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太子妃靠种田做首富 !
陶婉芯决定去看看侯班。
能不能研究出蒸汽机还是次要的,主要是陶婉芯怕侯班心态崩了。
这毕竟还是个孩子呢,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还差一些,若是真把小猴子的心态给弄崩了,她恐怕就毁了一个原本特别有天赋有前途的孩子了。
陶婉芯找到了侯班的时候,侯班还在废寝忘食的搞研究呢!他的样子很是认真,目光炯炯有神。
看起来倒是没有什么崩溃颓废的神色,认真到陶婉芯来了他都没有发现。
直到陶婉芯出声喊了他一声,侯班这才发现陶婉芯来了。
原本还充满了干劲的侯班,在看到陶婉芯之后,突然就变得懊恼了起来。
“小姐,对不起,你给了我这么好的试验工坊,给我提供了这么多的材料,可我浪费了这么多的材料,这么多的资源,却还是没有研究出会动的小车。”
陶婉芯想了想,问他:“你想放弃吗?”
侯班一下子就抬起头来,“我绝对不会放弃的!”
这话让陶婉芯非常满意。
“来,这几本书给你看看。不能闭门造车嘛!”陶婉芯递过去了几本书。
不论是沈佑之,还是明理,陶婉芯都是给他们书,让他们跟着书学习的。只有侯班这里什么都没有,让他光自己研究,进度肯定会慢。
原本一是为了激发侯班的兴趣,二是给他一个考验,所以陶婉芯才让侯班“闭门造车”。
但是现在,陶婉芯觉得火车需要早一点出现了,所以必须帮助侯班这里加快进度。
侯班惊喜地抱着那些书,看向陶婉芯说道:“小姐,您这是同意传授给我知识了?所以说,这就等于您已经收我为徒了?”
“你想多啦!”
虽然侯班已经从那个半大孩子长成了一个半大小伙子,个头也那么高了,但陶婉芯还是习惯性地拍了拍他的脑袋。
“我只不过是给你一点帮助而已。但是咱们的约定还作数呢!等你研究出了自己能动的火车,我就收你为徒。”
“唉,怎么这样啊!”侯班一脸的不高兴。
为什么别人拜师那么容易,就他拜师这么难呢?
陶婉芯又拍了拍他的脑袋说道:“那你在意的到底是能跟我学东西,还是在意一个师徒名份呢?”
侯班立刻说道:“当然是为了跟您学更多的东西啊!这个在我第一次提出拜您为师的时候我就说过了!”
陶婉芯笑了说道:“那你现在不是就已经在跟我学了吗?”
侯班一怔,想了想,好像也对啊!
接着一想,他又喊了起来:“所以小姐 ,你都教我了,却还不收我为徒,到底是为了什么啊?”
陶婉芯觉得侯班这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忍不住又拍了拍他的脑袋,“为了好玩啊!”
侯班听到这个回答,顿时就无奈了。
好吧,他们的小姐永远都是这样。
而最近这些日子,朝堂上一直讨论的都是受灾的事情。
重建家园的事情,陶婉芯和凤稷还在灾区的时候就已经做了,国库和陶婉芯都出钱出力帮忙建设了。
可是除了住的问题,还有一个更大的的问题,那就是吃。
大水冲毁了不少的农田,这个秋天自然是颗粒无收了。
而且水灾严重的地方,都是母亲江的下游。但往往河流冲击出来的地区正是大量产粮的地方。所以这一次等于是全国都损失了大量的粮食。
绝对不能让百姓都被活活饿死啊!
所以朝堂上一直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陛下,如今全国都缺粮,受灾的又是咱们大齐的粮仓,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粮食啊!那么多的人口,要如何养活?”有人站出来说道。
“是啊陛下!如果开仓放粮,这一次恐怕会将国库的粮仓给掏空啊!这后面如果再遇到点灾难该怎么办?”又有一人说道。
凤稷一听到这话,连忙站出一步说道:“父皇,这灾不能不救啊!如果不救,那么多百姓就会变成流民了!
“我们已经那帮他们重建了家园,如果他们这时候成为流民,那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吗?这难道不是损失了国家的钱吗?”
一旦成为了流民,那就是最悲哀的了。
“更何况,父皇,如果他们真的离开了自己的家乡,那以后那些地方还能成为我们大齐的粮仓吗?来年又要如何?
“而且,我们只是需要坚持过一段时间而已。马上就可以种冬红薯,太子妃还培育出了优良的麦种,再种上一茬冬小麦,这场灾害不会影响我们大齐太久的!
“就算是国库的粮食都空了,也很快就会再填满。我们总不能眼下的灾情不解决,却为以后还没有发生的灾害担忧吧!”
凤稷这话,可是啪啪的在打刚才说话的这些人的脸。
顿时刚才说话的那些人,都不好意思吭声了。
凤稷扫了他们一眼,继续说道:“何况,情况未必会像大家担忧的那么困难。
“自从有了红薯之后,咱们大齐的粮食产量比往年都多了许多,不是以往发生了灾害就救不过来的时候了。
“何况这次母亲江的大水也不是淹了所有的地方。太子妃修建了水渠的地方损失就不算严重,这些地方的粮食依旧可以收获。所以我们只要齐心合力,定然可以度过难关!”
听了太子这话,朝堂上许多人脸都是一阵尴尬。
心道这太子也真是够小气的。以前因为建水渠的事情,不少人在朝堂上跟太子妃吵了起来,进行反对。
如今太子殿下这是迫不及待地将这件事再搬出来,啪啪地打他们的脸啊!
是是是,你媳妇厉害,你媳妇最有先见之明了,你媳妇最会未雨绸缪了,我们都不如行了吧!
凤铭他听着凤稷的话,不断地点着头。
太子的话他赞成,灾民绝对不能不管,不能让他们变成流民!有些大臣实在是太过于谨小慎微了,总是杞人忧天。担心一些未知的灾祸,就对眼下的灾祸不积极了。
还有一些大臣,则是更离谱,似乎觉得只要保住了京城,就等于保住了大齐。只要京城的人能吃饱,其余地方怎么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