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 穿越宅斗之家和万事兴 > 第111章 败退

第111章 败退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宅斗之家和万事兴 !

    施姨娘自失了孩子后,瞧着性情就变了,原本的娇媚态只剩得零星半点,唯多了的就只有空洞的眼神和古怪的沉寂。

    真要说回来,施姨娘也不算是变了性情,不过是将心底的那一丝萧索放大了,又将人前讨好的媚态收藏起来而已。

    她又满心于姚氏的恨,却无处发泄述说,便郁结于胸中。

    待到姚氏临盆那日,天上层云密积,偏是撑了一天一夜也没落下一滴雨来。稳婆急了一身的汗,心里清楚这如今还没落下孩子来,该是万分危急。

    偏冯大人不信,定要母子皆保,这如何能保得了?怕撑到最后母子都难能平安了。

    稳婆心惊肉跳的捱着,屋里人人何尝不是一分一秒的捱。

    庞妈妈看得明白,悄然走上前去,同那稳婆道:“是否再捱不得?”

    稳婆颤巍巍点着头,庞妈妈下一句更是压低声音,道:“只管保我家夫人吧。”

    姚氏九死一生,终于在最后一刻拣下命来,还是因为庞妈妈一力的坚持,才得的存活,从此脾性更是刁酸清冷,越发的古怪。

    适逢圣上久未临朝,冯世安的窘境加剧,人言的那句“屋漏偏逢连夜雨”,说得果然是一字不错。

    冯世安不明白,为何自己复制了一条曾经亲眼目睹的捷径,一走之下,却发现自己选的这条路不仅一去难归,更满是泥坑。

    他不知道的是,曾经的袁亦儒也曾经历过同他一样保子或保母的抉择,而那时的袁亦儒断然选择的是保住姚氏。不管在那样的当下,袁亦儒考虑的究竟私心里掂量过姚家在朝堂所拥有的地位,对他今后的前程带来的庇护;还是真正出于对这个正妻的尊重亦或者是爱意,临到最后,袁亦儒的果断抉择,不仅保住了姚氏的性命,还保住了那个历经艰难终得出世的稚子。

    人人都有着自己对于事物的看法和取舍,也因此同样的路让不同的人去走,就会变成截然不同的模样。

    冯世安想要复制一种人生,却偏偏这样的人生在他的手中便会成为难以收拾的局面,以至于波及到至整个朝局中,成为了如今甚难收拾的局面。

    有身子的人总会犯困的厉害,可真要躺下去,却偏偏辗转着难以入眠。

    林书茹的身子重了,辗转都是不便,于是醒而又睡,睡而又醒,终搭了个手去推袁亦儒,低声道:“明个儿让做个昏些的灯,也不管你的眼睛伤不伤了。”

    袁亦儒就笑,忙吹了灯一手让她枕着,一手轻放在她隆起的肚子上,道:“又是入神了,……”

    林书茹此时睡意全无,同他拌嘴道:“别又陪着脸儿道歉,多少次了,不说更好些,一说我就想替你记着数。”

    顿了片刻,却是袁亦儒道:“我记着,第九次。”

    夜色里相拥的两人,看着悄然蔓入屋中的月光,漫不经心的聊着,声音的尾端划出悠远绵长的弧度,终催得林书茹蒙蒙睡过去。袁亦儒缓着动作下床来,将方才熄灯前放到桌边那本书拿起来,走到窗边抬手一翻,将夹在其中的那张巴掌大的纸笺拿了出来。

    这是林老将军与他递来的信,可如今袁家也因林老将军和多年来他与谨王爷保持的关系被看顾起来,如何能让这王老将军亲手书写的信递往塞北去呢?

