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我靠唐诗宋词飞升成仙 !
可此时的她也不敢完全暴露,只是在书写时增添了一分神似。
但就算只有这一丝神似,她的字也已经完全不似小孩子所写。
众人只见,纸张上密密麻麻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字体,错落有致,横竖分明,线条清晰。
虽略有生涩,但已内涵乾坤。
他们先是被她的字迹所惊。等回过神细看林浪写的内容,才真正的面面相觑。
众人:“......”
这孩子哪里默写的是《论语》!
这分明是默写的是《汉书》啊!
......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东汉时期著名历史学家班固编辑,前后历时二十余年,后又由颜师古注释。
这些他们都懂,但为什么一个六岁的孩子会默写汉书啊!这说的过去吗?
众人的视线在林浪和桌面之间徘徊。接着又都看向卢氏。
卢氏:“......”
不知道为什么,她久违的感到一股难言的羞涩。大概是林浪的举动,不仅闪到了她的双眼,也成功闪瞎众人的双眼吧。
卢逸平及一众卢家长辈不发一言,很难去让形容他们此刻的感受,如果非要用言语表达他们的震惊,千言万语都将汇成一句话。
赶紧让这孩子塞进族学里去!别让他跑了!
卢逸平伸手按住林浪的肩膀,把她从矮塌上抱下,放在地上。仔细端详着眼前的孩子,他终于问出大家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你为什么默写汉书?”
......四周静默。
林浪:“...因为我会背了?”
卢家众人:“......”
卢逸平使劲闭了闭眼,继续道:“不是,是我问的不对。应该说,你为什么会去背汉书?”
林浪也眨眨眼睛。继续无辜道:“因为娘找来的启蒙书我都会背了。只能看父亲留下来的书。”
这次不等卢逸平回答,卢家二房抢先问道:“不是,绅儿,这汉书内容如此多。你看了就会背了?看了就会默写了?”
林浪转头,一脸面无表情的颌首。
卢家二房:“......”
卢家二房彷佛心口中了一枪,表情凝固的捂着胸慢慢往后退,一屁股坐在后面的椅子上。
其余众人的反应皆如出一辙。
传闻中神童常有,但身边不常有。
第一次看见货真价实的天才,大家都有些无法直视这梦幻的现实。不是他们没有见识,实在是这种天资的小孩儿,实乃百年难遇。
众人的目光同时射向卢氏。
幸好孩子自己勤勉,要不然,耽误林浪一天,都是罪孽啊!
卢逸平轻咳一声,示意大家肃静。
他努力稳住心神,双手握上林浪的双肩,再次确认道:“《论语》和《孝经》,绅儿也是只看了一遍吗?”
林浪:“《孝经》只看了一遍,《论语》之前父亲教过,但来了无锡又重新学习了一遍。”
卢逸平听得是连连点头,双手由握改为牵着,一言不发闷头就拉着林浪往外走。
众人:“......”
卢家三房:“大哥,您这是要去哪儿啊?”
卢逸平头也不回:“去族学!把绅儿介绍给吴先生认识。”
卢氏:“...哎?”
这么快的吗!
卢家的族学建在整个大院的外侧,单独设立门户,以方便吴先生等人出入。
林浪被卢逸平拉着,两条小腿飞快划动。
卢氏没有跟着一起去见先生,她此刻被卢家的妇人们团团围住,动弹不得,正忙着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
卢逸平已经很久没有如此兴奋过。他激动的面色有些发红。如此天资的孩童,只要精心培养出一个。整个家族的未来就一切皆有可能。
虽然李绅并不是卢家人,但卢氏是卢家的闺女,如此亲近的血缘关系,足以让卢逸平一时间想到许多事情。
他低头看向手里牵着的孩子,却见林浪小腿几乎要走出虚影的模样。
热血上头的卢逸平终于稍稍冷静下来,回想起方才的失态,他心里有些啼笑皆非。伸手一拍脑袋,弯腰抱起林浪,含笑道:“是舅父太着急了。绅儿还小。舅父抱着你走吧。”
林浪:“.....”
她迟早会长大的!
卢逸平一路抱着林浪来到一个小院。这里位置较偏,但极其安静,院内的摆设也文雅大方。
此处的学生都是吴家十五岁以下的孩童,正处于启蒙及延申阶段。吴家超过十五岁的孩子,已经被送到专门的私塾进行学习。
屋子内,吴明恩正带着学生们一起练字。
今日他们抄的是《论语》里的其中一则。他站在屋内来回走动,正认真看几个孩子的练习进度。
走到中间时,吴明恩听到有敲门声响起,抬头看去,竟发现时卢逸平抱着一个面无表情的小孩站在门口。
吴明恩:“......”
他伸手制止住正不断抽气,躁动不安的孩子们。
在那一瞬间,他完全能够共情孩子们的想法。能见到卢逸平抱孩子,真是太阳从西边升起了。
吴明恩让孩子们继续练字,随后走过去询问卢家家主找他有什么事情。
卢逸平把林浪放在地上,对吴明恩推荐道:“这是李绅,是李晤和我妹妹的儿子。天赋极好,进族学绰绰有余。”
吴明恩难得从他口中听到天赋极好这几个字,眉头微挑,有些惊讶他的评价之高。
他蹲下身体,与林浪平视。
看这小孩不过四五岁的样子,如此年幼,但值得卢家家主一句夸赞,说明真有什么过人之处。
他问林浪:“可读过什么书?”
林浪还没来的及回答,就听卢逸平在一旁迫切道:“绅儿已经学过《论语》和《孝经》,哦,对,还有《尔雅》,甚至能默写《汉书》,别看这孩子年龄小,但极具天赋,能过目不忘!”
吴明恩听到过目不忘时就有些想笑,但碍于卢逸平严肃的表情,他勉强忍了下去。
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有人相信,过目不忘这种不符合常理的技能呢?
确实有些孩子是脑袋聪明,反应能力快。但少年天资再好,也要刻苦努力才行。
纵观历史,哪个成为进士的读书人,不是通过头悬梁,锥刺股的彻夜秉读,才得以取得一番成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