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 奸臣世家 > 第172 党争6

第172 党争6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奸臣世家 !

    所以,借此机会,保守派还可以往御史台察院之中安排自己大量的人手。当然,这次是主要郑侠替大家解了围,而且前一阵子因为蔡道的原因,让福|清系一下子丢了两个重要的官职,他们就凭这一次的机会,小小的补偿一下福|清系的官员。

    这些保守派大臣都以为主导这次事件的蔡确,肯定会站出来反对郑侠的这个建议,可是,保守派大臣们都已经表完自己的态度了,蔡确以及他手下的党羽却根本没有站出来发表反对意见的意思,他们这样的举动一下子就让他们的对手害怕了。

    不发表意见,并不表示蔡确就这么怂了。

    其实,蔡道早就已经预料到保守派大臣会有这样的反应,死保常平仓这个从战国魏国就开始实施的方法,因此,针对于此,他在心中早早就准备好了应对的预案。

    常平仓,是古代华夏政府为了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在各地设置的粮仓。最先是由魏国李锂提出来的,后来有汉代的桑弘羊完善,成就了这个百年不易之法,当然不能说抛弃就抛弃。既然这些保守派的大臣想要把持着常平仓不放,蔡道完全就可以有选择性的选取地方。

    经过汇总各方面的信息之后,把那些粮食丰收规模不太大、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以及朝中大臣势力比较薄弱的地区,交给那些保守派的大臣去处理。

    而那些粮食丰收规模大、交通便利的地区、保守派大臣家乡所在的地区,都划归为变法派的管辖地,正好可以在这些地区,抛开常平仓的束缚,实施彻底的收粮计划。

    同时,今年刚刚好是大比之年,在后世金大大笔下‘九阴真经’的作者黄裳,就是元丰五年这一科的状元。

    这么重要的事件,保守派和变法派自然会在取士的时候,选取自己一方的。自王安石第一次罢相之后,宋神宗对于变法派更多的是利用。所以,在选取支持科举考试主官的时候,宋神宗还是采取了掺沙子的办法,保守派大臣为主官,变法派的官员为辅。

    蔡道建议蔡确,让今年的新科进士们担任此次重要的任务。

    把那些倒向变法派或者倾向于变法派的进士到洛阳耆英会十二位致仕大臣的家乡,监督常平仓收购粮食的具体情况,一方面可以检验这些新进的进士个人的能力,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遏制这些家族勾结官府,把持地方上的常平仓。

    当然,这些新科进士的人数并不足以满足监督各县常平仓的需要,还是要由朝中的大臣举荐更多的官员来做这件事。蔡道建议,就让在汴梁城里,所有的五官以上的官员每人都可以举荐一名官员,哪怕是保守派举荐的官员,反正到最后把这些人具体安排在哪里,还是得有正副两个丞相决定。

    蔡道建议蔡确,他们自己不应就要选取变法派的官员参与其中,也可以多选取一些虽然反对变法,但往日在地方为官的时候,嫉恶如仇、爱民如子的官员,这些人势必不会和当地的官员以及豪绅勾结在一起。当然,其中也免不了有沽名钓誉之辈掺杂其中。

    这一次的监察行动就是最好的试金石。

    而开封府以及其属县由蔡确和蔡京一起牵头,由开封府和蔡确的属下一起从府库中拿出足够的铜钱,从百姓手中直接收购粮食。为了防止地主们雇佣自己的佃农混水摸鱼,蔡道建议从百姓手中收购粮食的时候,完全可以采取限制数量的措施。

    具体的措施就是,只有拥有当地户籍的百姓才能向官府贩卖粮食,以一个男丁十亩地计算,即便是丰收,在北方一亩地粮食的收成最多也就是一石半,总共也就是十五石的粮食,所以,每个男丁只能向官府贩卖五石粮食。宋代度量衡,其中的‘量’,五斗为一石,五石就是二十五斗,官府可以把价格提高到每斗二十文钱。

    这么做,当然不可能完全杜绝地主参与其中,不过,这么做就可以让那些普通的老百姓参与进来。而且,蔡京就是开封府尹,他只要从这一刻起,完全锁死开封府的户籍管理,那些地主想要突击办理户籍的,就会被完全堵死这条路。

    户籍和限量收购,就是蔡道有效限制遏制官绅勾结的有效办法。

    蔡道写了千字的信,总共用了三页纸,

    第一页纸上,描述了丰收后,百姓却一点也不幸福,还有,蔡道向宋神宗进言,请求旨意允准,他可以沿着运河两岸,向百姓们收购粮食,一切的开支可以由他自己来承担,而且,可以借用延安郡王赵佣或者保育院副总管的名义来办理这件事,具体应该如何,还得看宋神宗的意思;

    第二页纸上,叙述的就是洛阳耆英会,以及保守派大臣大多是都是北方人这个事实,也就是宋神宗没有传给众人浏览的那页纸;

    第三页纸上,就是详细论述了这第二种应对的方法。这页纸,蔡确并没有交给宋神宗,而是把纸上的内容写进了自己的奏折夹页当中,宋神宗也把这个夹页留了下来。

    此刻,保守派、北方中立派的大臣们意见空前的统一,而蔡确不吭声,蔡京和章敦不知道蔡确心里打得什么主意,也默然无语。局势好像就要顺着保守派大臣们的意愿进行下去了。

    “陛下,狄安带到!”

    “臣,狄安叩见陛下!”

    就在这时候,一个小太监领着狄安来到了大殿之上,小太监先向宋神宗禀报,接着狄安就朝着宋神宗坐着的方向,老老实实地行了三拜九叩之礼。

    角落里的狄咏看到大侄子的表现暗自点头,那礼行的他自己都要标准。这孩子父亲早逝,所以,打小他就管教的比较严厉,如今看来自己多年的心血并没有白费。

    “爱卿,平身!”宋神宗看到狄安,心中就是一喜,既然他是为了这件事突然回京,宋神宗也就原谅狄家人,毕竟惹出这件事情的是蔡道那个小子。狄安只不过是恰逢其会,如果,宋神宗没有派狄安去保护蔡道的话,狄家根本就不会被牵连其中。

    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解决,所以,狄安起身之后,宋神宗并没有再询问蔡道的情况,而是冲着大殿中的大臣们说道:“既然诸位爱卿们没有任何异议,那就是这么办!派下去的监察御史就先由这一科的进士们暂时担当,甲科的进士全都派往各府,乙科进士全都派往各州县。其余不足人选由五品以上官员推举。至于人员调配问题,由王爱卿和蔡爱卿负责。”

    “还有,朕允许御武副尉以延安郡王的名义,在运河两岸收购粮食。狄安,早朝后你留下来,事情办完之后,你迅速赶往运河,协助蔡道将这件事情办好。”

    保守派大臣还想要争取一下,可是,司马光还在家中修书,此时朝中根本没有什么重量级大臣,宋神宗倒是给了他们举荐官员的权利,不过,最后也只能是王珪和蔡确安排具体的人事。

    有这件大事顶着,其他官员也就没有心思在上奏其他的事情了。所以,这次的朝会也就草草收场。

    王珪突然装病,经过两位太医再三诊治之后,已经被送回了府中。可是,这位三旨宰相以为耍了个滑头就能够脱离这个深不见底的漩涡,却不知道,努力了半天还是没有逃过宋神宗的掌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