    他在昏暗的月色中再次陷入沉思,丝毫不知道沉入梦中的那人又懵懵然醒了来。

    整屋的月光,照得纱绸的帐如随风飘渺开去的水雾一般。林书茹探手摸了摸床边,却只剩清冷的枕被,脑子里乱了许久,半撑着身子将要下床去寻人时,却看见窗边如泥塑般站得笔直的袁亦儒。

    想到今日自从探了王老将军回来后,袁亦儒就多了许多失魂之刻,林书茹不觉有些纳闷,想要一探他手中那张半透着月光的纸究竟记着什么,遂轻手轻脚的下了床来。

    双身子的人,平日里多是脚步沉得很。如今要做出轻步无声的前行,实在令林书茹犯难。

    好在袁亦儒此刻失魂的厉害,该是那纸上记着的东西实在太费神思,便也没有察觉到有人近前,只以为夜半清风带起了些院内外的细枝叶摇曳碰擦中产生的声响。

    待到林书茹将他手中那笺扫眼看了个大概,他才惊觉有人在身后屏息吐气之声。

    袁亦儒第一反应,以为是那奉命而来的看顾之人大着胆子近前来一看究竟,惊乍之下回身,却发现是林书茹,提在嗓子眼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林书茹没被他的惊乍吓着,却为他手里头握着的那张纸笺惊疑不已。

    原来今日去探王老将军时,老将军突然想起要借给袁亦儒的那本书的封皮中,居然藏了这样一张薄如蝉翼的纱纸,竟是连在王老将军指点下将书册拿下来的那太皇太后指送给王老将军照顾他起居饮食终日寸步不离的侍从,在顺势翻查一遍书册才交与袁亦儒时,居然什么都没发觉。

    “这……?”林书茹问。

    袁亦儒点点头,抚着她的肩。

    本是担心她知道了之后平添焦虑,这才瞒了他想要独自解决这王老将军交来的托付。只是如今已被林书茹看了见,就也没有再相瞒的必要。

    袁亦儒将那纸递给林书茹,将油灯点了起来。

    林书茹看了许久,抬头问他:“可有主意了?”

    袁亦儒苦笑。

    若是有了主意,何必迟迟无法入眠,伫立窗前愁眉不展。

    思来想去,家中虽矛盾众多,却无一点能加以利用。而且,若不是自己带了这音讯出去,值得相信的那几人又能借着怎样的由头,悄无声息的将这号令递去漠北呢?

    南柒,太近身,一旦远离,必遭怀疑。

    长乐,却是最上不牢靠的,胆子也是小,连袁珂柔的吓都经不起。

    ……

    逐一排除身边的人,又逐一去想远近的友朋,就连沈绍延都思及进去,却在那如何不遭疑虑出城的由头处,重重打了个问号。

    两人相对坐着,面对那放在桌上的王老将军的铿锵字迹发着呆。

    然后,林书茹突然道了句:“你母亲不喜欢我呢。”

    而后,林书茹抬了眉,目中倒影着烁烁的烛火,就像是她的眸光如火光一样熠熠生满了光华,于此再次强调:“一直不喜欢。”

    从林书茹进袁家门来,王夫人就一直不喜欢林书茹,这是宅子里上上下下心中明镜一般的事情。平日里两人也曾闲话间说过,袁亦儒只是歉,说当初那事情他确是做得不当,这才留了王夫人的不忿。若是多拖得几年,或是王夫人连对林书茹的半星脾气也没有,反正克妻的袁亦儒,几乎没了人念想。

    每每说起这处,林书茹大多只是笑,并不因此记恨王夫人,也没真的往心中去。如今却突然翻出来说,袁亦儒自然知道,她是有番别样用意。

    袁亦儒“嗯”了一声,等她接下来的话,哪知道她话头一转,说到了她身边的两个丫头上。

    林书茹问袁亦儒:“依你来说,碧婷和芳草这样有些相悖的性子,会否有着陈年的积怨?”

    在这提问间,林书茹眼角带着笑,微微松动了袁亦儒紧了许久的眉头。

    袁亦儒想了想,回她道:“本应是有的,却不知为何没有。”

    林书茹道:“芳草虽看着耿直,万一这丫头有些心思?”

    袁亦儒道:“世上之人形形色色,便有那藏得深的,积了许多样的心思也未未可知。”

    林书茹知道他明白自己的意思,继而问道:“可你说,这么多年的积怨都能忍着,为何一朝爆发出来,终是水火不容,近而被借了主家之手扫地出门呢?”

