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林书院 > 我是木匠皇帝 > 第九十三章 隆中对五

第九十三章 隆中对五

齐林书院 www.70shu.com,最快更新我是木匠皇帝 !

    孙承宗对于自己的想法自然很是了解,说起来也是滔滔不绝,天启皇帝既然露出这样感兴趣的样子,他自然也是说的更加详细。

    “陛下,短期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稳定住辽东的局势,一来是稳定的军心,二来稳定住辽东的民心。辽东乃是京师的门户,有着水草丰美的辽河平原,如果朝廷想要建立一只有战斗力的骑兵,那么自然离不开马匹。辽东就是必不可少的养马之地,大明不可或缺。”伸手指着宽大的地图,孙承宗的神情颇为激动,建立这样的一只骑兵是他一声的梦想。

    轻轻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心中不断的思索着,历史上就是孙承宗在辽东的时候,整个辽东的局势才有了好转。也是自己面前的这位孙承宗,在辽东建立了一只骑兵队伍,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关宁铁骑,大明的最后一只堪战的骑兵。

    “稳定辽东的局势,巩固边防,建立强大的骑兵,这些都是军事上的措施。辽东乃是偏远之地,在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可以在辽东实行政改。那里地处偏远,阻力相对会很小很多,相信应该没有问题。就算是有些披露,军队就尽在咫尺,也能尽快的解决问题。朕相信,一旦局势稳定下来,朝廷下拨银钱,建立马场,恢复辽东的生产,问题应该不大。一两年之后,辽东的局势稳定钱粮就会很充足,供应辽东的大军应该就不成问题了。”天启皇帝低着头,一边喃喃自语的说道。

    一边的孙承宗见天启皇帝沉思,便不在开口说话,只是听着天启皇帝的话,他的心里顿时颇为激动。天启皇帝不但赞同自己的意见,而且似乎还将改革辽东的制度,这样原本那些掣肘和牵绊就不负存在了。如果得到天启皇帝的全力支持,孙承宗有信心在三年之内,将辽东变一个样子。

    缓缓的跪在了地上,孙承宗的脸sè颇为严肃,大声的道:“陛下乃是英明之主,辽东之事臣请前往,一定将陛下的希望达成。”孙承宗将自己的意见也全部归给了天启皇帝,这样可以免去很多的麻烦,那些人的攻讦就不会落在自己的身上。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走到了孙承宗的身边将他搀扶了起来,有些为难的道:“爱卿身为内阁首辅大学士,这个时候去辽东,朕心不忍。何况先生乃是朕的老师,让先生涉险,朕更加的不忍。”天启皇帝这就是在演戏了,正所谓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陛下,臣承蒙陛下不弃,能够在陛下的身边为臣。这是臣一声的梦想,哪怕为陛下战死杀场,臣也情愿。”孙承宗却没有起来,依旧跪在地上面sè严峻的说道。

    “先生先起来,让朕好好想一想!”天启皇帝现在非常的混乱,想法很多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实行,他是真的想静一静。

    “陛下,如果不允许臣去辽东,臣自请辞官!”孙承宗虽然站了起来,可是口中的话可谓掷地有声,这样的机会他是一定不会错过。此时他也是头脑发热,这样的话也是脱口而出。

    苦笑着摇了摇头,天启皇帝有些无奈的看着面前的孙承宗,只好开口道:“好,朕让爱卿去!”

    “陛下恕罪,臣失礼了!”孙承宗也觉察到了不妥,连忙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沉声的道。

    对着孙承宗挥了挥手,天启皇帝的眼光依旧落在地图上,回头对身后的孙承宗道:“先生,你看这里。”

    沿着天启皇帝所指的地方,孙承宗看了过去,随之就是微微一愣,因为那个地方他很熟悉,哪里是山西和陕西啊!不知道这位少年天子又想到了什么。

    “先生,辽东有了一只铁骑,朕觉得还不够。这里是就是秦地,从古至今秦地民风骁勇好武,是一个很好的兵员来源地。最重要的这里背靠广袤的黄河平原,河套平原更是古时就有的养马名地。如果在这里建立一只强大的骑兵,那局势就不一样了。不但可以防备辽东的后金的偷袭,也可以随时出击,战略上就很主动。”天启皇帝的眼光此时紧紧的盯着那里,不仅仅是为了对付后金和蒙古人,更是为陕西和山西。

    几年之后的大旱,虽然导致了民不聊,农名起义大爆发。可是真正的原因却是有迹可循,山陕两省吏治糜烂,边军那个时候甚至已经是名存实忘了。最重要的是这里有着明朝的一大走私犯,那就是晋商。

    在这个时候,因为丝绸之路的中断,山陕两省的大部分都成为了大地主。风调雨顺的年景,这些人或许还能够安稳的当一个富家翁,走一走官场。可是那里发生了大旱灾,很多的商人没有办法,便做起了买卖。

    因为地域的限制,这里没有江南的优势,很多行业都没有办法从事。这些人为了生存,就做起了一些违法的买卖。那就是走私,走私的对象就是蒙古诸部以及后金。这些人可能没有想到,他们没有死在朝廷的手里,而是死在了那些农民和军户的手里,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想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自然不是没有办法,当然阻止大旱天启皇帝没有想过,因为那是他做不到的。办法就是赈灾,赈灾就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粮食的问题。这个问题天启皇帝想过,需要推广几种高产的作物,努力的提升粮食的产量。虽然记忆中有印象,可是现在的农业状况,天启皇帝本就不了解,这个只能以后在说。

    至于第二个问题,就是陕西的吏治问题。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对山陕两省主要就是以招抚为主,可是却是不见成效。一来是因为镇压的不到位,这二来就是因为赈济的不到位。朝廷下发的粮食都被无良激ān商和贪官污吏合伙给黑了,这些人活不下去自然是死命的造反。再加上死心造反的人的煽动,那农名起义自然就是一发不可收拾。

    晚上还有一章,这是第二章。谢谢书友们的资料,谢谢额你们的支持,池塘感激不尽!

    接着求票票,求收藏!求求求!

    无弹窗小说网www.T