被它变成一个年轻的小母亲。

    怀孕后,谭晓燕和成杰商量好,她在工厂的这份工作干到春节前就不干了,辞职回家待产。婆家娘家究竟回哪个家生孩子做月子,她想也不想就首选娘家。婆家她只去过一次,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饮食方面的口味也不同,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不如在娘家方便。成杰也没反对,他父母的年纪都六十好几了,身体也不算强健,确实没有太多精力照顾好怀孕的儿媳妇。相比之下岳父岳母才五十出头,回娘家由他们悉心照顾他也更放心。

    秦昭昭可以想像谭晓燕回娘家待产她父母会何等高兴。他们原本最担心的就是她嫁了四川小伙后会难得再见一面,现在好了,她要回家生孩子做月子。他们不但又可以天天看见女儿,还能看到未来的外孙出世。不高兴才怪呢。

    三个月后,谭晓燕渐渐显怀了。肚皮隆出一个明显的半圆。她老公很疼她,尽可能让她吃得好。厂食堂的饭菜质量不敢恭维,就每周带她下两次馆子。鸡鸭鱼肉换着点,确保她营养跟得上。此外每天的水果不间断,新奇士橙、红提葡萄、猕猴桃等等,都是谭晓燕平时想吃却舍不得买的,因为这类水果虽然好吃却价格昂贵。现在她升级为孕妇了自然另当别论,总不能亏待了肚子里的小宝宝。

    秦昭昭也隔三差五地就会跑去看谭晓燕。去时从不空手,不是拎上一保温桶自己下厨做的好菜,如糖醋排骨红烧鸡翅等;就是带上一袋营养丰富的新鲜水果。笑嘻嘻地说要为孕妇的营养均衡做贡献。

    谭晓燕也不跟她客气,送什么来都大吃特吃,不提一个谢字。她们俩之间那种不是姐妹胜似姐妹的感情,已经让彼此都无需再假模假样地客气或道谢。她只是假装叹气:“不得了,吃了你这么多东西,将来你结婚时我不送份厚礼是还不清这个人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