    袁亦儒偏了头,道:“便是扫地出门,出了袁家,该要她如何往去漠北。又一个姑娘家,千里迢迢……”

    林书茹抿嘴笑。

    袁亦儒问:“怎么?”

    林书茹便抬手掐了灯火,幸而不似第一次做这个动作时灼了手,却还是让袁亦儒惊了一下,怪她道:“好好说着话,怎么突而将灯熄了?”

    林书茹按下他要点灯的手,说:“话都说完了,该是要睡了,为何还要去点?”

    袁亦儒愣了片刻,道:“如何说完了?”

    林书茹倾身,学着他平日里的模样,弹了他的眉心一下,动作却比袁亦儒平日的力道重了几分。倒不是林书茹刻意加重,而是这般动作之下该是这样大力,只是平素袁亦儒刻意的削减了几分力度。

    袁亦儒抽了半口气,不见得是疼,却是顺着林书茹的动作呲牙咧嘴着,圆了林书茹逗弄她的心意。

    起身忙将林书茹按下,还是点了灯执着,小心送了她走去床边,边问:“我倒是愚钝了,也不知什么时候你竟将话说完了。”

    林书茹应了一声,边在他的扶肩中躺卧下,边道:“总有一心人陪着心痛。南柒近来同芳草走得挺近的,你不知道?”

    这么说来,似乎有些眉目,只是朝局一直复杂,又牵连着袁家和他,他也未静下心来为身边人打算过……

    袁亦儒便安了心,道:“倒是复杂。这需要闹得几日才能出城?”

    林书茹认真想了想道:“双身子的人,脾气自然燥些。两日吧,最多三日。”

    时间是有些紧,却是从家中矛盾抽离出来的最好办法。林书茹信任碧婷和芳草,就像是袁亦儒信任南柒一般,唯有将这场重头戏,押宝在她们身上。

    第二日一早,请安的林书茹姗姗来迟。

    王氏道了几句,她却依然漫不经心,推是有了身子特别的不舒服,想来王氏这没有过身子的人,应是不懂其中的难受。王氏被她一番话堵得面色青白,咬死了牙关偏偏无言以对。

    可王氏的无所出,并不是她一人的心病。王夫人是王氏的婆婆,更是王氏的姨妈,如今侄女受了这许多气,又加之老太爷常常将话一说回头,言语中就有些埋怨当初极力要求同王家联姻的王氏的意思。

    也因此,林书茹这话一出,惹怒的不仅仅是王氏,更还有她的婆婆王夫人。

    王夫人当即翻了脸,将林书茹披头一顿数落,最后直训得林书茹潸然泪下才收了尾。

    可这话收了住,心里头的算盘就不停了。王夫人就有了主意,想是要给袁亦儒的房里添些人,压压这身份不高,却偏偏火气越来越旺的媳妇的脾气。

    王夫人这念头一动,就有许多人挑了头去寻人。

    且不说袁亦儒克不克妻,单是袁家的锦衣玉食,放了外头的低门矮户,总有人愿意进屋。加上林书茹活蹦乱跳在这里,难免有人去卜算自己的命势,也难免有人一往直前,而就在此时,林书茹的房里出了事。

    林书茹的陪嫁丫头里,一等的就只有碧婷和芳草。两人虽是性格迥异,却奇怪的未生过什么矛盾。与呆呆愣愣不通人情的芳草相比,碧婷显然受欢迎的多。单是谈吐礼貌且有所节制,貌似得林书茹的信任也比芳草更多些,好似许多时候,芳草还要得她的示下再去行事。

