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 求活在金朝末年 > 二零六章:退敌,抚恤

二零六章:退敌,抚恤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求活在金朝末年 !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陈宪自然也是知道的,他还知道有句话,叫无农不稳,无商不富。

    为政者整天将目光盯在农民身上,是榨不出多少油水的,要想增加税收,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工商业。

    要发展商业,商品的流通是基础。

    这对现代人来说,都是常识。

    陈宪并不是什么经济学家,他也不知道促进商业的发展的那些高端办法,所以,只能从这些最基本的方面去做一些事情。

    陈宪很早就开始打算,要在自己的控制境内,修建一条干道网,将自己统治区域的东西南北连接起来。

    这样的道路网络,既能促进商品的流通,又有着极大的军事价值,可以加快他麾下士兵内线机动的速度。

    主干道网建成后,陈宪还打算修建道路将自己麾下几处优良港口和内陆地区连接起来。

    在这个时代,海运无疑是最便宜的运输方式,将内陆城市和沿海城市连接起来之后,内陆城市也就能享受到一部分海运的便宜和便利。

    经过两年努力,最重要的南北干道已经建成,东西干道也已经工程过半了。

    有了南北干道,杨妙真的内线机动就变得非常迅速。

    很快,杨妙真带着一万马步军,三四千骑兵,追上了木华黎率领的蒙古骑兵,她也不和对方接触,只是远远的吊着,如果对方来攻,她就让马步军下马布方阵对抗,骑兵含而不发。

    无论木华黎出什么花招,她都绝不去追击对方,只是远远的吊着对方。

    就这样,木华黎在陈宪领地内游荡了大半个月,竟然连粮草都找不到一颗,只能退去。

    从陈宪境内退去之后,木华黎返回北线大营,护着汉军步卒,缓缓撤离。

    退兵之后,木华黎竟将大帐移驻到原本的金国中都,也就是后世的北京城里。

    经过蒙古人的劫掠和焚毁,这座原本繁华的都市,此时已经成了一片废墟。

    木华黎命令手下的汉军统领征调来民夫,重新修缮了北京城,然后他将这座城市变成了自己的大本营。

    之所以要将大本营安扎在这个地方,是因为木华黎已经想明白,只依靠自己的力量,肯定是消灭不了陈宪。

    大汗西征带走了大多数军队,留给木华黎的只有不到三万骑兵,仅仅依靠着三万骑兵,不但消灭不了陈宪,甚至都无法做到压制他的扩张。

    要想对抗陈宪,他只能借势。

    而此时能够给木华黎借势的,也就只有这些投奔他的汉人地主豪强。

    这些汉人豪强,分开来看,每一个都不强,但如果把他们组织起来,那就是一股非常庞大的力量。

    但现在,这力量虽然庞大,但却不够强大。

    经过和手下一番讨论,木华黎和他他和手下的蒙古将军们一致认为,要打败或者说遏制陈宪,必须从三个方面去加强汉人豪强的力量。

    首先,必须加强汉人豪强手中的骑兵力量,经过观察,木华黎发现,只有骑兵才能对陈宪手中的大炮造成威胁,虽然汉军部队的骑兵最终冲击炮阵失败,一是因为他们的骑兵太少,二是因为他们的攻击方向有误,他们不应该从正面冲击,而应该从侧面冲击,哪怕侧面有骑兵守护,也比直接从正面冲击炮阵强。

    只要骑兵能够冲破对方的炮阵,那么汉军庞大的人数优势才能显现出来。

    其次,要让汉军步兵能有对抗陈宪的能力,就必须让他们学习陈宪的军队,给他们大量配备火枪。

    但如此加强汉军,最后必将尾大不掉,所以木华黎为了压制汉军,又决定不给汉军配备大炮,不但不配备,现在有的也必须没收,还要将汉军中所有的铸炮工匠抽调出来,不能让汉军掌握铸炮能力。

    木华黎准备将这些铸炮师集中起来,放在北京城中铸造大炮,他准备建立蒙古人自己的炮兵队伍,只要手中握着大炮,又拥有强大的骑兵,汉军就算是掌握了火绳枪,也不足虑。

    第三方面,木华黎认为,汉军的训练和纪律,必须要加强,他将亲自督导汉军的训练,特别是骑兵的训练。

    不得不说,木华黎有着不仅愧于他名声的精准战略眼光。

    就在木华黎在中都城继续力量,磨刀霍霍的时候,陈宪也开始了他的军事改革计划,和扩张计划。

    带着伤亡惨重的骑兵和马步兵返回密州城后,陈宪索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自然就是抚恤伤亡。

    这次战役,陈宪麾下的伤亡过万人,其中最主要的伤亡就集中在骑兵和马步兵上。

    最终统计,这次战争,陈军总共阵亡超过三千人,重伤致残的大约有近两千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骑兵。

    按照陈宪一贯的规矩,战死的要让他身后无后顾之忧,残疾的,要让他余生五后顾之忧。

    再加上,骑兵本身就是精锐兵种,平日里薪水都比别人高,抚恤自然也不能吝啬。

    最终,陈宪和他的参谋们核算出了一个六十五亩田的平均抚恤金额。

    在当今这个时代,发什么,都不如发土地更能安人心。

    如此一来,光是这次抚恤陈宪一次就发出了三十多万亩土地的股权。

    除了抚恤,还有奖赏。

    抚恤是为了安人心,所以不得不用耕地,奖赏他却不敢再用耕地了。

    这些年,陈宪分发出去的职田,功天,总数加起来已经有两三百万亩,他马上又要扩军,为了吸引人们当兵,每个士兵十亩的职田也不能少,估计这次扩军光是职田就要分出去一百多万亩。

    这次和木华黎大战,算是打赢了,他都要发出去三十多万亩的功田,万一要是来个惨胜,那就更不可想象。

    陈宪如今全部地盘上的耕地总数量只有一千四百万亩,如今捏在他手里的,只有一千多万亩,看着很多,实际上根本不够。

    所以,这次赏功,陈宪不再发放土地股份,而是改为工厂股份。

    陈宪将一些优质的水力工厂,例如一些水泥厂,锻造厂进行评估之后,将这些工厂的股份折成金额,分发给手下的军官们,当作功勋奖赏。

    作为陈宪手下的军官,对于一些简单的经济常识并不陌生,因为陈宪麾下的军官都是当作军民两用来培养的,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专门的经济和工商业的课程。

    这些军官都知道工厂的赚钱能力是远远高于土地,所以,他们对于陈宪用工厂股份代替金钱发放奖励,并不抗拒。

    在将这些水泥厂和锻造厂股权分发给麾下的军官之前,陈宪对这些工厂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建立了董事会,原本的厂长都变成了经理人。

    在陈宪的教导下,军官们指派心腹进入工厂,担任懂事,监督工厂的运营。

    实际上,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陈宪麾下的许多工厂都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腐化,什么人员超编,养活大量裙带关系,人浮于事,等等问题不断浮现。

    通过这次股份制的改革,陈宪趁机对手下的工厂进行了整顿,情况好的,继续保留原本的厂长,担任经理人,厂子情况差的,直接将原本的管理层集体辞退,重新任命管理层。

    这办法虽然不能治本,但也能在短时间内让工厂情况转好。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陈宪也对一些经营良好的工厂的管理层进行了股份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