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 超侠寻宋记 > 第四回 猫鬼传奇(14)——青苗法(上)

第四回 猫鬼传奇(14)——青苗法(上)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超侠寻宋记 !

    ☆☆☆

    等他说完,皇帝缓缓道,“先生所说的这些,我都清楚了!”

    王广渊呵呵一声,道:“既然这件事有了定论,言归正传说正事吧!”

    弄了半天刚才说的都不是正事啊。赵顼觉得广渊心情似乎比往常要好,难道是与他接下来要说的事情有关?他轻声问道:“不知是何事?”

    “我知齐州,到任时恰逢冬小麦播种季节,访查郊县时,发现有一些十分穷苦的百姓,连播种青苗的钱都筹不出来,而一些富户却趁机向他们私下发放高利贷。我遣属下人去查访了一番,这样的事情在齐州很普遍,许多小户来年还不上高利贷,那些富户让他们用土地抵押,从而兼并了大片的土地,而这些土地往往来年到了播种季节却空着!”

    赵顼一拍桌子,震得御案上的茶樽的直响,怒道:“竟有这样的事!民以食为天,连耕种的农田他们都要讹诈去,着实可恨,应当重重惩处!”

    王广渊心中笑笑道:其实各地私放高利贷的情况很多,只是官家不知,屡次查禁,却又屡禁不止,说明这中间有暴利可图。他连忙道,“官家莫要气恼,臣已将这些人绳之以法了。但是,此事却让我想出了一个主意!”

    “先生又有什么妙策?”赵顼问道。这次宣召广渊进京,真是带给自己不少的惊喜。

    王广渊淡淡一笑,道:“微臣斗胆,想请官家先许一件事情。”

    赵顼微微蹙眉,心道:还卖起了关子!

    “微臣想恳请官家特别许可,来年开春齐州应向朝廷上交的钱帛之中,少纳五十万,微臣想把这笔钱留作‘青苗钱’。”

    “青苗钱?”赵顼稍稍露出惊讶的神情,他从小通读史书,立刻反应了上来,忙问道:“你说的可是唐大历元年间曾下诏加收田赋的那个‘青苗钱’?怎么可以这样,这不是向百姓加赋吗?”

    “此‘青苗钱’非彼‘青苗钱’,绝非加赋之钱。而是低息借钱给这些贫苦农民,五十万钱帛不仅可解了百姓燃眉之急,来年还可获得利息近二十五万。”

    “也就是要还七十五万?”皇帝瞪大了眼睛,他有些搞不懂了,皱着眉问,“先生的意思是由官府发放高利贷?”

    “非也!官府放钱取息,绝不是高利,而是低息。”王广渊笔直地站着,面向皇帝,微微一揖,义正言辞道:“不瞒官家,微臣今秋已在辖区内尝试着以官府名义发放了小额的‘青苗钱。’但凡秋季贷钱十千者,令其半年之内纳利二千。”

    皇帝一听,心道:广渊之才作一州知府着实委屈。朕在他上任前,便许他“诸事可以专断”,亦可“先行而后奏”。钱十千,并不算多少,知州完全可以自行决定。

    王广渊继续道:“那些不法富户所放的高利贷,年息常常是五、六十分利,最高甚至有年息七十二分的。而微臣这次所用的是‘年息四十分’,相比之下低了很多。而且以后执行,可根据发放‘青苗钱’地区,农民的贫困情况而定,适当上下调整月息。借贷份额分为五等,第一等可借给十五贯,第二等十贯,第三等五贯,第四等一贯五百,第五等一贯。假若此法可行,便可让京畿地区依照行事,将来再推广至各路州府。”

    只在齐州好说,若要推广……赵顼显得有些为难,道:“这事恐怕会遭到大臣们的反对!”特别是司马光这样的老臣,赵顼在心里嘟囔了一句;甚至他们会说什么,赵顼都想到了:这是在“盘剥百姓,是……”

    “农,天下之大本也。”王广渊的声音打断了皇帝的思路,“一项政令的施行,尤其是这种关乎老百姓生活的法令,需要十分谨慎,否则一旦处治不当,就会导致民怨沸腾,甚至激起民变。老百姓吃不饱肚子,才会铤而走险,变成暴民。皇上熟读史书,自然清楚多少次改朝换代都是因民怨而起。所以,我想先在齐州实施,臣自会小心操办。若是碰到了问题,也可集思广益,及时调整,避害趋利;待臣将各种情况都摸清楚了,方可推而广之。”

    王广渊所说的“青苗钱”其实就是后来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也是他诸多革新措施中最受争议的,大概正是因为它涉及了国家之本——农业!“青苗法”后来几乎成了王安石变法的代名词。其实,它在宋以前的史书里就已经大大有名了。实际上,最先在齐州实行“青苗钱”的人是王广渊,这恐怕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

    皇帝问道:“只是现下已有‘常平仓法’,恐朝中老臣会对放钱之事说三道四!”

    提起“青苗法”,自然还要提到盛行于隋唐两代的“常平仓法”。它的原理是源于战国,就是由李悝在魏国所实行的“平籴”。即在丰年时,由国家加价收购,称为“籴”米,防止谷贱伤农;在荒年时,则由国家低价出售,以平抑市场价格,称为“粜”米。范蠡和管子亦有类似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桑弘羊发展了上述思想,创立“平准法”,便是依仗政府掌握的大量钱帛物资,在京师贱收贵卖来稳定物价。

    汉宣帝元康年间连年丰收,谷价贱卖到一石五钱,种地的亏了血本,辛苦了一年种下的粮食只得贱卖。大约就在这以后,大司农中丞耿寿昌把“平准法”着重施之于粮食的收贮,在一些地区设立了粮仓,收购价格过低的粮食入官仓,以“利百姓”,这种粮仓便有了“常平仓”之名。后来,这成为一项正式的国家制度被固定了下来。

    再到隋唐,除了有“常平仓”之外,还扩建了义仓、广惠仓、惠民仓,它们都是为黎民百姓造福的仁政,那么既然已经有了常平仓,为什么王安石还要推行有息贷款的“青苗法”呢?

    所以,眼下赵顼也是问了王广渊这个同样的问题:有了常平仓,为什么要放青苗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