    碧婷比芳草的年岁稍大些,只是当初进林府的时候有些晚,可近身侍奉林书茹的时间上,听说是比芳草要长些。

    也不怪林书茹一早是替她张罗相看人家,将她排了前。

    可似乎,碧婷这样半小姐的过着,舍不得嫁去清白人家,口口声声说要侍奉林书茹一辈子,便怂着让芳草顶了嫁去林书茹帮看好的人家。

    芳草一惊,冷不防出言指责起碧婷来。两相争执间,便将陈年的积怨尽数抖落出来,也就撕破了脸。

    就有人来探碧婷的口气,说是夫人要将她抬了姨娘。碧婷便歇斯底里的哭,就道是芳草其心可诛,跪在夫人院外以死明志,便是往日里同芳草的那些情分半星也不剩了。

    于此,也可瞧出林书茹多么难容人,就是陪嫁丫头听了有抬姨娘的风声,也要以死明志的。

    芳草却是个嘴笨人,不仅嘴笨,人更憨直。没说就是没说,说了就是说了,多话也没个半句,结怨更深。

    这事情出了前后不过一日,就有了林书茹要为芳草结亲的意思。也不知碧婷这样巧言之人,是使了什么样的法子,不仅重得了信任,还转手要送芳草出去。

    芳草得知,默默然背了身子哭了一阵子,待擦干了泪,就去寻林书茹。

    林书茹正由碧婷扶着看院里才修剪了枝叶的花草,便见芳草跪了她面前,道:“许多年前姑娘曾说过,若有一日芳草不愿继续服侍姑娘了,也可自请离去的,不知姑娘可否还记得?”

    林书茹想了许久,问她:“我记得那时所说的,是若你不愿服侍我,可自请离去的意思是回了母亲的屋头继续洒扫,什么时候变成了真的离去?”

    芳草就道:“原是在林家,自然离去是回了二太太的屋子。可如今跟着姑娘来了袁家,便失了回林家的退路。”芳草咬咬牙,继续道:“芳草是个蠢笨的丫头,总是有着蛮犟的脾气。还请姑娘念了曾经的话,放奴婢一个出路。”

    林书茹不解,问她:“我又如何你了,不过昨日说你们二人话重了些。如今你看,碧婷都好了,你跟我犟什么?”

    芳草低着头,道:“陈年的怨恨都上了台面,说是一拂而过,奴婢却知道是假的。与其留我与碧婷两人相怨,行事不顺或因怄气而指派失当,误了姑娘的事情,不如让芳草去了吧。”

    林书茹沉默,转头望着碧婷。

    碧婷垂了头,实话道:“却不知她对我怨恨如此之深,……”

    所以,还是放一人去吧。

    碧婷不见得是个怎样大度的人,芳草也不见得小鸡肚肠。然而既然翻了脸又隔着颇深的陈年积怨,瞧了一天半好戏的王夫人都道:“若不放个出去,怕是她身边以后都是没完没了的呢。”

    双身子的林书茹燥虽是燥,可基本的理智却还是有的。

    袁家虽轮不到她管家,自己这一方院子却必得要自己打点得井井有条。如今身子渐重,若因这两个贴身丫头的不睦出了岔子,危及到了自己,才是真正的傻瓜蛋一个。

    芳草收拾东西的时候,林书茹几次着人来问了,是否外头寻了门户?今后如何打算?可是要回林家?或让托人说去别家也是可以的。

    这些问话的语气渐低,恍惚间让她想起林书茹询问她是否愿意跟着自己时那商讨的模样,又是多年侍奉的情义,于是泪如泉涌,拿了林书茹亲递来的身契,拜在她跟前嗑了数个头,后才潸然离去。

    她前脚出府,袁亦儒跟前的南柒也沉着头,毫无征兆和理由的请辞。

    被回了屋的林书茹撞了正着,怅然神伤了许久,同他说:“我这有五十两银子,帮我带去给她。”

    得了身契的奴才们没了主家,十之*即会返乡。南柒套了副车马,让芳草坐了进去,自己牵了缰绳走,被远远随在后头的人盯着出了城,又往幽州的方向行了半日,终于不见了尾随之人,想来一是觉得他们这样的虾米样不重要的人儿,没有专派一人盯着的必要,二来,或是因为这场女人间纷纷争争挑起闹剧有着完整的前因后果,这才没了怀疑。

    南柒却是谨慎,再向幽州的方向行了一日,等清楚确定了后头再无人看顾跟随着,即刻调转马头,朝漠北的方向赶去。

    夜里,林书茹问袁亦儒:“幽州的方向是哪里?”

