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 我师父是骆宾王 > 第十四章 扬州火起

第十四章 扬州火起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我师父是骆宾王 !

    御史本就是风闻奏事,此时在殿上的这一番话,仿佛一把尖刀,直插裴炎的后腰。

    殿上的百官此时更加惶恐了,心说这今天都是些什么事啊,也太刺激了。

    百官都知道,如今的皇帝李旦是个性格内敛,又不喜朝政的人。

    如果此时太后还政于帝,身为顾命大臣兼宰相的裴炎无异于是最大的受益人,更何况裴炎乃是当朝宰相中资历最老,官职最高的了。

    所以,作为御史的崔詧有理由怀疑裴炎是想借此次叛乱为由逼迫太后返政,而后他便可以架空皇帝,独掌大权。

    想到这里,人们不禁想起三十年前那位一手遮天的宰相——长孙无忌。

    两人同为顾命大臣,同为元老,同为宰相,又都是主少国疑之时,众人越想越不敢想,甚至有些官员在心中默默支持着崔詧。

    武则天怒不可遏,心中想起裴炎之前和自己做了一连串的政治交易,不正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地位。

    但事到如今,无论裴炎是不是真的包藏祸心,谋求个人利益已经不重要了,从裴炎胆大妄为的说出那句要求武则天返政的话的时候,他想借助此次叛乱来逼宫的意图便已经暴露出来了,这怎么还能忍得了?

    于是,崔詧的话音刚落,武则天便当堂下令,要将裴炎抓起来。

    几名早就握刀在手的千牛卫立刻上前,将裴炎按倒在地。

    于是,在光宅元年的十月初七,当朝最为炙手可热的一代权相,入狱了。

    裴炎被抓之后,武则天立刻下令,由左肃政大夫骞味道和侍御史鱼承晔负责审问裴炎。

    之后,朝会便在众官员战战兢兢的沉默中结束了。

    入狱之初,裴炎义正言辞,不肯屈服,有人劝他向武则天阿谀谄媚以求免罪,裴炎却叹气道,

    “我身为宰相尚且入狱,太后怎么可能还会给我生路。”

    然而此时,诏狱之外又是新一天的朝会,百官朝拜之后,武则天端坐在御塌之上,凤阁舍人李景谌出班奏道,

    “启禀太后,微臣近日在城中听到一首童谣,其中意思,直指裴炎谋反一事。”

    武则天听完眉头一紧,“说出来听听!”

    “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

    众官员各自交头接耳,他们中听过这句童谣的不乏少数,但都不知道其中意思,今天见李景谌信誓旦旦的说这与裴炎谋反有关,都来了兴致,短暂的讨论之后,站在那里凝神静听。

    “此童谣何解?”武则天问道。

    “启禀太后,所谓一片火,两片火,合起来就是个“炎”字;绯衣二字摞在一起便是个“裴”字;小儿为“子”,当殿坐则表示“昌隆”,取个“隆”便是裴炎的表字“子隆”,整句童谣再合起来解释,就是裴炎裴子隆就要坐在正殿当皇帝了!”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谁能想到这区区一句童谣竟能这样解释。

    武则天听完也是柳眉倒竖,嘴唇微微抽动,半晌方歇!

    武则天下令,任命骞味道为检校内史,同凤阁鸾台三品,李景谌则升任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共同审问裴炎一案。

    远在千里之外的扬州,大都督府内,众人正因为进攻路线而激烈的讨论。

    以军师魏思温为首,认为大军既然是以匡复李唐皇室为口号,就应该一路高歌猛进,直抵洛阳,这样一来,天下诸王知道大军的意志,便会云集响应,那样大事就能一战而定了。

    以左司马薛仲璋为首的一众人则认为金陵有帝王气象,北有长江天险,足以固守,应该先攻占常州和润州以为基础,再徐徐向北以图中原,则霸业可兴矣。

    双方各执一词,李敬业举棋不定,于是让众人先回去休息。

    骆宾王回到客栈,闷闷不乐,郑东见状过来询问,骆宾王把白天在大都督府时两派争斗的事告诉了郑东。

    郑东对于李敬业党羽的派系之争心知肚明,但没想到这么快就起了冲突,但考虑到人身安全问题,便问起了骆宾王的立场,

    “师父今日在堂上可曾支持或反对过哪一方?”

    “为师有自知之明,故而一言未发。”

    “就应该这样!”郑东在心中大叫了一声好,“这种事情就不应该参与。”

    “可是…”骆宾王微微摇头,“可是这样摇摆不定,作壁上观也不是个办法啊。”

    “没关系的,师父。”郑东胸有成竹,“这种左右都是死路的选择,作壁上观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只要不像李卫公那样就行了。”

    听郑东说起玩笑,骆宾王终于稍微放松了一些,吃过郑东做的晚饭,又聊了一会儿,便躺下休息了。

    第二天,大都督府内,还是昨天的议题,看李敬业的脸色和目光所指,骆宾王觉得似乎薛仲璋的策略占了上风,然而魏思温依然坚持己见,

    “英公,您应该知道,山东豪杰受武氏迫害已久,心中早有怨恨,近日朝中又传出武氏要处置韩王鲁王,以致诸王也都愤愤不平。此时您高举义旗,挥军北上,山东百姓胡不箪食壶浆以迎大军?此时不趁势建功立业,反而妄图王气而裹足不前,岂不是自散人心?”

    这时候就能看出来,李敬业和李敬猷是亲兄弟了。

    李敬业之所以看好薛仲璋的主张,一来是因为李敬业也有私心,谁不想大权在握,爵赏由心?

    二来,李敬业也不想和山东诸王平分功劳,如果诸王也参与了,那谁还记得他这个小小的英国公?

    看到李敬业眯着眼睛,略微斜视着魏思温的表情,骆宾王大为震惊,这郑东果然料事如神。

    明明薛仲璋的策略必定会失败,却不会被李敬业拒绝;而魏思温的想法才是正论,却又不会被李敬业所接受。

    果然两条路都是死路,骆宾王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李敬业对李敬猷的任性妄为视而不见了,这哥俩的性格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骆宾王心中跌宕起伏,微微靠后一些,低着头一言不发。

    李敬业说话了,

    “不然!魏军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建功立业者如果没有城池为屏障,那就犹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站不住脚跟的!”李敬业环视一圈,“武侯诸葛亮曾给先主作《隆中对》,以武侯之大才,尚且要占据荆益,方能施展才能,徐图中原!”说罢,李敬业又看了一眼魏思温,接着说道,“今者,老夫自视不如先主,魏军师恐怕也不及武侯,所以,我等可依据前人遗策,南下常润,保其岩阻,再选精兵,徐图北上!诸位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