    袁亦儒朝浩淼天际看了看,抬手指了东南侧。

    林书茹问:“那漠北呢?”

    袁亦儒就指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方向。

    片刻后,林书茹再问:“那廉州呢?”

    袁亦儒就朝正南的方向指了指。

    林书茹失了神,不知是想起久病不起的五皇子,还是在想象着那让林家三小姐换了头面,有了焕然一新人生的陌生山水。

    十日后,传来边关告急的消息。朝堂上如炸锅一般,圣上却倒仰在龙椅上昏昏欲睡。

    他近日来越来越难以集中精力,越来越不精神。勉力撑着,却还是难以为继。

    一剂一剂的药喝下去,却没见得好,反而愈加严重,他觉着有些不祥,偶尔会想,是不是自己时日无多了。

    堂上的争论声嘈杂得不行,偏偏他一个字都听不清,犹如蚊蝇般嗡嗡的喧闹着,实在是闹心。

    他的脑子里有着各种纷杂的思绪,明明是清醒的,却睁不开眼来。慌张无措间想要说些什么,却一抓之下,失了身子的平衡,哄然倒地后,思绪就断不可续了。

    国中朝局还没稳多日,圣上又起了急病。想及庆历皇帝那突发的去世,京城里的气氛,又开始变得凝重起来。

    因朝中没了理事、决事的人,内阁几派纷争,颁出的政令每每朝令夕改,就有抵御戎狄的将军写了封书信过来,斥责这般行事,边疆这几场大败皆是因这样的指挥失当造成,最后求朝廷让王老将军回去。

    好不容易唤回来的人,自然不能让其回去。太皇太后仿佛一点儿都不担心边疆上屡败屡战的战乱会失去多少土地,倒在猛地在后宫掀起一番波澜:查得圣上近一月服食的药,与吴太医开出方子多了两味,本是生血的,却在这方剂里因是过当,而变成大煞破血的用处。

    难怪圣上身子每况愈下,这是谁人想要谋了当今圣上的性命。

    太皇太后随即将姚贵妃禁了足,虽然还有些别的嫔妃一道被禁足了,明眼人却一看就知,不管最后查得是谁在药方里动的手脚,又或是添减间的无意过失,姚贵妃是决计逃脱不了的。

    而还有些人却更知道,但凡是害命的案件,必要怀疑那得益之人究竟是谁,谋害者大多在此之间,*不离十。

    姚贵妃的长子早年夭折,次子为太子,却是年幼。她的地位并未不稳,太子的地位也未受到动摇,凭什么要在圣上身上下手。

    而反观太皇太后那边,揣测之人尽皆默默不语了。

    边关节节败退,基本没有胜过,就有人谏言全力驱除戎狄先,太皇太后便道了句:“内事不安,何以攘平边疆?”

    此言一出,堂上鸦雀无声。

    几日后,太皇太后捏了一手证据,陆续间姚丞相被夺了官职,下了死狱,皇贵妃、太子被杀,皇后从宗室里挑了个不出10岁的孩子立了太子,与姚家连成一脉的冯世安也背囚入了大牢之中。

    姚家轰然倒塌,连带着京城大小官员升降,圣上的亲兵精锐早被调去护送前往廉州的御医,听说仅剩不多的被守护京城的甘将军稳了下来。又因戎狄大举犯边,国中军士全数压在边境上不得抽身,于是禁城中的一番动作,居然没有遭到抵死的反抗。

    太皇太后手起刀落,几日之内杀伐得如此干脆,原也是破釜沉船之势。却不想这日清晨,连禁宫中都听到了城外渺渺而来的鸡鸣之声,顿时吓做一声冷汗,忙叫人去看。

    然后,破空一般的禁宫之门开启声传来,就有人回她道:“顺天府府尹的郭大人倒势了,杀了甘将军将谨王的军队放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